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印發《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未來十年我市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規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梅州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製度體係和機製,確保“建高地、育名醫、補短板、強基層、促產業、揚文化、保健康”等七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
《規劃》指出,梅州具有深厚的客家中醫藥文化和良好的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和南藥資源等特色優勢,具有建設中醫藥綜合改革事業發展試驗區的諸多條件。結合建設中醫藥產業主題生態功能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轉移與對接基地、建設華南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示範基地、打造世界級中醫藥特色的“長壽之都”等戰略定位,《規劃》提出了我市中醫藥發展的近期目標(2020—2022年)和遠期目標(2023—2030年)。
其中,近期目標為:至2022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中藥各領域得到全麵協調發展,形成產業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發展新格局。在中藥材種植養殖、中藥加工製造、中藥商貿流通、中醫醫療服務、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文化旅遊等六個方麵培育和集聚多個產業項目成長點,中醫藥健康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中藥材種植總麵積達到30萬畝,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豐順縣、梅江區、梅縣區和蕉嶺縣,力爭到2020年底通過國家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驗收,興寧市、大埔縣納入“十四五”申報創建範疇。2020年全麵啟動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市創建工作,3年內各項指標要達到創建要求,爭取早日完成創建。
遠期目標為:到2030年,全市中醫藥服務體係及支撐體係更加健全,中醫藥健康產業體係更加成熟,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優質醫療服務。“梅州南藥”“良種青蒿”“雙料喉風散”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爭取實現梅州中醫藥產業增速高於國內同行業平均水平,中醫藥健康產業年產值比2022年翻一番,中藥材種植總麵積達到60萬畝,中醫藥產業成為梅州市重要的支柱產業。
《規劃》明確了我市中醫藥產業帶總體布局。產業發展方向上,推動南藥種植業向“規模化、規範化”發展;中藥製造業向“育名企、高質量”發展;中藥流通業“向全產業鏈、線上線下一體化”等新業態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向“建高地、育名醫、引人才”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業向“體係化、內涵化”發展;中醫藥文化旅遊業向“特色化、綜合體”發展;中醫藥科技創新向“協同創新、落地轉化”發展;中醫藥對外發展則重在“引進來、走出去”。
《規劃》原則確定了“一核三帶,各有側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中醫藥產業空間布局。其中,“一核”指以梅江區、梅縣區為中心的中醫醫療服務、中藥種植、加工製造、商貿流通、文旅康養、科研創新的產業分布區。“各有側重”指平遠縣、梅縣區、豐順縣重點發展南藥種植,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重點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梅縣區、梅江區、五華縣重點發展中醫醫療,梅縣區、梅江區、興寧市重點發展中醫藥加工製造業和商貿流通。
《規劃》還明確了我市中醫藥發展的25項工程任務,包括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體係建設工程、中藥製造業提升工程、中藥材溯源和質量監控平台建設工程、中醫“治未病”建設工程、中醫藥健康小鎮示範工程等。(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