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秋入“僑鄉”美 客來享“自在”
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響鄉村特色旅遊品牌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8-10-16 09:50:03  瀏覽:-
字號:


僑鄉村打造“自在僑鄉”旅遊品牌,進一步開發村內旅遊資源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林翔 攝)

十月的僑鄉村,稻穀漸熟,生機勃發。成片的稻田與周邊的土牆黛瓦、枯藤古樹相映成趣,把整潔幹淨的僑鄉村裝扮成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

去年以來,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著重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古民居修繕和衛生環境整治等工作為抓手,設計慢行係統將村莊沿途的溪流、山林、建築和農田等特色資源有機串聯起來,打響僑鄉村“自在僑鄉”的鄉村特色旅遊品牌。

改造村容村貌 打造3A級景區

穿梭在僑鄉村的鄉野間,放眼望去,田野裏看不到在有些農村“煞風景”的雜亂線纜。

一直以來,農村“三線”亂拉亂搭,“蜘蛛網”般的線纜縱橫交錯,嚴重影響農村風貌,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僑鄉村黨支部書記潘增明說,為最大限度呈現鄉村風貌,優化村民生活用電、用網等方麵的管理,今年初,梅縣區委區政府聯合南方電網、電信、移動、聯通、長線等部門對僑鄉村內的線路進行統一規整布局。“各部門通力合作,拔除廢舊的電線杆,線路實行落地處理或多家部門公用線杆,既保證群眾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又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村容”。

規整線纜隻是僑鄉村優化細節、提升品位的一個縮影。僑鄉村圍繞流經村裏的三星河整治,在原有濱水景觀基礎上新建一段濱河道路,將原有的兩條分離的濱河道路串聯起來,形成連貫的濱河景觀帶。該村還對隨意搭建在農田裏的鐵皮屋、籬笆柵欄、塑料網進行拆除清理,並統一安裝竹籬笆。擴建停車場、完善公廁以及親水平台、自行車步道、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也相繼進行。

“今年初,中國鄉村複興論壇·梅縣峰會其中一個會場設在僑鄉村,借著峰會舉行的東風,村裏進行了一次改造。”潘增明說,現在僑鄉村正在申報3A級旅遊景區,全力完善基礎設施,近期還準備開發農事體驗產品,為遊客提供全麵的鄉村休閑體驗。

挖掘資源優勢 發展文化旅遊

中秋時節的花燈節、國慶期間的赴圩節、親子烘焙課堂、戶外親子活動……下半年以來,僑鄉村組織的係列活動吸引了不少人氣。而這些活動背後,都能看到南口鎮自在僑鄉鄉村旅遊合作社、南口僑鄉文旅公司的身影。

僑鄉村以“自在僑鄉”旅遊品牌建設為抓手,撬動村內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全村有520戶在自在僑鄉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入股,共籌集資金104萬元。合作社成立後,合作社又與投資公司共同注資成立南口僑鄉文旅公司,由文旅公司對僑鄉村進行整體的運營打造。”潘增明說,合作社注資後將按照比例獲取固定分紅,每戶每年都能獲得分紅。秋收後,成片的土地將種上高稈油菜花等花卉,供遊客們欣賞。

除了打造季節性景觀,僑鄉村還注重村內資源開發、利用,帶動鄉村可持續發展。僑鄉村有“客家古民居建築天然博物館”的美稱,村內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116座,其中客家圍龍屋38座。今年初,以中國鄉村複興論壇·梅縣峰會舉辦為契機,村內的幾棟古民居也迎來新生:有百年曆史的自在樓搖身一變成為咖啡館,每逢節假日就有一批批年輕人和遊客前來“打卡”;建於1919年的東華廬引進“寒舍”,打造“民宿+果園+自助遊”的一體化旅遊模式;建於1904年的承德堂由丁丁旅遊網進行改造……“今年,想要和我們合作開發老房子的企業越來越多,目前有兩個改造項目正在洽談中。”潘增明期盼全部建好後,遊客們能“品著咖啡耕田,枕著蛙聲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