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一、編製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梅州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建設生態發展區先行示範市的關鍵時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梅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謀劃推進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邁上更高水平,並在充分調研、專題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專家評審的基礎上,牽頭編製了《梅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二、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
《規劃》分為11章共42節。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發展形勢。主要從發展基礎和麵臨形勢等方麵,分析總結“十三五”時期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成就和主要經驗,以及“十四五”時期麵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第二章 總體要求。明確“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三章 助推幸福梅州城市建設。強調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效應,以及省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及鄉村振興等諸多重大機遇和利好政策疊加。
第四章 深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工作,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助推老區蘇區振興發展。
第五章 建設更加全麵和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係。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製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製度改革,推動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
第六章 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優化人才發展軟硬環境,協同現代產業發展,支撐經濟社會轉型,瞄準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著著力推進協同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提升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打造強實用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係。
第七章 推動技工院校高質量發展。按照“產教融合、質量辦學”要求,緊密對接我市現代產業體係發展,調整技工教育發展體製機製,優化技工院校發展格局、提升技工教育發展質量、加強政策支持技工教育、加強技工教育基礎建設。
第八章 形成更具活力的事業單位用人機製。以加快建立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機製為目標,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體係、完善事業單位薪酬激勵分配製度、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機製改革、全麵強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服務。
第九章 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企業和職工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機製、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製、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提高勞動保障監察治理效能、加強異地務工人員服務保障。
第十章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健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製度,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信息化,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係統行風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全麵、更加均衡、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可持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第十一章 強化配套保障措施。“十四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改革形勢與以往相比更為嚴峻,任務更為艱巨,要廣泛發動各方力量,完善法治、政策、資金、人力、數據等各項保障措施,突出重點、統攬全局,推動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強化法治建設,實施重大項目,強化規劃實施,加強宣傳引導。
三、有關指標說明
十四五時期指標體係共設置6類25項指標,指標體係模塊包括: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才隊伍建設、技能培訓、勞動關係協調和公共服務等六大體係。比“十三五”多了10項指標。和省人社廳《規劃》比較,指標模塊根據省對應的相關文件並結合我市實際進行適應性整合,其中22項指標一致,缺少的3項指標為城鎮調查失業率、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年招數,增加了3項指標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和高級職稱人才數。
缺少的指標說明:城鎮調查失業率該統計口徑的調查權在省調查隊,市裏對該數據無法掌握。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指標,原因是該指標內容超出地市人社工作範疇。博士後研究人員年招數指標對梅州市不適用,因為經濟欠發達和區位交通不足,帶來高層次人才引進難度加大,每年能否招到博士後存在不確定性。
增加的指標說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該指標和《梅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標銜接,保持一致。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和高級職稱人才數等2項指標是人社工作中人才部分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