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三杯雞
“三杯”的含義
因為用料中有“醬油、食油、米酒各一杯”,所以這3杯就叫3杯雞。
基本材料:
·嫩子雞一隻,
·醬油、食油、米酒各一杯,
·薑塊,蔥,小麻油
做法:
1.將嫩子雞洗淨剁成5公分見方的塊連同雞髒、肝全部裝入砂缽內,同時用容量80克左右的杯盞,量入醬油、食油、米酒,放入薑塊、蔥白段少許,不放水;
2.用炭火爐子微火燉開,每隔十分鍾左右翻動一次,以防燒焦。蓋子不宜多開,約燉半小時至鹵汁收濃即成。揀去蔥、薑,加入少量小麻油即可
注意:如果是第一次做,一定要買便宜點的雞,否則做壞了就隻有後悔了
特色: 因烹調雞塊時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小杯,不放湯水,用炭火將雞塊燉熟,故名。“三杯雞”的來源,據說是廚師在外地偶然發現,回昌後,烹製方法又作了改進,調料中增加了香蔥、生薑等,用小砂鍋加蓋放在炭爐上慢火燉製。上桌後滿座飄香,砂鍋內雞塊色澤發紅,雞肉鮮美,湯汁香醇,且為原 味,深受歡迎。
營養價值::雞肉 - 雞肉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補虛益智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上說常吃雞肉能通神;後世醫家大多認為食之令人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