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麵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麵”和“四個交通”戰略布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圍繞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和梅州振興發展主線,認真落實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政策,以構建“潮汕平原北上開拓腹地的交通樞紐”、“粵東北門戶樞紐城市”和“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為定位,以改善區位條件、服務產業發展、提升交通服務品質、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突出加快出省出市通海運輸大通道建設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梅州構建“一區兩帶”發展新格局,加快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原則。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推進“四個交通”(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設,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和先行引導作用。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等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交通運輸保障。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加強不同交通方式的無縫對接,打造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提高城市內外交通轉換效率;統籌對外通道、內部網絡、樞紐節點同步發展,推進區際、城際、城鄉交通均衡發展,實現交通運輸行業協調發展。
2、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原則。
發揮市場在自由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深化管理體製、投融資體製改革,加大新型技術裝備、新型材料的應用,推進商業模式、管理方式、政策措施創新,全麵釋放交通運輸行業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3、開放共享,均等發展原則。
強化對外聯通,積極融入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係,拓展國內和國際運輸網絡;補齊交通運輸短板,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加快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精準扶貧,使交通運輸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支撐貧困落後地區同步實現小康。
4、綠色安全,永續發展原則。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轉變行業粗放型增長方式,切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低碳綠色交通運輸係統建設;築牢“安全第一”思想,切實加強安全監管、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係建設,提高交通運輸係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
至2020年,初步形成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外聯內暢,快速對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總體適應梅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力爭實現梅州至汕潮揭1小時、珠三角2小時、海西區大部分城市3小時左右通達。
公路網絡。新增高速公路263公裏,規劃至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總裏程達到745公裏,密度達4.7公裏/百平方公裏;完成國省道升級改造及穿城路段、瓶頸路段改造工程約800公裏(含新增省道,動工2486公裏),國道全麵通達縣城,基本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省道基本通達鄉鎮,力爭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力爭實現縣到鎮1小時到達;完成對接城(鎮)區、園區、景區的重點經濟(旅遊)網絡以及縣際、鎮際斷頭路公路建設1500公裏(動工3198公裏),力爭實現重點工業園區10分鍾左右上高速、90%的鄉鎮30分鍾左右上高速公路、3A以上景區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麵硬化改造工程2000公裏,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基本完成交通運輸部部署要求任務,安全水平基本達標;基本建成全麵覆蓋、布局合理、幹支協調、安全暢通的普通公路網絡。
2、完善提升普通公路網
緊緊圍繞全市產業布局,以改善瓶頸路段(城鎮、工業區)通行能力、提高路麵質量為中心,加快推進G205、G206、G235、G238、G355、G358及S223、S225等國省幹線穿城路段和對外通道的升級改造(改建)工程,消除交通瓶頸路段和穿越城鎮的交通擁擠路段,進一步提升國省幹線網絡的整體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對接產業園區、城(鎮)區、農業基地、旅遊景區等重點經濟網絡公路和縣鄉公路(橋梁)建設,打通縣際、鎮際斷頭路,新增升級一批縣道公路,全麵優化路網結構;按照“改善民生、優化路網、扶貧優先”的思路,加快推進2000公裏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麵硬化改造工程。優先推進貧困村和建製村窄路麵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全麵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