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雁南飛:梅州旅遊行業“領頭雁”
1997年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建成對外開放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8-10-12 14:56:44  瀏覽:-
字號:

環境優美、風景獨特的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成為梅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建設初期景象 。(陳興城 攝)


景區的蓬勃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人文曆史,吸引越來越多人來梅州旅遊。圖為節假日大批遊客在客天下客家小鎮遊覽。(鍾小豐 攝)

(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舊聞今述

很多外地人認識和了解梅州,是從“雁南飛”開始的。

1997年10月8日上午,梅縣雁洋長教村,伴隨著熱鬧的鑼鼓和鞭炮聲,寶麗華集團開發建設的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揭開神秘麵紗,正式對外開放。來自全國各地和本市逾3000人士聚集在茶田廣場,見證了這一曆史性時刻。

在長教村,雁南飛創造性地以旅遊和生態推動農業發展,把資源變資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開啟了梅州觀光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引領梅州旅遊業發展,逐漸成為梅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資源變資產 貧困山村現“曙光”

1995年,寶麗華集團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發展高端、高新、高效“三高農業”的號召,與長教村委會達成協議,投資1.8億元在長教村興辦日日香茶場,進行大規模的茶葉種植,並聯手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產業,建設雁南飛茶田景區,給這個昔日荒山裸露、房屋破舊、生活困苦的貧窮山村帶來了發展的“曙光”。

將資源變成資產。寶麗華把全村1.5萬畝山林和600多畝農田旱地全部租賃,按畝產800斤幹穀的市場價返租給村集體和村民,有效盤活村民閑置土地,並將景區做大做強。引進台灣金萱、黃金桂等名優茶葉品種,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肥料,鼓勵村民在已被租賃的土地上種植,並以“公司+農戶”的方式參與管理茶園收取管理費。

生態為方向 窮山惡水變青山綠水

長教村海拔三四百米,山地坡度大,土地貧瘠且吸水能力弱,水土大量流失,導致水資源缺乏,無法大麵積植樹造林。“當時長教村這片山就是一片荒地,植被稀稀落落,顯得特別荒涼。”梅州雁南飛茶田有限公司一位老員工告訴記者。

最初,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就明確了以生態農業為開發方向。寶麗華集團充分放大雁南飛的綠色生態效應,避開傳統農業發展和傳統旅遊開發的老路,一是從10公裏之外引來高山泉水,經自動噴灌將甘霖灑向每一畝茶田;二是茶葉生產全部采用有機肥取代化肥,所有的排汙都經過了淨化處理,實現了高標準、無汙染、全綠色。

“黃土不露天”,這是寶麗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葉華能定下的第一鐵律。在景區內,但凡開發過的地方,一定要複綠,絕不能讓黃土露出來。不僅如此,雁南飛還注重保護園區本身的生態鏈,但凡景區內的動植物,盡可能地讓其保持原有的生存狀態,比如規定景區內建設盡量保留原有樹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禁止景區內狩獵、捕鳥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引進新的花卉品種進行綠化,使景區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不同的花卉等等。

農業加旅遊 青山綠水變金山銀山

正是注重生態的理念,令雁南飛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景區建成當年,雁南飛茶葉銷售額、旅遊總收入就雙雙突破1000萬元。自2011年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景區的遊客接待人數、營業收入呈穩定上升發展的態勢。年平均接待遊客人數超100萬人次、上繳稅收400多萬元,直接解決近400多人的就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0多年來,寶麗華集團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成功打造了以客家文化和茶文化為主題的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旅遊精品景區,“雁南飛、茶中情”的品牌形象已被國內外市場所認同,在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成為梅州市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吸引國內外遊客紛至遝來,引領著梅州旅遊更好更快地發展。

“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

還看今朝

2004年,梅州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一次把旅遊業定位為梅州市第三產業的支柱。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梅州旅遊塑造“一都(世界客都)”、打造“三品(客家文化特品,熱泉康體名品,綠色度假精品)”的旅遊發展定位,精心構建市內“百裏休閑長廊”和區域“千裏客家文化長廊”兩條線路,積極打造“客都文化之旅”“客都休閑之旅”“客都紅色之旅”三大品牌。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下,梅州旅遊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碩果豐:旅遊業蓬勃發展

目前,全市有3A以上景區32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1個,3A景區20個),位列全省第二,開放及在建景區近130家,四星以上標準建設的酒店近40家,全市有登記注冊的住宿業780多家,客房3.2萬多間,床位總數5.3萬多張,旅行社54家和12家分社及營業部114個,導遊1100多人。此外,還有旅遊車隊4家,梅江遊船公司1家,形成了高中低檔配套的旅遊服務接待體係,全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近9萬人,帶動就業26萬人。

發展至今,梅州不僅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還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及國家綜合推進獎、2015“一帶一路”旅遊推廣十強城市、中國最美生態休閑旅遊城市、中國健康養生休閑旅遊城市、中國最美休閑自駕遊目的地稱號。在廣東省21地市遊客滿意度調查中,梅州囊括所有調研項目8個第一。

旅遊業的發展也給梅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僅去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4168.0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45.18億元。2018年春節黃金周,在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發布的春節期間地級市遊客接待量排名中,梅州位列全國第38名。

今年國慶黃金周,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390.88萬人次,同比增長8.03%;旅遊總收入13.87億元,同比增長10.27%。

新發展:向“全域旅遊”轉變

2016 年,我市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梅州旅遊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8年7月,《梅州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7-2030年)》印發實施。《規劃》明確提出梅州要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力爭用13年時間,推動梅州成為廣東省養生功能區。實施梅州旅遊發展“八大路徑”,從休閑觀光向養生度假轉變、從擴大增量向存量優化轉變、從寡頭開發向多元共生轉變、從以客為主向主客共享轉變、從特色引領向服務為王轉變、從景區為主到旅城一體轉變、從單一開發到兼容發展轉變、從政府主導到市場引領轉變,構建麵向 2030 年的梅州全域旅遊發展願景。依托具有全國層麵戰略價值的養生休閑資源,推動梅州成為廣東省養生功能區,打造充滿經濟活力和文化感染力的全國養生休閑度假精品目的地。

2018年8月20日,全市旅遊產業發展暨全域旅遊推進大會,提出努力在優化全域旅遊大格局、塑造全域旅遊大品牌、培育全域旅遊大市場、鍛造全域旅遊大產業、打造公共服務新體係上下真功夫、實功夫、大功夫,實現點上的景區景物做精做美,線上的公路綠道互聯互通,麵上的格局大氣氛圍濃厚,推動梅州全域旅遊實現大跨越、取得新突破,把梅州打造成為世界客家文化旅遊休閑目的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