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汀江風光的大埔青溪。(林翔 攝)
群山莽莽,層巒疊嶂,大埔縣青溪鎮群山俊秀,逶迤綿延,樹翠林深,鬱鬱蔥蔥。蒼蒼青山下,浩浩渺渺的汀江之水伴群山而行。經汀州、過上杭、入永定,在閩粵界地石下壩,聚裂石之勢,穿峽而出,如瀑跌宕而下。行經緩平處,則如綢似緞、波光粼粼,泱泱直下茶陽而去,於三河壩彙為韓江源。
青溪鎮與閩地接壤,依山傍水,鳥語花香,氤氳盎然靈氣,孕育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此處山深林密,汀江環繞,乃人間桃源勝地。濃蔭處亭台常現,雕梁畫棟,淺淺石階順勢伸延。山腰際果園連畝,鬆柏鬱蔥,稻田成疇,竹拔蕉挺,星點農舍,如帶村屋,玉鑲珠嵌其中。白鷺常年飛宿江邊竹林枝頭,在綠水青山間自在翱翔,來回翻飛,或翩翩起舞,或空中盤旋,或嬉戲覓食,呈現一幅和諧融洽的美麗生態畫卷。江中航道不時傳來悠悠汽笛聲,一艘艘機輪船乘風破浪,來回運貨,隨著水波輕輕搖晃,螺旋槳翻起的層層白浪,在江上留下條條細長的波紋。
到了夜晚,寬廣的江麵上,遊艇、飯館、別墅的燈火星羅棋布,綴照點點霓虹。微風拂來,小啜一杯單叢茶,超脫物外的心境油然而生……船行水上,聽槳聲搖蕩,捕魚人將濕漉漉的竹竿插入水中。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大軍雄立,紅旗漫卷山崗,灑下滿天閃閃紅星,留下處處革命火種。中共秘密戰線史上享有盛譽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就途經青溪這片紅色熱土。在大埔青溪書寫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積澱了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譜寫了梅州蘇區為中國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的光輝篇章。
青溪鎮江畔岸邊有個當地人叫沙崗頭的小集市。集市臨江有個青溪碼頭,為水路客貨上下落腳站,頗為繁忙。陸上大道自此穿越而過,民船在此逆水上行至虎市,順水下行可直至潮汕,沙崗頭成了閩粵水陸交通必經關隘。街麵有雜貨鋪、豆腐店、診所、客棧等十餘間,來往客商吃住休憩頗為方便,商鋪生意亦算興隆。
當時,黨的交通員就借此交通樞紐,以當地商鋪作掩護,衝破層層關卡,機智勇敢地向中央蘇區安全護送重要領導幹部,輸送了大批急需物資和傳送機密文件。在嚴峻形勢下,演繹了血灑交通線、戴鐐長街行的英雄故事:多寶坑小站交通員鄒日祥先後三次被捕坐牢,全家被洗劫一空,出獄後仍義無反顧戰鬥在交通戰線上;“同天飯店”交通站負責人孫世階被捕兩次,遭酷刑折磨,始終沒有泄露一個字的秘密;青溪中站站長盧偉良克服生死關、肉體折磨關和金錢誘惑關等重重考驗,隻身勇闖香港的紅色傳奇……
革命年代湧現了大批堅守信仰、忠誠使命的先驅先烈和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兒女,展現了軍民魚水情深,對敵鬥智鬥勇的革命情懷和遇險不退、臨危無畏、浴血奮鬥的頑強意誌,以及對黨和中國革命事業矢誌不渝的赤膽忠心,是蘇區人民用生命詮釋偉大愛國精神和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天已暮,水靜蔚,風起雲湧的鬥爭曆史如今都已杳去聲息,卻給青溪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烙印。汀江挹注天然靈秀,而今在原有的棣萼樓(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倉庫舊址)、餘氏宗祠(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舊址)、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園、纘詒堂(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多寶坑小站舊址)等紅色景點遺址猶存的前提下,這裏建起了規模初具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紀念館。若幹年後重遊此地,必將更顯巍巍風采!(昆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