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傳統工藝
五華150年金木雕
來源:梅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時間:2016-09-05 14:38:11  瀏覽:-
字號:

▲胡誌雄雕刻時刀刀擊中“要害”,手法嫻熟,猶如演繹武俠小說中“人劍合一”的絕世武功。

  ▲形象逼真的金木雕獅子

老手藝>>>

●張炳鋒 廖偉軍

五華素有“工匠之鄉”的美譽,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金木雕、石雕及竹製工藝。據五華縣誌記載,五華金木雕源於“木雕之鄉”潮汕。清同治年間,五華縣安流鎮洑溪村村民胡新佑,拜一潮汕木雕老藝人為師,藝成後便在當地承領祠堂、廟宇等木刻裝飾。1965年10月,胡新佑的後人在五華辦起了工藝美術廠,開始生產傳統的雕刻工藝品。翌年,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金木雕工藝傳到現在足有150年了。

《八仙騎八獸》曾獲國家最高獎

一間約 40 平方米 的當街店鋪,店內牆上掛滿了各類雕刻工藝品,花、鳥、蟲、草、人物、神像、動物等木雕成品或半成品散落一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樟木的清香味,一塊“工藝精湛”的牌匾掛在正門上沿。這是近日筆者在五華縣安流鎮五華金木雕“始祖”胡新佑的後人胡誌雄家中見到的景象。清同治年間,五華縣安流鎮洑溪村村民胡新佑,因家貧前往潮汕謀生,拜一木雕老藝人為師,藝成後便在當地承領祠堂、廟宇等木刻裝飾。1965年 10月,胡新佑的後人胡雲姐、胡雲華與18名木雕藝人,在五華辦起了工藝美術廠,開始生產傳統的雕刻工藝品。翌年,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五華金木雕工藝品按造型設計,用手工精雕細刻成型後,塗以生漆,貼上含金量95%的金箔而成。產品主要有花、鳥、蟲、草、樹木、山、水、對聯、壽匾及人物等共200多個品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蟹籠》、《龍蝦蟹籠》、《八仙騎八獸》、《四季花鳥》。其中《八仙騎八獸》曾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銀杯獎(最高獎),1991年被廣東工藝美術珍藏館珍藏,《四季花鳥》被北京民族文化宮收藏。

據胡誌雄介紹,其爺爺胡雲姐是五華工藝美術廠的總設計師,同時也是《四季花鳥》和《八仙騎八獸》金木雕的設計者和創作者,是他們祖祖輩輩的驕傲。“聽我爺爺講,1979年,我爺爺作為五華金木雕創作設計的代表人物,參加了廣東省工藝美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時任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省委第二書記、副省長楊尚昆出席了大會,並與參會者合影留念。”胡誌雄自豪地告訴筆者。

今年46歲的胡誌雄,17歲起就跟其爺爺胡雲姐學習雕刻工藝,已近30年。如果從其16世輩先祖胡新佑算起,到他這一代已整整8代,如果每代人以20年計算,傳到他這一代足有150年了。

一件金木雕要經 10道工序

金木雕的雕刻技藝主要有通雕、圓雕、浮雕等,同時也分南派和北派,南派以通雕和浮雕為主。南派金木雕技藝是五華金木雕的主要流派,且又以通雕為主。筆者了解到,不論是哪種雕刻技藝,製作一件金木雕普遍要經過10道工序的精雕細琢才能完工,主要工序有繪畫、雕刻成粗坯、打磨、上油、上生漆、貼金箔,其中打磨、上油這2道工序需反複進行3次以上。

據胡誌雄介紹,通雕主要是以鏤空的手法,把多餘的材質去除掉,凸顯出立體效果,給人一種動態感、立體感和逼真感,栩栩如生。金木雕作為一種高級工藝美術品,不管是通雕還是浮雕,在材質選用方麵都很有考究。在五華傳統金木雕生產中,樟木以其木質細密,質地堅韌,不易折斷,也不易產生裂紋,還能防蟲防蛀的眾多優點,成為雕刻工藝的首選材料。這就是筆者在現場聞到清香味的原因。

雕刻自然離不開刻刀。筆者在工具箱中看到,方刀、圓刀、三角刀以及挑刀等刻刀,分類而又整齊地放在一起,每一種刻刀又分大、中、小、長、短共10多把,整齊一套刀具足有60多把。在刀具箱的旁邊,擺放著形態各異的8塊磨刀石,其中一塊被磨得隻剩下1厘米了,早已沒有了輪廓。胡誌雄告訴筆者說,他跟其爺爺胡雲姐學習金木雕工藝足足5年時間才出師,其中必須經曆磨刀這一最艱難的階段。

“每一種刀的磨刀手法都不同,磨方刀要將刀與刀石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磨圓刀需要不斷地調整角度,同時要把握好換刀石的時機,長時間用粗刀石容易損壞刻刀,長時間用細嫩刀石則耗時費勁。”胡誌雄告訴筆者說,不管是方刀、圓刀、挑刀還是三角刀,都先磨粗刀石,再磨較為細嫩的刀石,最後才是細嫩刀石共三道磨刀工序,他一上午的時間才能磨好4把刀。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學會磨刀是金木雕雕刻工藝的基本功。

筆者在現場觀摩了胡誌雄的雕刻過程。隻見他席地而坐,將雕刻樣品放在地板上,雙腳左右兩邊夾緊樣品,右手拿刀,左手按在雕刻部位,手中的刀,刀刀擊中“要害”,恰到好處,幹淨利落,展現出嫻熟的手法,猶如演繹武俠小說中“人劍合一”的絕世武功。

金木雕價值不菲亟需傳承

筆者在連日來的走訪中了解到,五華金木雕雖然沒有批量生產,五華工藝美術廠也於2009年正式關閉,但曾經在工藝美術廠從事木雕工藝的工人,還在繼續發揮餘熱,在水寨、安流、河東等鎮進行家庭式作坊生產。胡誌雄作為五華金木雕的“嫡係”,除繼承祖傳的金木雕技藝外,還將金木雕技藝延伸到泥塑工藝,在寺廟建設領域頗受歡迎。

金木雕在五華經曆近一個半世紀的洗禮,其雕刻形態、工藝及表現的題材,也逐漸融入了五華特有的社會色彩。

同時,金木雕作為一種高級的工藝美術品,其經濟價值不菲。一幅100cm×230cm 的浮雕《百鳥朝鳳》,市場價在7000元以上。而《八仙騎八獸》和《四季花鳥》,更無法用貨幣衡量其價值。

據了解,目前,金木雕的訂單相對較少,但不時還有華僑回鄉時在尋覓《蟹籠》等高級金木雕工藝品。金木雕作為五華傳統的高級工藝美術品,其蘊含著五華社會發展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對研究五華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需給予很好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