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綜述
【教育概況】2020年,梅州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626所,在校生812942人。其中小學452所,在校生37366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毛入學率104.72%,升學率100%;初級中學177所,在校生16418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毛入學率111.65%,升學率99.31%;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59所,在校生84441人,升學率99.13%;中職學校19所,在校生25153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40%;幼兒園910所,在園(班)幼兒人數164282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1219人。全市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0所,國家級重點中職(技工)學校5所。全市中小學教職工62604人,專任教師53225人。
【素質教育建設】2020年,梅州市繼續實施“一校一品”工程,開展客家山歌、廣東漢劇、客家童謠等進校園等活動,引導各校堅持走內涵特色發展之路。探索“客家﹢紅色﹢基地﹢N”的模式,成功打造5個省級、39個市級中小學生研學基(營)地,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製訂實施《梅州市中小學“聚焦課堂教學變革,構建科學評價體係”2020—2025五年行動計劃》,效果良好,帶動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製訂《關於進一步加強梅州市中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實施方案》,每年定期評選出一批“讀書育人優秀單位”及“讀書育人表揚單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不斷健全“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育人機製,重視學生體質健康,陽光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開展梅州市第一屆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評比工作。舉辦首屆“風眠杯”中小學師生繪畫大賽、首屆器樂合奏比賽。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綜合獲95.14分,扭轉在全省排名靠後的局麵。
【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教育係統通過公開招聘、校園招聘、市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碩士研究生17名、本科畢業生1116名到梅州任教。實施本土人才培養戰略,堅持“麵向全體,培養骨幹,側重農村,講求實效,提高素質”的原則,適應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實施學科領軍人才培養、中小學校(園)長教育發展能力提升、中小學骨幹教師示範培訓、新任教師入職培訓、中學教師職務培訓、教育管理幹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培訓等7大類28項培訓,49563人次參加市級培訓。加大評選表彰力度,評選出382名市級優秀教師等。嚴格落實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水平達到“兩個不低於或高於”的標準,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2020年繼續按人均每月不低於1000元的省定標準發放山區教師崗位津貼。
【教育信息化水平】2020年,梅州市進一步完善群建共享數字資源平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麵,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為滿足全市中小學生疫情期間學習的需要,在梅州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在線學習輔導,開展名師輔導網絡直播,遠程送課到家,讓全市中小學生不出家門就能滿足學習需求,梅州市是全省最先開展線上教育的地市。組織開展梅州市“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生科學實驗活動成果展示交流,有55所學校956名學生參加,有482名學生得獎,其中一等獎112名、二等獎175名、三等獎195名。一、二等獎的選手推薦參加廣東省第十一屆“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生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專家組評審。梅州市組織4支隊伍參加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暨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取得優異的成績,其中梅州中學代表隊在籃球機器人競技對抗賽中獲一等獎,在智慧交通機器人比賽中獲二等獎;梅縣高級中學代表隊在籃球和足球機器人競技對抗賽中分別獲二等獎。
【2020年教師節慶祝大會】2020年9月8日,梅州市舉行2020年教師節慶祝大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為獲得2020年梅州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教學工作先進教師榮譽稱號的代表頒獎,共同弘揚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良好社會風尚,彙聚創先爭優正能量,推動梅州教育事業加快發展,不斷開創梅州教育振興發展新局麵。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參加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王慶利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伍德鳳,副市長張晨,市政協副主席曾祥海,嘉應學院校長楊洲,各縣(市、區)、市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誌,全市教育工作者、獲獎教師代表約300人參加會議。
(董芳遠 李文清)
基礎教育
【學前教育】2020年,梅州市加強公辦幼兒園規劃建設,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加快發展公辦幼兒園。各縣(市、區)抓好落實幼兒園建設專項規劃,通過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多措並舉,采取擴班增容、公辦中心幼兒園開設分園、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園等多種途徑,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各縣(市、區)開展教育資源情況調研,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探索利用閑置校舍新建公辦園、回收購置民辦幼兒園改製成公辦幼兒園的新路徑。2020年秋新開辦的公辦幼兒園包括:梅江區站前、上坪、吉祥三所安置區幼兒園及白宮幼兒園;五華縣黃獅幼兒園、郭田坪上幼兒園;豐順縣湯坑鎮實驗幼兒園、黎峰幼兒園、湯南紅獅幼兒園;平遠縣城南幼兒園。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1.67%,比上年增長13個百分點,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91.57%,比上年增長5個百分點,完成2020年梅州市民生實事任務。
【九年義務教育】2020年,梅州市加快實施學位擴容行動,繼續落實《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建設專項規劃(2018—2022年)》,梅州市實驗小學、梅州中學芹洋校區初中部、蕉嶺縣鎮平小學、豐順縣實驗小學、五華縣中英文實驗學校、五華縣羅湖黃岡實驗學校等學校建成並招生,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7所,增加學位28515個。組織各縣(市、區)落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項目規劃(2019-2020年)》,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規劃校舍建設麵積59841平方米,已開工麵積63928.58平方米,開工率106.83%;已竣工麵積46357.58平方米,竣工率77.47%;規劃采購設備價值1999.5萬元,已完成購置價值1722.19萬元,采購率86.13%。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製學校建設,對照省下達的農村義務教育寄宿製學校建設任務清單的實施周期績效目標,全市完成寄宿製學位達標建設28296個,完成率103.74%;新增寄宿學位2674個,完成率100%。
年內,梅州市落實教育公平,出台《梅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印發〈2020年梅州市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招生係列文件,進一步規範梅州市普通中小學招生行為。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搖號錄取。同時,市統一建設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招生係統,推進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開。落實國家“兩為主、兩納入”要求,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2020年秋季全市在公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占比93.58%。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文件精神,結合梅州市實際,印發《梅州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普通高中教育】2020年,梅州市高考成績有提升。全市優先投檔線以上人數2815人,上線率8.94%,比上年增長0.23個百分點;本科上線人數11428人,上線率36.31%。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等10所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彰顯。堅持實施“一校一特色”,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支持一批百年名校內涵式發展。推動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昭華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梅州實驗學校、五華縣中英文高級中學、梅縣區華業外國語學校、北大新世紀梅江實驗中學等民辦普通高中籌建工作。
【特殊教育】2020年,梅州市做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按照“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根據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實際製訂教育安置方案,逐一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安置工作,全市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等八部門關於印發廣東省促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廣東省教育廳等八部門關於印發廣東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加強對梅州市特殊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推動特殊教育公平融合高質量發展,印發《梅州市教育局等八部門關於建立梅州市特殊教育聯席會議製度的通知》。
【學生思想道德建設】2020年,梅州市組織做好全市學生評選表彰工作。組織評選表彰2019—2020學年度廣東省優秀學生,全市有19人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其中普通中學15人、中職學校4人;組織做好2019—2020學年度梅州市中學“五四”係列表彰活動,全市有948名學生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協助開展第五屆梅州市“自強不息好少年”推薦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授予20人“自強不息好少年”稱號;組織開展“珍愛生命 預防溺水”手抄報創作大賽,分學段評選出市級一等獎15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45名;組織開展“致抗疫先鋒的一封信”書信創作比賽,分學段評選出市級一等獎30名、二等獎60名、三等獎90名、優秀獎120名;組織開展第五屆全省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評選出市級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5名,並組織參加全省決賽,獲演講比賽二等獎3名,知識競賽三等獎3名;組織第二批“全國文明校園”推薦評選和複查工作;開展2019年廣東省“書香校園”建設係列活動,12所學校被評為省級“書香校園”、3名學生被評為省級“閱讀之星”。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綜合測評獲95.14分,受到梅州市委、市政府肯定。
【學校體育】2020年,梅州市做好疫情期間學校師生居家體育鍛煉工作,錄製11期“宅家鍛煉”視頻,最高一期的點擊量10萬餘人次。4.7萬多名考生順利完成中考體育考試。梅州市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測試成績排名全省第13名。大課間體育活動氛圍愈加濃厚,參加省、市高水平體育賽事的運動員學生越來越多。青少年校園足球成效顯著,2020年新增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5所、全國幼兒足球特色學校25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示範園7所、梅州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示範學校20所。梅州市梅縣區華僑中學、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分別獲2020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全省總決賽高中女子組第二名和中職組第四名。參加2020年全國、全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活動,19名運動員入選廣東省各組別最佳陣容,4名入選全國總營最佳陣容,入選全國總營、全省最佳陣容的人數排在全省第二名。全市中小學新建33塊足球場地。新增E級教練員20名,新增中國足協D級教練12名、C級教練員6名。製訂出台足球運動員升學辦法,暢通梅州市足球運動員學生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學渠道。順利承辦2020年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高中組和初中組)夏令營活動。
【學校美育】2020年,梅州市抓好實施《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協調學校藝術教育各項工作的推進和落實。遴選全省中小學第二批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創建學校8所;遴選第四批省級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11所。舉辦梅州市中小學生器樂合奏比賽、“奏響中國夢·共創文明城”梅州市第三屆少兒“小鍾琴”演奏電視大賽、“印象·童年”梅州市首屆“風眠杯”中小學師生繪畫大賽、“2020·難忘的記憶”第五屆嶺南童謠征集傳唱暨舉辦梅州市第四屆客家童謠節活動、梅州市第五屆中小學生硬筆書法比賽、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等。梅州市教育局與嘉應學院合作共同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實施,對口支持梅縣區丙村中學、丙村中心小學,蕉嶺縣新鋪中學、新鋪中心小學4所學校。在學校開展4場演出,培訓舞蹈、聲樂學生250多人,培訓音樂、美術教師20人。開展2019—2020年度梅州市戲曲進校園演出工作,市內5家藝術劇團走進全市56所學校,開展傳承活動。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堅持開展美育線上教研及線上教學。組織音樂、美術老師錄製廣東漢劇動漫、戲曲韻律操、客家山歌、手工等教學視頻,因地製宜地設置適合學生疫情期間的課程。在線播放美術學科96節、音樂學科46節教學視頻,參與師生11萬人。引導學生用藝術的視角,珍愛生命。
【學校衛生】2020年,梅州市教育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返校複學,落實好摸清疫情底數、儲備防控物資、組織開展培訓、組織應急演練和推演、返校複學等一係列工作。先後印發180多份文件和通知,組織參加各類專班視頻調度會80多場次,牽頭組織督查組開展4輪督查工作,編印工作專班簡報近60期。2020年春季複學、秋季開學工作順利完成,全市教育係統的防疫複學、高考中考工作均實現零失誤,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專門發出《致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感謝信》。全年組織5場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視頻會議,分會場設300多個,累計10多萬人次參會,數量為曆年之最。啟用“梅州市兒童青少年健康管理平台”網絡直報平台,加強對流感、諾如病毒、水痘等學校常見傳染病疫情的報告和預警,及時通知各縣(市、區)強化落實學校傳染病防控各項措施,降低聚集性疫情發生。春季開學至12月,報告處置270例預警,其中水痘243例。
(梅州市教育局)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概況】廣東梅縣東山中學是全國重點中學、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梅州市直重點完全中學,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10餘項國家級和省級稱號。建築麵積18萬餘平方米,呈一院(東山書院)四校區(初中、高一、高二、高三)格局。2020年,有教職工482人,專任教師450餘人,其中正高級教師2人、特級教師5人、高級職稱教師160餘人、具有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曆的60餘人。有初高中教學班111個,在校學生5650人。學校教室均安裝有教學平板一體機,教室、宿舍、食堂均安裝有空調,校園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學校有劉漢興圖書館、鄒錫昌科學館、李昆章藝術樓、沈蘭芳電教樓、音樂樓、體育館、曾憲梓運動場、植物園、梁挺生博士青少年活動中心、時敏書吧等各類功能場館。
【學校管理】2020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黨建引領教育教學,創建省級、市級黨建示範校,推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麵進步全麵過硬。在管理實踐中突出“一核兩抓手兩支撐”,不斷優化“總校統籌協調,校區負責”的扁平式管理模式,提升“四梁八柱”管理框架的最大管理效能。推動市委巡察學校黨委巡察反饋意見的整改進展,實現內部管理更加有序更加規範。貫徹落實《東山中學提升辦學質量五年行動計劃(2019—2023年)》,科學推動學校發展步伐。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貫徹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高標準嚴要求完成創文迎國檢工作。
【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堅持從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激勵機製建設、業務能力建設、身心健康建設五個方麵著力抓好隊伍建設。完善選聘機製,實施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和幹事選聘,嚴格把關,確保人員能上能下,引導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觀念,進而激發自我提升意識。召開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生培養研討交流會,激發教師內驅力,在拔尖生培養解決路徑上下功夫。完善評優評先機製,堅持激勵導向,確保評選結果公平公正。實施第二期梅州市(東山中學)學科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適應新高考改革要求,邀請北京市各學科名師專家到學校講學,為教師們開闊視野、提升教學技能提供條件。開展師生校園歡樂跑、校運會趣味比賽、節日送祝福送慰問等活動,更加關注教職工身心健康,厚植教育情懷。建成姚勇文名師工作室和石勇名師工作室2個梅州市名師工作室,開展各類研修活動,打開教研新局麵。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梅州市課堂教學評比展示活動,老師們在交流參與中提升專業技能。年內,學校有27名教師獲國家級和省市級表彰獎勵。
【東山中學教學成果】2020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高考、中考均創佳績。2020年高考高分層群體表現優異,包攬文理總分市第一,高分優先投檔率72.6%,本科率99.3%,音樂美術特長生班術科分和文化分雙上線率96.9%,有164人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及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錄取,有20人被飛行學院和軍警類院校錄取。複辦初中首屆初三中考成績喜人,總分奪得全市第一、三、四、八名,高分層人數突出。五育並舉促學生多元成才,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學校生物教研組獲評省“十優”科組和省優秀科組。有17人次在生物、化學、數學、物理學科競賽中獲省賽區全國一、二、三等獎。
【德育工作】2020年,廣東梅縣東山中學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好思政課。挖掘校內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揮葉帥銅像、蕭向榮將軍玉雕像、東山第一亭、革命烈士紀念亭等的育人功效,不斷加強前進展室、東山書院、黨建展室、團校、少隊室、青少年活動中心、心理谘詢室等德育基地建設,豐富校內紅色文化宣傳欄、文化牆內容,辦好學校微信公眾號、校園網、東山電視台、廣播站、團委微信等自媒體宣傳媒介,辦精道德講堂、《東中校刊》《東山學子》《新芽》,推進“三好一正”工程。開展社會調查實踐,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創新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五大節、誌願服務、成人禮、值周勞動、中文話劇大賽、校園歌手大賽、勤工助學、橄欖枝助學行動、東山大講堂等富有東山特色的品牌活動,組織31個學生社團多樣化多形式多時段開展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重視開展具有儀式感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抗疫英雄講述抗疫故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十八歲成人宣誓、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內,有27名學生獲廣東省優秀學生等省級榮譽稱號和表彰。
(饒玉祥 胡錦峰)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概況】梅州市曾憲梓中學創建於1993年,是由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博士捐資興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僑資學校,是市屬重點高級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先後獲“廣東省僑資學校辦學成果”一、二等獎,連續兩次被評為省“文明單位”,還先後被評為省“綠色學校”“美麗校園”“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等稱號。校園占地麵積73260平方米,建築麵積38924平方米。有教學班級33個,學生1750人。校園環境優美,教育和生活設施完善,設備齊全。擁有現代智能的“兆騏智慧圖書館”“兆騏智能朗讀亭”和休閑吧式的“師生悅覽室”;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示範校園氣象站;先進的化學、物理探究實驗室。
【教學管理】2020年,梅州市曾憲梓中學以教學為中心,以高考為重心,精細教學管理,落實年級主管負責製,配齊年級管理小組人員,推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機製,抓教研、強學風、重交流,實施“名師工程”“精準備考”“強基計劃”等教學,發揮名師示範引領和骨幹教師傳幫帶效應,加強教師培養管理,推動教師教研工作的開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德育工作】2020年,梅州市曾憲梓中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以理想教育為主線,以重養成、健心理、講文明為教育基礎,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質和道德踐行能力為根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利用“三聲文化”(讀書聲、口號聲、歌聲),在公共場所布置展板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麵麵;依托學校大型品牌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其中,培養學生感恩中華,感恩父母,立誌成才,在追夢圓夢的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追求真理,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曾憲梓中學全麵實施“名師工程”,樹立先進教學理念,建立自主創新的校本培訓機製,打造出一支思想道德、專業素養“雙高”的教師隊伍。全校專任教師146人,其中獲碩士學位20人。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1人,一級教師68人。截至2020年底,學校教師多人獲國家、省、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9人;省“特級教師”2人、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南粵優秀教師”7人、省“骨幹教師”24人、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1人;市級名教師9人、梅州市“拔尖人才”2人、市級“名教師工作室”2人、梅州市“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教育家2人、市級骨幹教師11人。2017—2020年,學校教師在國家、省、市期刊發表論文600篇左右,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70餘篇。
【教育教學成果】2020年,梅州市曾憲梓中學提出“精致校園、精細管理、精品教育”的辦學新理念,以“教學生三年,為學生著想三十年”的辦學思想為教育之光,堅持以德正人、以智啟人、以體健人、以美育人、以勞樹人去點亮更多的生命和夢想;梅州市曾憲梓中學把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務,以人為本,實現讓每一名學子來到梅州市曾憲梓中學都能打好品德基礎、身體基礎和學習基礎,提升智商情商和毅商,培養成為有責任擔當、積極自信、團結協作的精致型人才。梅州市曾憲梓中學連續25年高考成績居梅州市各重點中學前列:應屆畢業生(含擇校生)本科入圍率95%以上,高分優投率30%以上;先後有10名學生考取清華和北大;多名學生獲廣東省“單科狀元”。2020年,普通類高分優先投檔線上線人數176人(占31%),普通類本科投檔線上線人數536人(占96%)。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高等教育
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概況】2020年,嘉應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本科高校,校園占地麵積107.07萬平方米,建築麵積61.98萬平方米。設置數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足球(產業)學院等21個學院和1個教師教育發展中心。學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有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省特色重點學科4個,廣東省“衝補強”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3個;本科專業59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專業3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3個。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有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技術開發)中心“高性能覆銅板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及“廣東省柚類工程技術開發中心”,有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有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五華三黃雞科技創新中心”等20多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有“粵台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廣東客家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協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創新人才培養培訓協同中心”3個省級協同育人中心;有校外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600多個。2018年被列為廣東省高等教育“衝補強”提升計劃建設高校,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2020年有普通全日製學生2.8萬人,成人教育學生近1.1萬人,教職員工17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244人(具有正高職稱136人、副高職稱367人、博士227人、碩士812人)。有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培對象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創新拔尖人才”1人、“南粵優秀教師”2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6人、“省級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6人、省級揚帆計劃4人。聘請268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榮譽)教授。學校藏書244.35萬冊,電子圖書105.45萬冊,電子期刊5.63萬冊,紙質期刊2448種;學校定期公開出版《嘉應學院學報》。
年內,嘉應學院貫徹落實《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成立二級學院黨委,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善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深化“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動學校創建“一校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一支部一活動”。獲省“黨建工作標杆院係”1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省“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省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素質能力大賽優秀獎2項。年內,全校發展中共黨員606名。順利完成中層幹部換屆,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幹部,中層幹部隊伍平均年齡降低3.5歲。在新一屆中層領導班子中,正處級幹部中碩士以上學位占80.3%,副處級幹部中碩士以上學位占81.4%。
【“十四五”規劃編製】2020年,嘉應學院圍繞國家、省市發展戰略,結合學校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全麵啟動並完成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專項規劃,明確目標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條件、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交流合作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目標,把“力爭到2023年取得農業、體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確立為“十四五”優先的重點任務目標。加快推進申碩工作和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申碩工作】2020年,嘉應學院以學校申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為目標導向,利用廣東省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和《廣東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曆史發展機遇,開展第五輪重點學科的遴選與建設工作,對標申碩條件,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凝練方向,確立農業、教育、體育為學校擬申報的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申碩”工作成為學校普遍共識和整體行動;推進與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聯合培養研究生,在讀研究生38人。
【省級重點科研平台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獲批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2個(廣東省柚類工程技術開發中心、高性能覆銅板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原中央蘇區研究中心、足球文化與產業研究中心)。打造“兩壇一站”,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100多人到嘉應學院交流,其中,院士3人,國家傑出青年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多人次,開展專題報告86場次,舉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社科創新發展論壇,營造濃鬱學術氛圍。2020年嘉應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個;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個、省級項目37個;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4個;科研經費突破億元大關,科技成果數量500多個,其中授權專利23件(含發明專利9件)。
【學科專業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新增數學與應用數學、漢語言文學、物理學、體育教育4個專業為省一流專業建設點,確定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新增軟件工程專業為省重點專業,新增應用統計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小學教育和軟件工程2個專業分別通過教育部師範專業認證和IEET認證。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範團隊1個;新增省級一流課程6門、課程思政示範課程3門、課程思政示範課堂3個、在線開放課程3門。
【師資隊伍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以外引為主,外引與內培相結合,不斷完善人才引進製度和在職教職工激勵機製,提高師資隊伍質量、改善隊伍結構。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42人,其中博士40人、教授2人、高峰人才2人,比上年引進的博士數量翻了一番。支持鼓勵教師進修攻讀博士學位,與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等多所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推薦15名教師攻讀海外大學博士學位。
【嘉應學院教學成果】2020年,嘉應學院開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省級教學成果獎取得新突破,獲第九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獲廣東省第五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理科組一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是廣東省唯一一所獲優秀組織獎的地方高校。學生獲省級以上獎勵358項(國際級競賽獎3項、國家級147項、省級208項),學生考研錄取人數391人,比上年增加70人。
年內,嘉應學院組織開展“互聯網﹢”大賽金種子訓練營,遴選35個金種子項目、58個重點培育項目,形成金種子項目為第一梯隊、重點培育項目為第二梯隊的項目培育層次。嘉應學院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成果豐碩,獲省級創新創業比賽金獎1項,銀獎(二等獎)5項,銅獎(三等獎)9項,優秀獎1項;獲市級創新創業比賽金獎2項,銀獎2項,銅獎2項,優秀獎2項。
【學生獎助貸】2020年,嘉應學院發放獎學金7項,12人獲2020年“葉劍英基金獎學金”,43人獲國家獎學金,294人獲考研獎勵金,716人獲“優秀畢業生”,840人獲“三好學生”,946人獲國家勵誌獎學金,2636人獲學校優秀學生獎學金,獎勵總金額773.07萬元。年內,發放各類助學金2096.4萬元,受助學生9437人次。其中國家助學金受助人數8067人,總金額1313.49萬元;新生專項資助金總人數241人,總金額122.04萬元;廣東省建檔立卡專科學生免學費和生活費補助受助學生571人,總金額285.5萬元;仲明助學金受助學生20人,總金額10萬元;發放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生活補助104人(含生活用品),總金額13.05萬元。設立勤工助學崗位853個,平均每月發放約20萬元;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獲貸學生16人,貸款金額9.74萬元。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530人,其中特別困難的1841人、困難的890人、一般困難的1799人。補償服義務兵役學生學費90人次,金額136.24萬元。資助4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考研課程培訓,總金額6.29萬元。
【招生就業】2020年,嘉應學院招生宣傳由“線下宣傳”轉為“線上宣傳”,通過招生信息網、廣播電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使用在線宣講、升學在線直播等形式在線直播答疑,展示嘉應學院辦學特色。特別是招生宣傳季推出35篇係列微信推文,此外開通10部招生谘詢熱線,為考生提供“一對一”谘詢,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56個,錄取8854名新生,其中普高6741名、本科插班生2105名、第二學士學位8名,圓滿完成招生任務。生源分布在廣東及省外16個省份,其中廣東省內8381名、外省473名(含運動訓練專業16人)。
2020屆畢業生6580人,舉辦線下大型招聘會1場、小型校園招聘會173場次,引進用人單位1466家,提供就業崗位數48787個,生均就業崗位數7.4個,初次就業率89.86%,高於全省高校初次就業率85.8%的平均值,順利完成“穩就業”的工作任務。
【成人教育、繼續教育】2020年,嘉應學院錄取成人教育新生4178人[本科(專升本)2981人,專科(高起專非脫產)1197人],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招生計劃。完成廣東省教育廳2020年下達的省級“強師工程”培訓項目6個。舉辦普通高中物理骨幹教師(教研員)新教材省級培訓班、師德師風專項培訓班、初中化學實驗教師專項培訓班、中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黨建工作示範培訓班等6個培訓班,培訓學員435人。
【客家文化研究】2020年,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在原來11個研究所基礎上,新組建客家民俗、客家華僑、客家文學等18個研究團隊。嘉應學院基地刊物《客家研究輯刊》總第56、57期出版。《客家研究通訊》2020年第1、2期正式刊行。由嘉應學院本校教師編著的《廣東梅州文書》《梅州傳統民俗風情剖析與鑒賞》《梅州客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大學客家話教程》《粵台客家文化產業研究》等由各出版社出版。
【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加快推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工程”。東20棟~23棟學生宿舍選址在學校東北部,土地麵積3.3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約5800人,總建築麵積7.2萬平方米,總投資2.82億元,已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9月主體工程完工。理工科實驗大樓選址在學校東校門北麵,總建築麵積5.19萬平方米,總投資2.01億,已完成EPC設計施工招標工作,在進行場地平整、施工圖設計完善及申報施工許可證等工作,整個工程項目預計2022年7月竣工完成。
(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
【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概況】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於2001年12月經亚搏app下载安装 批準並入嘉應學院,升格為嘉應學院的二級學院,是一所全日製公立高等院校。前身為廣東省梅州師範學校,創建於1913年。2020年,校園占地麵積約9萬平方米,建築麵積6萬多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14萬冊,校外教育實習基地36個。內設辦公室等6個行政科室和中文係等6個係部,在編教職工124人。有三年製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現代教育技術、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學前教育7個專業(方向),在校學生2118人。學生在省大學生各類專業技能比賽中多次獲獎,在嘉應學院曆屆師範生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教學管理】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全體教職工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線”的觀念,嚴抓教風、學風、考風,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抓好疫情防控形勢下的線上教學工作,克服困難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所有課程實施線上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學院本科辦學層次的突破,與嘉應學院協同培養漢語言文學、英語教育、小學教育3個本科層次專業,招生264人。抓教學過程監控,由教務科牽頭,學校領導和教學職能部門人員不定期深入教學第一線進行常規教學檢查,並對檢查情況進行及時的登記、處理,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
【人才培養】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在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和考試均對接“國考”要求,真正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穩步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確定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內容的基礎性、係統性、實踐性和前沿性。加大教師口語、計算機編程、課程教學與研究、學前兒童教育活動與指導等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比重,構建較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框架,形成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教育實踐等構成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各係部、各班主任和學生在學院國考指導中心的指導下,抓好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的複習備考工作,2018級學生首次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取得優異成績。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做到“線上”與“線下”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推動混合式教學加速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視教育教學實踐工作,組織完成2018級本科班漢語言專業、英語教育專業教育見習,2019級學生教育見習和2021屆661名畢業生為期10周的教育實習。
【教研科研】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不斷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引導教工開展教研科研。在省市校不同層次的課題申報中有多個項目立項,包括:嘉應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立項1個,梅州市哲學社會科學2020年規劃課題獲立項3個,廣東省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課題獲立項1個,省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標課題1個。結題項目3個:市社科項目2個,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類教指委中小學教育研究課題1個。教師參編教材3部,發表論文38篇,其中北大核心4篇。
【教學成果】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支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支持各係、班舉辦專業成果展覽、專業技能展示。在全國英語寫作大賽中,2019級學前教育5班學生何金泯和2018級文科3班學生李秋慧分別獲公共英語組二、三等獎;在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2017級文科1班學生楊舒瑜獲非專業組二等獎,2018級英語2班學生曹效浩獲專業組三等獎;在廣東省規範漢字書寫大賽中,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有10名學生分獲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在嘉應學院第十屆師範技能大賽中,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有19名學生分獲漢字書寫類和多媒體課件製作類一、二、三等獎。
【共建共享】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推進與附小共建教學法研究基地,共同推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工作的提高。堅持“校校合作,優勢互補”原則,開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繼續與華南師範大學合作開辦自考本科班,提高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學生的學曆層次,在讀學生1134人,2020年首次申報畢業人數82人,52人獲學士學位。與華南師範大學合作的“專本同讀”辦學點,被評為廣東優秀辦學考點。
【師資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高度采用“外引與內培”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深化人事管理體製改革,建立科學用人機製,改革校內分配製度,優化人文環境。在編教職工124人,專任教師107人,有教授1人,副高職稱教師18人,講師68人,外籍教師1人,有55人獲博士、碩士學位。年齡上大部分是30歲~50歲的中青年教師,結構合理。年內,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何遠華被評為梅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劉國榮被評為梅州市優秀教師,王豔被評為梅州市教育工作先進教師。
【招生就業】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落實“公平、公開、公正、擇優錄取”的原則,把好錄取新生質量關和政策關。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麵向全省招生,2020級新生報到率83.5%。與上年76.6%的新生報到率相比,報到率大幅提升。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8.54%,在嘉應學院18個二級學院中位列第一,被評為嘉應學院“先進就業單位”。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學生不少學生考上編製內教師。
【校園活動】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開展校內實踐活動,舉辦英語演講比賽、三筆字比賽、書香校園讀書競賽等活動,搭建學生展示創新能力的舞台。舉辦音樂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彙報演出,美術教育畢業作品展,美術教育“大埔記藝”寫生作品展,首屆兒童劇、兒童故事創編展示活動等,從不同角度展示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專業教育和創新培養的成果。
【獎助活動】2020年,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做好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製度的落實;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進一步落實完善獎學、助學政策體係。認定貧困生568人,其中特別困難325人、困難106人、一般困難137人;國家助學金583人,“特別困難”等級344名(含插本生43人)、“困難”等級106名(含插本生16人)、“一般困難”等級133名(含插本生12人);國家助學貸款中央獎補金5人;辦理學生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171人,校園地貸款4人。評定國家獎學金2人,國家勵誌獎學金90人;2019—2020學年學校獎學金285人,其中一等獎40人、二等獎106人、三等獎139人。
(楊文強)
嘉應學院醫學院
【嘉應學院醫學院概況】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占地麵積10.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8.9萬多平方米。在校全日製學生4897人,成人本、專科生819人,專任教師277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86人、中級職稱教師12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20人;聘請院士廖萬清等客座教授20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780多萬元,紙質圖書、電子圖書藏量27.1萬冊(種)。
年內,嘉應學院醫學院落實“創新強校工程”建設項目,組織申報嘉應學院“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質量工程”,3個項目獲立項。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37個,創曆史新高。首屆畢業生執業醫師首次通過率85.3%(高出全國平均通過率21%)。學生競賽取得好成績,參加嘉應學院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金獎2項、銀獎2項、銅獎1項,獲獎項目數位列嘉應學院19個二級學院之首;5名學生代表嘉應學院參加第九屆“贏在廣州”暨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優勝獎。
【專業認證】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推進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完成專業認證宣傳、專題網站建設、宣傳手冊製作、指標觀測點細化、支撐材料整理、自評報告(初稿)撰寫等認證準備工作。
【科研工作】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獲各層次項目立項45個,總經費112萬元(其中梅州市應用型科技專項資金項目經費50萬元)。完成省市結題項目25個。
【平台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發揮科研平台助推作用,分子生物學中心實驗室已投入使用並運作,各科研項目順利開展。推動藥效評價實驗室建設,進一步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提升科研項目質量。
【人才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邀請楊棉華、賴雁妮兩名教授開展教學專題培訓。29人次參加省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舉行全院教學公開課50次、教學督導32次。年內,引進教授1名,副高職稱人員(其中1名副教授)3名、碩士研究生6名、全日製本科生2名;2人被評為副教授,2人被評為講師,2人轉評高校講師。繼續落實《學院關於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實施細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教師從教行為。
【學生管理】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37名應屆本科生被暨南大學等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樹立先進典型,1600多名學生獲各類獎學金(或榮譽)。關心幫助貧困學生,724名學生獲國家助學金110萬元,38名學生獲省城鄉低保家庭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7.6萬元,87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免學費52.8萬元。
【招生就業】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抓好招生就業工作,錄取本專科學生1622名,順利完成招生工作任務。強化畢業生就業指導,拓寬就業門路,舉辦畢業生供需見麵會,畢業生整體素質和就業競爭力逐年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名列嘉應學院前列,畢業生受用人單位好評。
【嘉應學院醫學院社會服務】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完善國家中醫類別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標準化建設,承擔梅州市2020年中醫類別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工作。做好全市369名學員中西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做好“南粵家政”工程醫療護理服務培訓教學工作,開展4期培訓,培訓學員516人。安排專業教師為梅州市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心肺複蘇急救知識等培訓,為梅州市老幹部大學開展健康養生係列講座30場。開展紅醫誌願者、“梅州馬拉鬆”誌願者、無償獻血等誌願服務活動,誌願服務7194人次;“健康梅州,嘉醫護航”被評為梅州市最佳誌願服務項目。
(嘉應學院醫學院)
職業教育
【職業與成人教育概況】2020年,梅州市貫徹落實《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上新水平。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結構,推進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嘉應學院紫琳學院的建設,補齊職業高等教育缺失的空白。不斷擴大中職招生規模,推進中職學校特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2020年,梅州市中等職業學校有19所,在校學生25153人,教職工1482人,專任教師1181人。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020年,梅州市職業學校參加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獲7個獎項、18人獲獎,其中二等獎3項、7人獲獎,三等獎4項、11人獲獎。年內,參加梅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獲獎人數:學生139人,其中一等獎32人、二等獎32人、三等獎29人、優秀獎46人;指導老師70人,其中一等獎25人、二等獎21人、三等獎14人、優秀獎10人。
(梅州市教育局)
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
【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概況】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是梅州市教育局直屬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是廣東省教育廳、梅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的中專學校。梅州農業學校創辦於1933年,2008年加掛“梅州市理工學校”校牌,2010年3月梅州市工業學校並入梅州農業學校。有天字岌、堯排、城東3個校區,占地33.3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6.2萬平方米,實訓設備總值8662萬元,圖書館藏書18.6萬冊,教職工291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高級職稱老師85人、中級職稱老師90人;在校生5481人。開設生物工程、機械加工與製造、財經商貿等21個專業(方向),其中園林技術、畜牧獸醫、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為廣東省重點專業,現代農藝、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畜牧獸醫、電子商務等專業為廣東省“雙精準”示範專業。
【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情況】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是梅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依托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新建的梅州第一所高職學院。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列入廣東省“十三五”高校設置規劃,列入2019年梅州市重點建設項目,籌建工作進展順利,預計於2021年秋季招生。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包括校本部和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校區,其中校本部劃分為東區、西區、北區。學院總用地39.66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新建北區(藍塘校區)20萬平方米,已建成東區5.05萬平方米、西區11.72萬平方米;廣梅園校區2.89萬平方米。學院規劃建築麵積29.93萬平方米,其中規劃新建北區16.99萬平方米、新建廣梅園校區綜合大樓3.28萬平方米;已有校舍建築麵積9.66萬平方米,其中東區5.13萬平方米、西區1.45萬平方米、廣梅園校區3.08萬平方米。
梅州市新征20萬平方米土地建設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北校區,建築麵積16.99萬平方米,包含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教師發展中心培訓大樓、學生宿舍、食堂、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足球場、遊泳池等20棟建築,計劃投資約9.7億元(不含征地)。截至2020年底,智能工程學院1號樓已經封頂,智能工程學院2號樓、5棟學生宿舍、藝術樓、學生活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實訓大樓、食堂、體育館等11棟單體樓工程進展順利,12棟建築預計於2021年9月全麵投入使用,其餘建築預計於2022年7月全麵投入使用。
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校區是梅州市委市政府為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將位於廣梅產業園內的原新建成尚未使用的校區劃歸梅州職業技術學院,該校區占地2.89萬平方米,將作為專業與產業對接,落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產業學院的重要基地。廣梅園校區新建1棟綜合大樓,建築麵積3.28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23億元。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廣梅園校區綜合大樓的可研編製、項目立項、初步設計審查的批複;已辦理規劃許可證;由市代建中心按程序選定招標代理機構,啟動相關招投標文件的編製工作;完成概算報批,進入預算審批工作,預計於2021年1月中下旬動工建設。
【招生就業】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招生2562人,其中:全日製2265人、半工半讀171人;參加“3﹢證書”高考320人。大埔縣委組織部、梅縣區委組織部、五華縣委組織部、蕉嶺縣委組織部聯合開設村(社區)“兩委”幹部學曆教育中專班18個班、969人。梅州農業學校重視學生實習就業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學生實習就業渠道,新增10家合作企業,合作企業數達130家。根據校地合作協議安排,學校集中派出機電、模具、數控、工業機器人等專業4個班62名學生到豐順縣廣東彙威高科技有限公司參加跟崗實習,600多名學生安排到市內外其他27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實習;2018級學生完成跟崗實習進入頂崗實習階段;2017級學生完成頂崗實習如期畢業,學生一次就業率99.3%以上,就業對口率97%。10月,派出第一批2019級工業機器人、模具、數控、計算機等專業5個班138名學生到五華縣廣東輝駿科技集團試點現代學徒製實習,時間50天;第二批2019級汽修、新能源、機電140多名學生於11月30日在該公司實習50天。
【設施建設】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堅持實施產教融合“五位一體”的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實訓設備設施。涉農專業完成現代農藝技術“雙精準”示範專業第一期建設,溫室大棚及觀光長廊投入實訓、科研使用,實現“一園兩基地”的目標;投資1401萬元的寵物醫院綜合實訓大樓和汽修實訓場已完工即將投入使用;中餐烹飪“雙精準”示範專業二期建設項目投入83.78萬元,已完成天字岌校區烹飪實訓場室升級改造,並投入使用;人才培訓基地市級配套64.22萬元中餐烹飪專業實訓場室升級改造、300萬元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設備采購、440萬元計算機實訓室升級改造3個項目進展順利,將於2021年1月完成;投資26萬元的天字岌校區汽修實訓場修繕工程項目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投資18.73萬元的標準化考場建設及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實訓設備采購項目,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截至2020年底,天字岌校區已建成現代農藝技術、園林技術、畜牧獸醫、建築工程施工、計算機技術、計算機平麵設計、計算機動漫與遊戲製作等專業實訓中心;堯排校區已建成數控模具、機電、工業機器人、汽修(含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會計、電子商務等專業實訓中心;城東校區已建成電子商務專業實訓中心,設備設施隨著科技發展不斷升級,滿足教學、實訓、培訓、技能競賽、職業技能鑒定等需要。截至2020年底,學校建成1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1個省級實訓中心。
【德育成績】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進一步鞏固“三成德育”教育模式成果,把“成人、成才、成功”貫穿於德育教育全方位、全過程。學生管理堅持立德樹人,秉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以團隊建設(科室團隊、班主任團隊、宿管團隊、學生幹部團隊)和學生德育(儀容儀表、日常行為規範、安全意識、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為兩大工作抓手,用心打造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強班主任管理,提升班主任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正確應對生活、應對挫折,形成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年內,有14人被評為“優秀班主任”,7名在校學生獲中職學校國家獎學金,1名學生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22名學生被評為梅州市“三好學生”,712名學生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2名教師獲梅州市科教係統“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10名學生獲科教係統“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教學成績】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加強校企合作,深化教學一體化模式改革,強化學生技能,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始終貫徹“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方針,把技能競賽放在突出位置,支持和組織師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8月,派出2名教師參加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廣東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師職業技能競賽”,梁偉潤教師獲“金牌粵菜師傅”,楊博教師獲銀獎;24名學生代表梅州市參加上半年9個項目省級技能比賽。因受疫情影響,廣東省中職學校職業技能大賽未如期舉行。
【升學拓寬】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按照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教發展總體要求,堅持多層次辦學,拓寬學生發展渠道,組織2019年應屆畢業生325人參加2020年“3﹢證書”高考和高職院校自主招生,321人被本專科院校錄取,錄取率98.8%;102名學生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其中101人被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錄取,錄取率99%。
【校園文化】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組織2019—2020學年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係列主題教育活動,校級初賽收集800多份作品,按照要求推薦40份作品報送省賽,有38份作品獲獎,其中4份作品獲一等獎、14份作品獲二等獎、20份作品獲三等獎;鄭本、楊柳軍、楊柳平、羅平平4位教師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指導教師獎”,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組織獎”。5月,組織學生參加“在家上學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動、廣東省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1名學生獲省級三等獎;組織“我和我的祖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係列活動,舉行“與經典同行 育時代新人”書香校園活動。組織學校20個學生社團每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9月,開展“放飛夢想,逐夢前行”學生社團納新活動;以“喜迎新年、追夢圓夢”為主題組織學生社團表彰展演活動,表彰一批優秀指導老師和優秀會員,服務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組織每周山歌協會學生開展專場課和漢劇專場課,同時新成立武術協會,學習和傳承傳統武術文化和精神,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廣泛普及、傳承和發展。
【培訓業務】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依托“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和“梅州市基層幹部和實用型人才培訓基地”,組織做好學生各類技能證的考核鑒定工作,全年鑒定各類技能證8項673人次,平均通過率66.8%;組織考評員和相關老師到惠州工程技術學校進行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技能證98人的考核鑒定;組織學生參加普通話培訓和考核414人次;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麵試人數1868人;舉辦或承辦各類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763人。
【科研科普】2020年,梅州農業學校(梅州市理工學校)利用“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免費供梅州市青少年觀光學習。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科研課題結題5個、立項7個、在研課題10個、省級以上課題13個;廣東省科研成果3個:《鐵皮石斛有機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梅州地區石斛野生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鐵皮石斛組織培養苗無基質馴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發明專利1個:《一種用於鐵皮石斛組織培養苗無基質馴化栽培方法》;申報2020年葉劍英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個:《鐵皮石斛組織培養苗無基質馴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擬立項課題1個:《紅鬆茸溫室床架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教職工發表論文15篇,參與編寫教材6本;《基於“傳承客家技藝、彰顯文化自信”的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教育教學成果獲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類一等獎;獲梅州市第九屆教育係統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趙仁發主持的《構建“1234”育人體係,培育“三農”主體骨幹的探索與實踐》獲一等獎,李學宏主持的《加強教育督導,改革評價模式,培育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創新與發展》獲二等獎。
(梅州農業學校 梅州市理工學校)
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概況】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屬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全市唯一的全國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2019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有2個校區:校本部(東山教育基地)、江南校區(原市商業學校和原市財貿學校)。校園占地麵積13.3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9.2萬平方米,教職工370人,全日製在校生6100多人。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7個,設備6000多台(套),價值4000多萬元。有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製造技術、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16個專業。
【教學工作成果】2020年9月,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發揮梅州全域蘇區、學校立德樹人的優勢和特色,成功啟動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組織600多名學生參加電工、車工、模具製造工、汽車修理工、保育員、茶藝師、中式烹調7個全國職業技能資格認證。組織1300多名學生參加會計、舞蹈、聲樂、美術基礎、導遊與旅行社管理、機械、電工等課程證書的考試。新增“網絡安全與運維”專業“1﹢X”證書考核點,並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考點,擴大考證專業的覆蓋麵;選派學生參加廣東省職業院校專業技能大賽,9人次在4個項目中獲獎。組織學生參加市級技能競賽,49人次在9個項目中獲獎。舉辦校級學生技能競賽,499人次在28個項目中獲獎。
【德育工作成果】2020年,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堅持以“思想引領”為主線,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建立健全製度、創建校園文化、美化校園環境、豐富校園活動、拓展係列教育活動等途徑培育學生;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加強心理疏導,完善學校、班級、宿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協調發展。利用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心理健康谘詢室,幫助學生排解和克服學習及生活中的壓力,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年內,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開展6場心理社團活動、2個階段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係列培訓;11月,組織開展“人人出彩,技能強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內容包括才藝展示、技能競賽、校企融合、為民服務和宣傳感人故事5個模塊,展示各專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成果;7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
【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有專任教師263人,其中副高級職稱72人、中級職稱95人、“雙師型”教師113名、具有碩士學位22人。10月,原梅州市司法學校17名在編教職工連人帶編劃入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注重師德建設,規範從教行為,實施《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校本研修製度》,強化教師繼續教育。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中職教師職務培訓及公需科目培訓,選派25名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學習培訓,推進教師職業能力建設;選派教師代表參加各類教育教學能力比賽,16人次獲獎;賴桂玲、溫彥超、陳春琴3名教師分獲梅州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教學工作先進教師”稱號。
【校園文化建設】2020年,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體活動為載體,發揮好校園文化育人作用。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成立有影視協會、手工藝協會、街舞隊、動漫協會、廣播站、新聞工作站、籃球協會等10多個社團,每年舉辦硬筆書法比賽、奇思妙想創意劇本征集賽、文明風采作品征集賽、回憶童年繪畫比賽等活動,陶冶學生情操;開展各類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讓學生在活動中出彩,在活動中成長、成才;通過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比賽、“鑄魂”主題征文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端正“三觀”及其行為。
【學曆提升】2020年,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打通學生提升全日製大專學曆和技能水平的通道。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簽訂中高職貫通“三二分段”全日製大專招生培養協議,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等院校在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設立“高職職業學院”和“高技能人才學曆提升”全日製大專班。年內,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舉辦第二屆高考培訓班並組織學生參加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的招生考試;5月,完成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會計、計算機、學前教育3個專業的“三二分段”轉段考試。
【招生就業】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工作注重抓住職業教育良好的就業前景,以就業拉動招生。2020年,全日製中職生招生2100餘人。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與廣東客家明珠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廣東新起點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富林酒店等10多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渠道。
(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梅州開放大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
2020年,梅州開放大學秉持“穩定辦學規模促發展”理念,多管齊下,穩定各學曆層次招生規模,聚焦內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力爭向梅州培養輸送多層次優秀應用型人才,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年招錄新生608人,其中研究生77人、本科247人、專科284人;如期畢業633人,其中研究生如期畢業40人、本科162人、專科431人。年內,有4名學員獲國家開放大學獎學金、2名學生獲評國家開放大學優秀畢業生。
【送教進基層】2020年,梅州開放大學先後到五華吉水村、大園社區、梅龍社區開展係列黨課活動,將黨課送入基層,讓黨的理論與政策在基層落地開花,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梅州開放大學在“黨課﹢”品牌基礎上,嚐試推出“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開設首期親子書法興趣班,培養廣大市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構建和諧家庭親子氛圍,助力梅州市文化振興和文明城市創建。
【老年教育】梅州開放大學自成立廣東老年大學梅州學院後,堅持以培養“健康老人、快樂老人、時尚老人”為辦學目標,不斷充實完善設施建設、課程設置和教學團隊,不斷推動老年教育做大做優,為營造全民“樂學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貢獻力量。2020年,在首期專業班的基礎上,增設書法中級、民族舞、合唱、瑜伽4個專業5個班級,深受老年學員歡迎,招收179人,學員人數比上年淨增3.5倍。
【教學科研】2020年,梅州開放大學圍繞落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熱點難點問題,鼓勵教師參加廣東開放大學、梅州市社科聯、梅州市現代遠程教育學會等各級各類教學、學術單位的科研立項申報工作,成功申報科研課題20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1個、校級18個,課題申報數量創新高。(饒彩霞)
民辦教育
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
【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概況】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旗下包括梅州市東山學校、梅州市培英中學、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2020年共有10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30人,教職工462人。
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重視黨的建設,堅持用黨建引領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麵發展。2017年5月,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聯合成立中共梅州市東山學校委員會。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在學校師生中開展“感恩教育”“愛黨愛國紅色教育”等。
在以巫禮兵校長為核心的七博士管理團隊的帶領下,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成績突出。其中,梅州市東山學校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中考)成績連續13年名列前茅,考取梅縣東山中學的人數均達30%以上,考取全市十所重點中學的人數均達80%以上。2020年中考,梅州市東山學校再次取得優異成績,梅縣東山中學上線人數457人,重點中學上線人數964人。
經市縣兩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同意,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決定於2020年在原梅縣程江水泥廠興建一所全日製完全中學。該項目為梅州市重點工程項目和梅州市十大民生項目,總投資額約5.5億元,總用地規模7.33公頃,項目於2020年4月動工,計劃辦成後可增加初中和高中優質學位各3000個,緩解梅縣新城學位緊張問題。
【梅州市東山學校】梅州市東山學校位於梅州市東山教育基地學子大道,是梅州市辦學規模較大的一所民辦初級中學。學校創建於1999年8月,由廣東梅雁集團和梅縣東山中學聯合成立。2009年8月,由全國優秀民辦教育家巫禮兵接管。2015年11月,經梅州市教育局批準更名為“梅州市東山學校”。2020年,梅州市東山學校有6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195人,教職工297人。校園占地麵積39746平方米,建築麵積37125平方米,各項設施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要求。
學校管理 2020年,梅州市東山學校堅持讓學生“懂得感恩,熱愛學習,快樂成長”,致力於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成功;學校實行年級管理責任製,打造采用行政班子的分線管理和年級自主管理相結合的分層管理模式;每個年級安排1位年級校長和4位中層幹部蹲級;采用靈活激勵機製,對教師采取薪酬激勵、表彰激勵、情感激勵等多種方式;創建公平競爭和開放的用人機製,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要求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中把對學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係,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德育工作 2020年,梅州市東山學校以“注重養成,完善人格”為德育目標,創新育人手段,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效性,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推動德育工作向縱深發展。開展“兩彎腰”(一彎腰:遇見長輩點頭問好;兩彎腰:見到垃圾隨手撿起)活動,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提出明確要求,學生見麵問好的習慣普遍養成,整潔的校園得到保持。還以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節日紀念活動”等主題教育活動。實施“班級德育量化考核”與“學生德育量化考核”管理,把學生的儀容儀表、課堂紀律、“兩操”情況、環境區衛生和內宿生內務等“看得見的德育”進行量化考核。在此基礎上,每月開展“流動紅旗”評選,每學期開展“文明班級”“德育先進個人”評選活動。
辦學特色 2020年,梅州市東山學校堅持“讓學生懂得感恩,熱愛學習,快樂成長”的教育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分級實施“感恩教育”,聘請“全國十大傑出培訓師”、南京成功學院教授周舒興每年定期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主題的感恩培訓。通過結合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故事,引導學生理解黨和國家的關愛之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並將感恩之心落實在勤奮學習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上。同時,學校堅持感恩教育常態化,鼓勵學生每周分享“感恩故事”,通過每年舉行“感動校園十佳人物”評選及“感恩於心,回報於行”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感恩教育”深植學生內心。學校不斷創新“感恩教育”的新內容,踐行新途徑、探索新方法,在“感恩教育”的基礎上融入“紅色教育”。自2016年開始,學校每學期邀請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到學校開展紅色教育講座及與學校師生舉行文藝聯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切實讓每位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辦學成果 2020年,梅州市東山學校師生代表學校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各項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全體教師開展東山特色教育,讓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一大批新時代愛黨愛國好少年。
【梅州市培英中學】梅州市培英中學位於梅江區江南新中路2號,是梅州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完全中學。學校由全國優秀民辦教育家巫禮兵於2003年創辦,2013年7月起由梅州市東山學校全麵接管,教師團隊由東山學校選派並由東山學校七博士團隊統一管理。2016年謝妍同學奪得梅州市中考狀元。2020年,梅州市培英中學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80人,教職工112人。校園占地麵積13200平方米,建築麵積10180平方米,各項設施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要求。
學校管理 2020年,梅州市培英中學開展陶笛、剪紙、“日日跑”“周周清”“月月樂”等特色教育,讓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一大批新時代愛黨愛國好少年。
辦學成果 2020年,梅州市培英中學師生代表學校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各項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學校中、高考連續多年取得優異成績。2020年,梅州市培英中學中考再創輝煌,梅縣東山中學上線人數50人,重點中學上線人數180人。
【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是經梅江區教育局批準實施規範化管理的一所集午托、晚輔、全寄宿服務為一體的全日製民辦完全小學。學校位於梅江區江南美苑路,由全國優秀民辦教育家巫禮兵於1998年創辦,2014年,由“梅州市梅江區培英小學”更名為“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2020年,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55人,教職員工53人。
學校管理 2020年,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進一步規範化、精細化,重過程、重細節、重機製。學校從規範學校管理、完善裝備設施、加強師資培訓、打造學校特色、提升校園文化等方麵入手,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推進“感恩教育”“高效閱讀”和“特色課堂”,加強教風、學風建設,實行“課課清”“周周清”“月月清”等特色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懂得感恩,熱愛學習,快樂成長”的高素質現代新人。
辦學特色 2020年,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以“感恩教育”為德育特色品牌,以校園為陣地,以活動為抓手,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社會等為內容,以各種節日為契機,開展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文藝演出、勵誌講座等係列感恩教育活動。平時通過感恩故事分享、感恩作業打卡等方式,將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營造感恩育人的氛圍,讓學生知恩、懂恩、感恩、施恩、受恩。堅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以“注重養成,完善人格”為德育目標,建立學校行政、班主任為骨幹,全體教師參與的全員德育機製。從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友習慣、感恩習慣抓起,實行“一周一習慣,一月一循環”的方法,將習慣認真抓細、抓嚴、抓實。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通過完善班級圖書角、堅持一天三讀、每天完成閱讀獎勵計劃、評比“閱讀之星”“書香班級”等活動,讓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學校提供全寄宿服務,保證學生在校的生活起居、學習輔導均有專人24小時監管與指導,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團隊精神。推行素質教育,開設創意陶藝社團、七彩黏土社團、旋風足球社團、乒乓球社團、活力舞蹈社團、陶笛社團等特色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
辦學成果 2020年,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學校附屬小學獲得“梅江區少先隊紅旗大隊”稱號;201中隊、403中隊被評為“梅江區少先隊先進中隊”。學校師生代表學校參加市、區級各項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
(梅州市東山係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