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 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索 引 號: 753001/2022-00623 主題分類: 財政、金融、審計
發布機構: yabo88 成文日期: 2022-06-30
名  稱: yabo88 關於印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幹措施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22-07-07
文  號: 梅市府辦〔2022〕14號

梅市府辦〔2022〕14號


yabo88 關於印發創新

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若幹措施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

  《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金融局反映。

  


yabo88

2022年6月30日

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發展的若幹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市第八次黨代會關於突出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的要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老區蘇區加快振興,結合我市實際,製定本措施。

  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加大有效信貸投放。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製,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精準滴灌和正向激勵功能。鼓勵銀行機構調整完善信貸準入標準,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推動新增貸款投向實體經濟並保持適度增長。鼓勵各銀行機構、中小微企業用好“中小融”“粵信融”“信易貸”三大融資平台,切實提升融資效率。促進政銀企信息共享,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金融局、市發展改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努力降低融資成本。嚴格落實減費讓利政策要求,清理不合理收費和違規轉嫁成本、變相增加綜合融資成本行為。加強存款利率監管,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保持較低費率水平。要求融資擔保機構除擔保費外,不得以保證金、谘詢費等名義收取不合理費用。加強政策宣傳,繼續推動企業應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政策,融入境外較低利率的資金。(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助力鄉村振興縱深發展

  (三)提升民營、小微主體金融服務效能。著力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引導銀行繼續落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戶數“兩增”,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續貸、中長期貸款,持續提升首貸戶、信用貸款占比。強化政策合力,探索再貸款工具、融資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搭配使用,加強各行業主管部門間涉企信息共享。全麵提升企業銀行賬戶服務質效,重塑“風險為本”的賬戶管理機製與流程,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賬戶分類分級管理體係。完善銀稅合作機製,加大銀稅信息交流力度,拓寬銀稅互動渠道。持續完善常態化政銀企對接機製,強化融資配套機製建設。進一步擴大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發揮市企信融資擔保公司和市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融資增信平台作用,提高補償資金風險容忍度,放寬中小微企業準入條件。(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稅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支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強化鄉村振興考核結果運用,加強對鄉村振興領域的貨幣、監管政策激勵約束。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投入,確保涉農貸款增量穩步提升。拓寬鄉村振興資金來源,鼓勵和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支持涉農企業發行鄉村振興票據。建立涉農主體信息采集機製,以“粵信融”“農融通”平台為依托,健全涉農信用信息共享長效機製,探索建立涉農主體信用評價體係。鼓勵保險機構優化保險產品供給,推動完善健康保險服務,繼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麵、增品、提標。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農支小的作用。推進創新承包地等農村財產抵押貸款產品,推進畜禽活體抵押貸款業務試點,優化精準獎補措施。繼續落實好助學貸款、農戶小額信貸等政策,重點做好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後續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金融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大構建現代產業體係金融支撐,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礎

  (五)繼續加大金融對製造業的支持。切實落實《梅州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綠色環保、外貿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支持傳統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穩妥退出過剩產能和“僵屍企業”貸款,逐步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發揮財政資金杠杆效應,做強做實“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民營及小微企業擔保代償資金、促進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加大對我市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持續為產業鏈供應鏈輸送金融活水。充分運用“粵信融”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等各類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依托製造業核心企業,強化應收賬款確認、融資增信,對符合條件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在線確認,按實現應收賬款融資年化金額不超過1%的額度給予獎勵。鼓勵銀行機構為產業鏈提供結算、融資和財務管理等係統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提升整體金融服務水平。在有效控製風險的前提下,綜合運用信貸、債券等工具支持核心企業提高融資能力和流動性管理水平。鼓勵保險機構積極嵌入供應鏈環節,增強營業中斷險、倉單財產保險等供應鏈保險產品供給,擴大承保覆蓋麵,做好供應鏈保險理賠服務。[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不斷完善工業園區金融服務。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風險補償資金。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參與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建設,重點支持園區建設和入園企業廠房、生產線、研發、物流等生產性服務設施建設,夯實園區產業承載力。推動搭建工業園區駐園企業信息公開共享平台,及時公布重點建設項目清單,加強“銀園”“銀企”合作對接。(責任單位:市金融局、梅州銀保監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梅州高新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

  四、堅守生態發展區定位,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

  (八)加快綠色金融市場建設。學習借鑒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經驗,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探索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探索“生態資產權益抵押+項目貸”模式,探索古屋貸、環衛貸等金融產品創新,穩步提高綠色貸款比重。探索建立綠色項目庫,開展工業企業碳賬戶監測試點,擴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範圍,推進金融機構“零碳網點”建設。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用於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擴大綠色債券規模,深入挖掘林業碳彙交易潛力,支持更多林業碳普惠項目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推動生態環境領域項目投融資。[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金融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九)強化科技創新金融扶持。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國家有關創業投資稅收等財稅激勵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設立梅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積極尋求與粵財基金公司、粵科創業投資公司等省屬股權投資機構或創業投資機構合作,引入社會資本設立子基金,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在梅州落地產業化。支持和引導銀行機構根據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特點,開展創業擔保貸款、“專精特新”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和科技貸款等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業務。鼓勵銀行機構優化科創企業信貸流程,探索將科技型小微企業的高管、研發等關鍵崗位人才信息作為授信評審要素,創新開展科技企業優惠利率中長期信貸模式。鼓勵保險機構加快發展科技保險、專利保險、推廣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險種。[責任單位:市金融局、梅州銀保監分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全方位服務能力

  (十)充分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修訂完善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的扶持政策,將北交所上市納入扶持範圍。推動上市後備企業使用“廣東省資本市場培育信息係統”,實現培育工作流程化、電子化、智能化,同時每年動態調整上市後備企業。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優化融資結構,增強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借力證券監管部門、證券交易所及券商等專業機構,組織上市公司、上市後備企業開展規範運作和業務知識培訓。(責任單位:市金融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

  (十一)發揮保險保障及資金融通功能。推動完善“政銀保”三方合作機製,探索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強養老保險政策研究,爭取專屬養老保險、養老理財等產品試點。積極搭建平台,引導保險資金與市內重點項目加強融資對接,鼓勵保險資金參股高新企業。支持金融機構開辦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穩步提升農業保險保障力度和服務質效。[責任單位:市金融局、梅州銀保監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二)規範發展金融新業態。規範發展典當、擔保、小額貸款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開展業務創新,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便利。對轄內小貸、擔保、典當等機構實施分類監督管理,對“失聯”或者“空殼”公司,積極引導退出,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責任單位:市金融局、梅州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服務擴大內需戰略,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十三)提升消費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金融產品,推動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合理確定消費信貸利率水平。建立完善消費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風險識別、預警和防範機製,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開展消保監管評價,強化消保違法問題行政處罰,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普及。(責任單位:梅州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

  (十四)深化金融對外合作。推動我市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發展,為我市企業參與國際經貿合作、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等方麵提供金融支持和綜合服務。加大對梅州綜合保稅區和梅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重大平台內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我市陶瓷、電聲、特色農產品、電子信息等產品出口。做好出口信用保險、外貿信貸投放等保訂單、穩外貿工作。[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金融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五)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金融政策環境和金融業營商環境,推動金融係統與地方經濟實現良性互動。鼓勵銀行機構主動把握數字化創新變革趨勢,引導大型銀行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平。加強政策性金融機構業務分類監管,督促專注政策性業務定位,落實業務占比監管要求。加大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打擊力度,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積極落實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和舉報獎勵辦法,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堅決打擊非法集資和其他違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市金融局、市公安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媒體解讀:15條金融措施促經濟高質量發展!梅州印發《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幹措施》

政策圖解:一圖讀懂《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