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素有“粵東井岡山”之稱,是粵東地區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均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東江革命的一麵旗幟。1928年6月下旬,在九龍嶂成立梅、興、華、豐、埔、潮、揭七縣聯合委員會,統一領導和指揮粵東各地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以此為標誌,九龍嶂成為當時梅州革命鬥爭的指揮中心。1929年夏,東江特委在梅南九龍嶂設立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古大存任總指揮。為策應紅四軍出擊東江,在九龍嶂周邊的梅南、長沙等地建立了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紅軍印刷廠等。據不完全統計,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九龍嶂及周邊經曆了大小戰鬥達233場。彭湃、周恩來曾在這裏留下革命足跡;朱德、葉劍英、陳毅、羅榮桓、聶榮臻、林彪6位開國元帥和粟裕、譚政、羅瑞卿3位大將曾在這裏戰鬥過。
九龍嶂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域位於梅縣區梅南鎮,麵積145平方公裏,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區。現有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曆史紀念亭、紅軍驛道、紅軍戰壕、紅軍人物雕塑、紅色文化浮雕牆等20多處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在長沙等地有紅軍兵工廠、紅軍醫院、紅軍印刷廠等革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