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客家文化
淺談客家屋名及對聯的文化內涵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07-07 09:16:53  瀏覽:-
字號:

  漫步在客家地區的城鄉,與現代化氣息濃厚的新樓對比,散落在田野和老街中的祖屋若隱若現,顯得陳舊而蒼老。隻有春節到來的時候,你才會想起回家看看,即使老一輩的親人不在了,但祖屋門前的匾額會勾起你的回憶,石柱上的門聯等著你去除舊換新。

  祖屋命名的由來

  客家祖屋多以“第”“圍”“廬”命名。顧名思義,“第”代表書香門第、官家門第;“圍”代表客家圍龍屋、四角樓等;“廬”代表平房、有中西合璧的新式樓房等。第一類多以古代官員的級別命名。最常見到的是以“大夫第”命名,按照古代文官等級製,以“大夫第”命名的官,最低從五品,最高從一品。因此,凡是以“大夫第”命名的祖屋,其上代都有從五品(相當於知州)以上的官。如筆者的祖屋名為“大夫第”,是祖上出了個從五品的官奉直大夫。興寧新圩鎮虎洞村的大夫第,是伍晉南的祖居第,清朝遷到四川的伍氏祖先三兄弟中了進士,並當上從五品以上的官,便有了大夫第的屋名。除了以“大夫第”命名外,有的直接以官銜命名,如黃遵憲的祖屋“榮祿第”,就是以榮祿大夫命名的,榮祿大夫是從一品官職。興寧寧新鎮的李和美屋,大門掛“資政第”匾,鬥門掛“大夫第”匾,資政大夫是從二品官,文官中的散官官階,是虛職,但相當於現在的正部長級。此外還有正四品的中憲大夫、從四品的朝議大夫,可稱“大夫第”,也可叫“中憲第”“朝議第”,而從六品的儒林郎和正七品的文林郎(知縣)卻不能稱“大夫第”,隻能稱“儒林第”和“文林第”。此外,還有司馬第,是五品以下的州官,如州同、同知。在清朝後期,朝廷腐敗,可以出錢買到比較高的官銜,但隻是虛職。

  第二類是以科舉稱號命名。最常見的有“進士第”“魁元第”“秋官第”等。興寧最後一位進士饒寶書,在其祖屋和後來建造的圍龍屋都掛進士匾,但祖屋叫厚光堂,圍屋叫“進士第”。離我老屋不遠的進士張京泰祖屋大門曾掛進士匾,“文革”時破“四舊”被人搬走,現在隻能見到門額上的“孝友堂”三字。舉人第一名叫魁元(又叫解元),其祖屋可稱“魁元第”;第二名至第十名叫亞元,可稱“亞魁第”。我的同宗上輩陳一峰在嘉定年間鄉試第七名,其屋命名亞魁第。《儒林外史》中的童生範進,連考20多次,才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但其他舉人叫什麼?我發現梅州範圍有不少“文魁”的屋名,就是十名以外的舉人了。也有叫“秋官第”的屋名,我猜想凡是中了舉人的祖屋,或可命名秋官第,因為中舉是鄉試產生的,又叫秋闈,在秋天(農曆八月)舉行,中舉後大多有一官半職。而秀才、監生等,大概與官無緣,隻好當幕僚或當教書先生。但這些人皓首窮經,學識不淺,甚至有著作傳世,便有“文翰第”“外翰第”名其屋。

  此外,以武功戰績聞名的將軍,則有“將軍第”“振威第”為屋名。振威將軍是從一品,在深圳大鵬所城,就有振威將軍第。從興寧遷居大鵬的德晨公第十五代孫後裔賴恩爵在鴉片戰爭九龍海戰中抗英有功,被道光皇帝誥封振威將軍。五華武狀元李威光曾任南澳總兵,屢立戰功,被乾隆皇帝誥封武功將軍,屬從二品官,其華城的祖屋可稱為狀元第或將軍第。

  以“圍”命名的客家圍龍屋,大多有深刻的含義。興寧西郊的朝天圍,是在文天祥駐兵處興建的,先有紀念文天祥的朝天祠,後有聚族而居的朝天圍。興寧黃陂鎮五星村的鍾氏躲世圍,是為躲避“長毛”(太平天國)戰亂而建的四角樓,樓高三層,外牆厚60公分,全用三合土夯築,向外不開窗戶,隻開碉眼,圍樓內有開闊空地和食水井,整座樓為通廊式單間房組合,共有單房180多間,可供幾百人居住。還有磐石圍、磐安圍等等,都是客家人為抵禦外侵、希望過安定祥和生活而建。梅江區的張家圍,地處攀桂坊的人文核心區域,是著名的文人輩出的圍屋群,科舉時代,有進士2人,舉人20人;近現代,專家學者眾多,群星薈萃,熠熠生輝。正如大門對聯所寫:

  荊花映日連枝秀;

  玉樹臨春滿院芳。

  以“廬”“樓”命名的屋,大多在民國初期新建,在僑鄉梅縣、梅江區居多。最為出名的是梅縣南口僑鄉村的東華廬,為愛國僑領、同盟會員潘植我興建,文化品位較高。梅江區西陽鎮的聯芳樓、城北鎮的聯輝樓,都是中西合璧建築,分別由僑商丘麟祥兄弟和李炳章興建,建築藝術風格獨特,有觀賞價值。

  祖屋對聯的含意

  每年春節到來時,客家遊子會紛紛返回故鄉祖屋祭拜祖先。除夕之前,要張貼新的對聯。那時,家家戶戶新桃換舊符,頓添節日新氣象。

  我家祖屋的對聯一直保留不變,是祖先傳下來的一副四字聯:

  宗承江左 秀毓魚山

  江左即江西,魚山是臨川縣墩上村的一座山。500年前,我的家族就是從那裏遷來的。沒有顯赫的背景,範圍縮小到小小的村,這是我看到的最簡樸的門聯,能讓人永誌不忘。但口氣大的對聯也有:“聲宏粵嶠;光映臨川”。

  一般的門聯都會把祖先的郡望發跡地和名人鑲嵌在上下聯,如中科院院士王佛鬆的祖屋天錫圍的對聯是:“春融槐第;日麗蘭亭”,槐第舊指三公的宅地,三槐堂是山西大原王氏的堂號;蘭亭即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寫的書法《蘭亭集序》是書家的最高成就。也有上下聯都指該姓的郡望堂號,有640多年曆史的梅江區何氏廬江堂的對聯是“廬江世德;東海家聲”,何姓的堂號叫廬江堂,安徽廬江郡、山東的東海郡都是何氏始祖發跡地。

  有的對聯叫嵌字聯,即把屋名嵌入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如祝枝山題過字的興寧黃陂中山公祠的門聯是“中天開大運;山月耀文章”。有的自擬對聯表明客家人耕讀傳家的好家風,如興寧大坪鞏寧圍的堂聯是:

  數畝是生涯,督仆犁鋤晨起早;

  一經為活計,課兒誦讀夜眠遲。

  興城北街張屋的對聯是“家傳孝友;國慶文明”。據該屋老人張正元先生解讀:《詩經·小雅·六月》有“張仲孝友”的詩句,孝子張仲是周宣王時候的人;下聯是指該屋張京泰於嘉慶十四年(1809)中進士那年,恰逢嘉慶皇帝50大壽,舉國歡慶。這是他的獨家見解,有一定道理,經查兩者年份均符合史實。(陳蔚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