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奇觀——七星岩。(謝銳勤 攝)
從廣州西行百公裏,便是被譽為嶺南名都的肇慶。應文友之約,欣然前往,剛上車,久未謀麵的摯友便打開了話匣子:“肇慶美,令不少外地人來了就不想離開。”
對於肇慶,有名聞天下的七星岩鼎湖山,全國第二長江西江,全國獨有的端硯,還有串串美食……還沒進城,我的心早已撲入城中。
美景如畫
“去七星岩!”安頓好住宿,我已迫不及待。
七星岩就在肇慶城中。走在倚山傍湖的驛道,美景和傳說令你駐足。傳說鐵拐李誘七位仙女下凡,定居端州,幻成七個有名的山峰,仙女的淚水形成的湖,便是現在的星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名人留下了形象的比喻。
沿20公裏的湖堤悠然轉著,山中有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無怪乎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登上首峰天柱,俯視肇慶,更有“登樓一攬煙霞界,半入雲霄半摘星”之感。過鐵板橋,便是獨一無二的千年詩廊,近千幅雕於山石上的詩句彙成石刻藝術的宮殿。詩廊文脈流長,詩句令人回味,船遊洞中湖水,兩岸石刻在燈光映襯下分外誘人,古今交融景迷人,詩韻深嵌心中。
“鼎湖山更美!”上山後,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寶鼎園,這尊大銅鼎落戶於此,有過許多趣事,網紅蜂擁來打卡,連雨中也是人流如織。鼎湖山樹陰濃密,竹影婆娑,蟲呤悅耳,靜中生涼。山頂俯穀,天池頓入眼中,猶如仙境,而天池裏紛飛的蝴蝶,四季不散,更是勝景。天池邊的慶雲寺建於明朝,為嶺南四大名刹,百餘間大小殿堂托著質樸恢宏莊嚴典雅,寺頂葉不留的故事和那口“千人鍋”會讓你感覺不虛此行。
肇慶的美景還有許多,布滿曆史的千年古梅庵,六祖惠能曾在此植梅;湖岩交錯,星星點點的星湖,是一處天然大氧吧;城邊守望的古城牆,會告訴你這座城2500餘年的曆史;更有倚立西江邊的閱江樓,當年葉挺獨立團成立於此,金戈鐵馬崢嶸歲月……
在肇慶,無論置身何景,你會忘卻自己,感受城水相依,人水相親,感受詩與遠方,有一場與時空的浪漫之約。
端硯之妙
作為中國硯都的肇慶,名不虛傳。端硯是文化名片,如金字招牌,讓這座城市熠熠生輝。
端硯即端州之硯,《西清硯譜》稱其為“稀世之寶”,巧奪天工,那句“老硯無聲憶少年,一硯飛雪銘千秋”,讓許多文人墨客翹首肇慶。
主人引我走進端硯博物館,黑白硯具讓你走進了一個文化的世界。端硯以石質堅實、圓滑、細膩、嬌嫩馳名於世,研墨不滯發墨快,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為推廣和發揚端硯,他們還建起了文化產業園、硯藝創意園、創意研究院。
白石村是以硯為業的村落,千年古老製硯技藝完整流傳。這個村八成村民從業製硯,這裏有千餘家大小企業,萬餘人從業,年產值40億。走進村裏,如步入文化殿堂,空氣中也散發著陣陣墨香。
好客的張大師把我拉進他的工作室,這位第十四代製硯傳承人抑製不住興奮,如上課般娓娓道來:“端硯生在肇慶,長在肇慶,千年傳承,自然人文獨具魅力。”
建於唐代的白石村已有1300年曆史,走在村落古道上,撫摸端硯,探尋灼灼魅力,將古韻留存,好一個樂道拾遺。
美食誘人
粵菜享譽中國,肇慶的美食與這座嶺南首府,粵語發源地一樣,讓人大飽口福,流連忘返。
清蒸文慶鯉、白切杏花雞、地豆炭燒肉……爽口彈牙,誘人流涎。那道鼎湖上素,能蒸出清香,讓你分不清是在吃素菜還是吃水果。我鍾情於肇慶的水豆腐花、裹蒸粽和雲吞。水豆腐先將毛豆細磨,再用山泉水蒸煮,如若你在鼎湖山上慶雲寺,來上一碗雪白的豆腐花,全身都會綻出一片舒爽。肇慶城內最多的攤位莫過於粽攤。裹蒸粽大小不一,售價少則幾元多則百元,用冬葉、水草緊裹,內含十幾味元素,入口鬆花爽滑甘甜,肥而不膩,留有“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的美稱。而雲吞則是灶火起溫,香湯正酣,借玲瓏雲,漾西江水,揚起口中百丈微瀾。
肇慶當地人說:“依著西江,擁著星湖,幸福的人不遠行,有種安逸感。”(記者 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