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民俗節慶
埔寨火龍
來源:夢裏客都  時間:2022-03-28 12:10:05  瀏覽:-
字號:

  龍舞(埔寨火龍)是梅州市豐順縣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燒火樹(燒煙架)、燒禹門(鯉魚跳龍門)、燒火龍三項組成,至今有300年曆史,於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豐順縣誌》記載,早在清乾隆年間,埔寨人民為慶豐收、迎新歲、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穀豐登,每逢元宵,當地鄉民便會出錢出力,購買火藥、煙花等製造火龍,配予煙架、禹門等多個節目,於元宵之夜在“龍身崠”(地名)舉行火龍煙花晚會。

圖片

(來源:梅州文廣旅遊)

圖片

(來源:夢裏客都)

  表演開始時,“火龍”會在鼇、鯉、蝦、繡球等的引領下出場,先繞場三周,寓意“金龍出洞”,然後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者點燃“火龍”,隨後由幾十名赤膊大漢手擎火龍,在繡球的引領下舞動遊走。

圖片

圖片

  (來源:美麗豐順)

  “火龍”被點燃後,首先從嘴裏吐出火珠,接著龍身噴出繽紛焰火,漫天光彩輝煌,銃炮、鞭炮、鼓樂齊鳴,構成聲光強烈、情境壯觀、群情歡騰的盛大場麵,每年都會吸引周邊幾萬名群眾前來觀賞。

圖片

  每條“火龍”是這樣做出來的

  據了解,“火龍”由鐵絲、竹料、紙等紮成,先用竹篾紮好每一節的龍體輪廓,再裱上白紙,然後用彩筆畫上龍鱗、角、爪、眼睛等,最後將數以千計的煙花、炮竹、火箭安放在龍頭、龍尾、龍身。代代相傳下來,“火龍”的製作工藝不斷地提高,從龍身七節、九節、逐步增至十一節、十三節、十五節,長度達四十多米。

圖片

圖片

(來源:夢裏客都)

  “火龍”好彩頭

  “火龍”表演火花四濺,落在赤裸的皮膚上會有灼痛感。如果皮膚被燙出了“泡”,那就意味著今年一定會發大財(當地口音“泡”與“鈔票”的“票”同音,就是錢的意思)。

圖片

(來源:夢裏客都)

圖片

(陳文想 攝)

  萬民同樂不夜天,銀花溢彩景長春。當“火龍”燃起時,人們隨之奔跑、湧動,原始的鄉土氣息和熱烈的節日氣氛,能在一瞬間感染在場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