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23年,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各項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和改善上持續發力,兜牢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
全年財政民生支出超八成,市十件民生實事全麵完成,2.13萬人踏上新的工作崗位,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回眸2023年,我市在增進民生福祉上交出了新答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強化基礎保障
兜牢民生底線
“感謝醫保政策,讓我們省下了不少醫療費。”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2023年秋,張先生的父親在市人民醫院做了心髒支架手術,耗材費用報銷了一半以上。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2023年,我市聚焦醫保惠民,鞏固全民參保擴麵成效,持續提升醫療保障待遇,推動便捷高效醫保服務體係初步建成。據統計,2023年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合計410.31萬人,實現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常住人口;職工醫保年度最高支付總額從41萬元提高至70萬元,2023年全市享受職工醫保報銷241萬人次,報銷金額達111104.4萬元;全市醫保服務事項同質同標,實現100%網上辦理和辦結,46項醫保服務事項時限壓減率45.4%,材料精簡率32.17%,新建成首批12個醫保鎮級服務示範點。
“終於在家門口找到工作了!”2023年2月2日,新春伊始,平遠縣舉行2023年“春暖平遠”就業招聘暨人社政策宣傳活動,現場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030人,滿足了企業節後用工需求和勞動者就業需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據了解,2023年,我市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全年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527人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7.46%;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認定獲證)20056人次;全市技工院校累計完成招生592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9.63%;開展“南粵家政”職業技能培訓7169人次。此外,2023年我市還成功舉辦了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廣東省第三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
2023年全市累計新增6家醫養結合機構,完成城鄉低保最低標準、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供養標準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標的任務,2023年秋季學期合計新增217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全市共發放租賃補貼502戶……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翻開2023年的“民生答卷”,我市強化民生保障,推出了一係列惠民暖心舉措,在醫療、就業、教育、養老、托幼、住房等領域持續發力,一件件確保民生底線能兜住兜牢、能讓百姓幸福感增強的實事、好事從“施工圖”變成了“實景圖”。
聚焦急難愁盼
回應所需所想
“感恩黨的好主張,黨委、政府來相幫,老舊小區來改建,小區舊貌換新章,幸福生活樂洋洋……”2023年9月26日晚,梅江區三角鎮墟鎮社區金龍花園裏舉行了“頌黨恩 跟黨走”——“幸福鄰裏·和美金龍”百家宴活動,22張圓圓的飯桌露天擺放,150多戶居民代表圍坐在桌旁吃晚飯、聊家常、賞歌舞,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現在擺著圍桌、居民聚餐的空地,就是曾經長著一米多高雜草的地方。正是幹群團結一心,無私奉獻,才讓老舊小區越來越美。”金龍花園小區業委會主任林永發說道。據了解,金龍花園建於20世紀90年代,曾經是“三不管”(即無單位管理、無業主委員會、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常住居民1000多人。2020年,金龍花園被納入三角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堅持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三角鎮、墟鎮社區、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及熱心老黨員、居民等群策群力,推動二次加壓供水、管道清理、線纜落地、道路維修、停車線規劃等民生工程實施,經過改造,小區慢慢褪去“髒亂差”的舊貌,變成居民心目中的“潔淨美”家園。
金龍花園老舊小區改造,並非我市個例。數據顯示,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工148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8%。“蜘蛛網”消失了,垃圾不再亂堆,停車位規範了,道路平坦整潔了,一個個老舊小區華麗變身,成為市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2023年,我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惠民實事,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群眾幸福生活底氣更足。據悉,2023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超八成,全麵完成了市十件民生實事28項具體項目建設任務。
民生福祉
●2023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超八成,市十件民生實事全麵完成。
●市城鎮新增就業2.1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45人,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成功舉辦第五屆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廣東省第三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三項工程”培訓2.34萬人次。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新增21個規範化衛生站,發熱門診實現“應設盡設”。
●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職工醫保年度最高支付總額從41萬元提高至70萬元,職工醫保普通門診選點從1家增至2家。
●全市新增公辦學位1.3萬個,蕉嶺縣、平遠縣入選創建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項目。
●落實價格補貼聯動機製,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02.29萬元,惠及人數16.04萬人。(記者 李豔良 黃鈺然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