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現非遺之美!客家箏公益課堂在梅州市文化館舉行
來源:梅州網  時間:2024-12-01 11:11:36  瀏覽:-
字號:

  11月30日上午,由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梅州市文化館承辦的11月客都藝術公益課堂“發現非遺之美——客家箏”活動,在梅州市文化館群星劇場圓滿結束。


圖為範永奮用16弦清式客家箏與梅州客家箏藝術團的3位藝術骨幹,以箏、琶、胡、簫的傳統演奏形式,合奏客家箏曲《平沙落雁》。


  課堂上,梅州市非遺項目客家箏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梅州客家箏藝術團團長範永奮,為觀眾們普及客家箏入門基礎知識、指導體驗客家箏彈奏技巧,並帶領梅州客家箏藝術團20多位藝術骨幹共同演奏展示《平沙落雁》《春串》等客家箏經典名曲。


梅州客家箏藝術團演奏客家箏經典名曲《蕉窗夜雨》


  據介紹,客家箏又稱廣東漢樂箏,起源於中原,隨著宋人南遷傳到廣東大埔等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客家箏古樸優美、典雅大方,具有中原古樂遺風和嶺南風韻,是中州古韻的活化石。2019年,客家箏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範永奮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解清式客家箏的校音方法等相關知識


  客都藝術公益課堂是梅州市文化館全新推出的公益性全民藝術普及項目,內容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攝影、語言、文學等。廣大藝術愛好者可在這裏免費學習文化知識、豐富藝術修養、提升藝術技能,全方位感受文化藝術生活的樂趣。其中,“客家箏”公益課堂於11月共開課4期,帶領觀眾深入感受客家箏古樸典雅、柔美含蓄的獨特魅力。(記者 何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