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屬海陽縣,南朝齊永明元年(483)析海陽縣設程鄉縣,隋唐屬潮州。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北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 北宋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元豐五年(1082),梅州複置,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南宋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複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1144)複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為梅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1286),複為梅州,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元貞元年(1295),隸屬潮州路;延祐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均隻領程鄉縣。 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程鄉縣,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為“嘉應州”,隸屬廣東省,轄地包括程鄉、平遠、鎮平及以前為惠州府所統的興寧、長樂五縣,稱為“嘉應五屬”。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1812),複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複名梅州。 民國元年(1912),廢州府製,梅州改名梅縣。 1949年10月,梅州市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設置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大埔、豐順、五華、平遠、蕉嶺7個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個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劃分為惠陽、汕頭專區,興梅7個縣屬汕頭專區;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之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梅縣地區轄七縣一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由所轄七縣一市改為六縣一市;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製,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個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七縣一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轄梅江區、梅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代管興寧市(縣級)。 2013年10月,國務院批準同意梅州市撤銷梅縣,設立梅州市梅縣區。梅州市轄2個區(梅江區、梅縣區)、5個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代管興寧市。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1988年設立地級市。2023年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大埔縣、蕉嶺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土地麵積15864.51平方千米。年末戶籍人口535.08萬人;常住人口384.9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9.35萬人。祖籍梅州的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700多萬人,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梅縣區鬆口鎮設立中國首個移民紀念廣場。
2023年,梅州市糧食播種麵積18.44萬公頃,糧食產量113.84萬噸。林地麵積118.7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54%。重要礦產資源有稀土、煤、銻、鐵、石膏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礦產有珍珠岩... 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