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全麵鋪開鄉村綠化全民植樹活動,綠美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圖片均由大埔縣委辦提供)
三河壩綠美公園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景色宜人。
大埔縣幹部群眾在三河鎮參加植樹活動。
在楓朗鎮坪溪背村,沿河兩岸的黃花風鈴木爭相綻放。
近年來,大埔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響應省、市關於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號召,通過一係列紮實有效的舉措,為鄉村增添新綠,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在大埔大地徐徐展開。
生態優先 繪就“綠美”畫卷
綠色是大埔發展的底色。完成林分優化5.05萬畝、森林撫育3.7萬畝;動員社會捐資1698萬元、苗木2.57萬株,完成綠化植樹22.5萬株;新增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家;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治理成效明顯……過去的一年,綠美大埔生態建設的步伐堅定有力,綠色發展底蘊更加深厚。
近年來,大埔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加快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以小切口為有力抓手,推動綠美生態建設向縱深邁進,持續拓展優化綠美空間,致力於為群眾打造一批直觀可感、切實可觸、充滿驚喜的綠美示範點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埔縣先後獲評“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縣”等稱號,成功創建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省森林小鎮青溪鎮、廣東省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大埔縣瑞山森林康養基地。
位於三河鎮的三河壩綠美公園,總麵積3.21萬畝,不僅是市民遊客休閑娛樂的近郊好去處,更是大埔展示綠美生態建設的重要窗口。該項目秉持“傳承紅色、留住綠色、保護古色、打造特色”的理念,重點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積極開展林業產業升級、林業科普推廣、景觀精心建設、古樹資源深度挖掘以及綠色通道品質優化等一係列工程。
聚焦點上出新,著力打造綠美景觀。三河鎮緊扣“百千萬工程”,搶抓“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建設機遇,在舊寨村打造“綠美村”示範樣板,在五豐村江田壩打造“安置區綠美典型”,以看得見的變化動員各村(社區)更加集中力量投入到“綠美行動”中,沿著“村有示範、戶有特色”的方向,營造更加濃厚的綠化氛圍。
當前,大埔堅持“以點帶麵、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為示範引領,帶動周邊村共同開展鄉村綠化。據了解,湖寮鎮黎家坪、密坑,百侯鎮侯北、侯南等多個典型村在春節前夕率先行動,開展備耕工作,為全縣鄉村綠化開好頭、起好步。
多元發動 彙聚綠化合力
春風輕撫,萬物複蘇。挖坑、扶苗、填土、澆水……三月的大埔,植樹護綠行動熱火朝天,群眾踴躍植綠、精心護綠,一抹抹嫩芽如雨後春筍般躍上枝頭。
今年開春以來,大埔縣吹響植樹號角,廣泛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群眾造林綠化,建設綠美鄉村。
為發揮引領作用,2月25日,大埔掛點縣領導深入鎮村種植現場,帶領全縣15個鎮(場)1183名幹部群眾參與全省鄉村綠化主題植樹活動。活動中,大家種植香樟、紫玉蘭、櫻花等適生優質樹種2787株,以實際行動為鄉村增添綠色,掀起2025年鄉村綠化的熱潮。
3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在大埔縣三河鎮“人大代表林”開展補種、撫育以及自願認捐活動;3月14日,大埔縣在東嶺公園縣級義務植樹點開展“我為全運種棵樹”主題植樹活動,種下金絲楠木、紫花風鈴等喬木350多棵,增綠添彩補種紅花檵木、滿天星等灌木630多株,鬆土施肥撫育護綠2000多株原生闊葉樹。連日來,縣相關單位認建特色林、主題林和各鎮(場)植樹活動也陸續開展。
在推進綠美生態建設中,為精準掌握綠化需求,大埔成立了4個縣級鄉村綠化規劃指導工作小組和15個鎮級鄉村綠化指導小組,通過細致摸排,摸清綠化種植點位、苗木需求和綠化麵積,為後續工作提供有力依據。目前,該縣245個行政村已完成“一圖一表”編製,並完成“村莊新增綠化一張圖”係統綠化需求錄入,為科學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為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大埔印發全民參與鄉村綠化工作的倡議書,利用春節等節日契機,聯係走訪企業和大埔籍企業家,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和各界人士捐款捐苗。目前,已通過大埔籍企業家捐贈、企業讚助、群眾自籌等方式籌集社會資金300多萬元,充分展現出社會各界對鄉村綠化的大力支持。
大埔還充分發揮組團幫扶作用,深化幫扶助力。大東鎮對接市農業農村局、嘉城集團等幫扶單位,解決全年苗木資金缺口;湖寮鎮獲得平安保險公司捐資50萬元支持鄉村綠化;洲瑞鎮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提供沃柑果苗400多株……這些幫扶舉措有效推動鄉村綠化工作的開展。
植樹號角吹響,群眾積極響應,多方緊密聯動凝心聚“綠”……如今,大埔已全麵鋪開鄉村綠化全民植樹行動,形成了黨員齊帶頭、群眾共參與的良好局麵。
逐“綠”前行 加速綠化提質
俯瞰大埔,鬱鬱蔥蔥,廣闊森林提供天然氧吧。三河鎮韓江源,白鷺蹁躚,客家母親雕塑賞魚鳥齊聚的生態美景;百侯鎮侯南村,黃花風鈴競相開放,俏立枝頭,引來遊人駐足流連……這是大埔的現實寫照。
在三河鎮五豐村,80多歲高齡的村民李文亮見證著家鄉在歲月裏的變遷。尤其近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的穩步深入推進,家鄉的每一處蝶變都深深印刻在他心中。今年初,他家挑選了900多株苗木在宅院周邊栽種,助力三河鎮綠化工作。
“村子是咱們的根,把它綠化好、美化好,不僅住著舒服,也是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財富。”李文亮說,回想起這些變化,鎮村幹部可沒少操心,一趟趟往我們村民家裏跑,耐心跟我們講怎麼利用房屋周邊空地打造小花園,還教我們植綠、補綠的門道,現在村民們的積極性都被帶動起來了,村子也變得一天比一天漂亮。
如今,走在五豐村的村道上,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家家戶戶的小花園裏繁花似錦。看著村莊的變化,五豐村黨支部書記陳誌輝深有感觸:“鄉村綠化是一場持久戰,要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實實在在的好處。”據介紹,當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處著力,先集中力量打造、完善綠美公園“人大代表林”,讓村民看到鄉村環境美化後帶來的人流、客流的增多;與此同時發出倡議書,開展入戶走訪,積極引導鎮村黨員幹部、返鄉大學生、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共同補植添綠、栽花賦美、種果增香。今年以來,五豐村已種下了1500多棵樹。
在楓朗鎮坪溪背村,2000多株黃花風鈴木沿著梅潭河兩岸綿延近4.5公裏,在春日暖陽的映照下,燦爛奪目。坪溪背村黨支部書記黃平告訴記者,從2022年底開始,該村便全力投入到綠化工作中,通過精心規劃、細心栽培,才有了如今這般迷人的景象。目前,黃花風鈴木已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良好的鄉村綠化環境能夠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條件,帶動農家樂、民宿等產業發展。”楓朗鎮黨委委員賴海浪表示,接下來將加強謀劃,將這片黃花風鈴木美景推向更廣闊的天地,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帶動鄉村旅遊發展,讓坪溪背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以生態之美助力“百千萬工程”。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逐綠而行的路上,大埔砥礪前行。未來,大埔縣將繼續以“綠美”為引領,創新舉措,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堅定邁向更綠色、更幸福的未來。(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