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傳統工藝
客家人的傳統工藝手工製(擂)茶
來源:梅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時間:2016-09-07 10:08:27  瀏覽:-
字號:

手工製茶是山區客家人的一大亮點。

客家地區的綠茶種類很多,有土(山)茶、梅粘茶、苦丁茶等品種。有春茶、夏茶、禾花茶,一年三熟,所以製茶沒春夏秋之分。客家人手工製(擂)茶,有其獨特的一麵。

製茶要特別有耐心,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口味、氣味及色澤上。有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之意。

製茶的工序是:采(摘)茶、炒茶(倒青)、烘茶(烘幹)。每道工序都為重要,尤其是烘茶這道工序一點也不得馬虎。

采(摘)茶。每年清明過後一周,客家人就紛紛上山采(摘)茶。“三月茶園綠蒼蒼,采茶姑娘喜洋洋。采得姑娘心花放,采得哥妹情意長。”一首采茶歌道出了客家妹子的客情長的意境。采(摘)茶要采嫩葉(整皮葉片伸開為宜),有必要時,可以留一節枝梢作“種”長樹,不必時全部摘掉。把采下來的茶葉放在涼處撒開,特別是雨天采摘的更要撒開,避免成堆葉片變色。如需製香茶,則把茶葉放在太陽下暴曬一個小時左右。

炒茶。炒茶火候一定要燒旺並用猛火不斷加熱,反複翻滾鍋裏茶葉,待全部葉子炒成軟熟能對紮時撈起,放在涼處撒開(成堆葉子變黃)。全部冷卻後倒在事先洗幹淨的簸箕裏用手使勁反複搓動,把葉子搓成像繩子一樣結實為算,每搓一次得把簸箕裏的積水倒掉,搓好後也得涼開。

烘茶。這道工序最重要,茶的口味、色素、香氣質量好壞,全在這道工序裏體現出來。首先燒熱鍋頭或器具,然後把搓好的茶葉倒在鍋裏,雙手(或叉)反複撈起撒開(排去茶葉中的熱氣),待搓軟的葉片在鍋裏轉動時能聽到響聲撈起,用清水把鍋反複洗幹淨。洗淨後繼續加熱,再把茶葉倒進去,和前節一樣反複翻動茶葉,並逐漸減弱火種(如柴火過猛,翻動不及時會燒焦,茶葉臭火燒味;火候不到位,茶葉就會臭青。好壞秘訣就在這裏)。整鍋茶葉烘至葉脈用手能折斷(響聲)即可,冷卻後盛在準備好的茶葉瓶裏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