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原文: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畜牧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的通知
一、《規劃》的基本框架
梅州市畜牧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規劃》)主體框架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十四五”以來主要發展成效,簡要總結了我市畜牧業穩產保供紮實、畜牧業現代化建設凸顯、畜牧業綠色發展進展、畜牧業生產和質量安全保障有力等;第二部分為畜牧業發展形勢,主要分析了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麵臨挑戰、發展思路等;第三部分為區域布局,提出了總體布局、指導產業發展布局、特色畜禽發展布局等;第四部分為重點任務,明確了畜牧業構建現代畜牧業生產經營體係、完善現代畜牧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係、強化現代畜牧業質量安全保障、完善現代畜牧業服務體係的4項重點任務;第五部分為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製保障、人才支撐、交流會作等。
二、我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
從畜牧業穩產保供紮實、畜牧業現代化建設凸顯、畜牧業綠色發展進展、畜牧業生產和質量安全保障有力等4個方麵《規劃》對我市畜牧業現狀進行了總結概括。經過多年努力,我市畜牧業實現了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同時,《規劃》簡要分析了我市畜牧業發展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挑戰方麵,既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務艱巨、動物疫情和質量安全風險高等因素製約,又有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保護與發展矛盾日益凸顯。機遇方麵,主要體現在政策環境優化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畜牧業發展拓展新空間、消費水平提升為畜牧業結構優化形成新拉力、科技進步為畜牧業轉型升級增添新動力的4個方麵機遇。綜合研判,我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基礎良好,挑戰機遇並存,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有著諸多有利條件。
三、《規劃》的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全麵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係、動物防疫體係和加工流通體係,不斷提高畜產品供給水平。
以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促發展“三保一促”為基本目標,圍繞建設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定位,到2028年,全市畜牧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供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長足發展,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顯著增強,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質量安全基礎更加紮實。一是高質量保供給。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供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28年,全市豬肉、牛肉、禽肉產量分別保持在18萬噸以上、1.4萬噸、11萬噸以上,禽蛋產量達到4萬噸以上;生豬出欄量達到240萬頭以上,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肉牛出欄量達到7萬頭以上、家禽出欄量達到8000萬隻以上。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端、特色差異化產品供給持續增加。二是高標準保安全。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全麵提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有力,重大風險防控能力顯著提高。全市畜禽規模養殖比例達到50%以上,生產經營集約化、設施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養殖投入品監管支撐體係進一步完善,獸藥飼料產品合格率進一步提升,獸藥產品可追溯。進一步建成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動物防疫體係,重大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製,防範動物疫病傳入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高水平保生態。生產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基本匹配,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持續推進。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四是高要求促發展。加快發展畜產品加工儲運、獸藥、飼料、生物科技、動物診療、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關聯產業,培育畜牧業休閑觀光體驗、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促進畜牧業、種植業和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養殖、屠宰、加工、配送全產業鏈示範企業,加強冷鮮肉品消費宣傳引導,提高冷鮮豬肉消費比重。到2028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2023年12月11日,yabo88 印發了《梅州市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梅市府辦函〔2023〕134號),已經明確了各縣(市、區)肉牛產業發展發展目標;2024 年3月1日,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暨農業“四上”企業培育工作會議,明確了“力爭年度生豬出欄240萬頭、肉牛出欄4萬頭”。此次《規劃》也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畜牧業發展的部署要求。
四、區域布局
總體布局方麵:立足畜牧產業現狀基礎,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等因素,科學規劃梅州市畜牧養殖布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把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列為重點畜牧養殖區;把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列為主要畜牧養殖區;把梅江區列為適度畜牧養殖區。
主導產業發展布局方麵:把生豬目標定為“落實生豬生產“菜籃子”市長負責製,確保全市豬肉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生豬出欄量力爭達到240萬頭以上,豬肉產量力爭穩定在18萬噸以上,積極構建生豬生產跨周期調節機製,保持生豬生產穩定發展”,重點建設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5個縣(市、區);把家禽目標定為“全市禽肉、禽蛋產量分別力爭穩定在11萬噸以上、4萬噸以上,家禽出欄量力爭穩定在8000萬隻以上”,重點建設梅縣區、興寧市、豐順縣、五華縣等4個縣(市、區);把肉牛、肉羊目標定為“全市牛肉產量力爭穩定在1.4萬噸以上,肉牛出欄量力爭穩定在7萬頭;羊肉產量力爭穩定在0.3萬噸以上,肉羊出欄量力爭穩定在14萬頭”,重點建設梅縣區、興寧市、平遠縣、豐順縣、五華縣4個縣(市、區);把奶牛目標定為“全市奶類產量力爭穩定在0.5萬噸左右,奶牛存欄量力爭穩定在0.3萬頭,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重點建設興寧市、平遠縣、五華縣3個縣(市)。
特色畜禽發展布局方麵:把鴿產業的目標定為“全市鴿肉產量力爭穩定在0.5萬噸左右,肉鴿年出欄力爭穩定在5000萬隻左右”,打造以梅縣區、興寧市等為主的現代化肉鴿生產基地;把蜂產業的目標定為“全市天然蜂蜜蜂蠟產品產量力爭達到0.3萬噸以上”,以蕉嶺縣、豐順縣、梅江區為重點產區。
五、重點任務
圍繞發展重點,以最急需、最關鍵、最薄弱的環節和領域為重點,實施畜牧業轉型升級“六大行動”。一是畜禽穩產保供行動。強化統籌協調,充分運用好“菜籃子”市長負責製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製度機製,落實縣級政府畜禽穩產保供工作責任。保持政策穩定,一以貫之實施用地、生態環境保護、金融等行之有效的產業支持政策。建立產能調控機製,建設省級以上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加強監測預警和形勢研判,加大信息發布指引。二是標準化示範創建行動。深入開展標準化養殖場和美麗牧場示範創建,示範創建引領畜牧業轉型升級。全市創建2家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場、25家省級標準化示範場(小區)和3家廣東省現代化美麗牧場。三是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爭取實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圍繞養殖源頭、糞汙處理和末端利用三大環節,促進畜禽糞汙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推廣節水設施設備和清潔生產技術,推進糞汙處理無害化。支持鼓勵養殖場戶配套建設糞汙無害化處理設施、培育發展第三方收運處理利用和有機肥生產企業、在規模種植基地周邊建設農牧循環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在田間地頭配套建設管網和儲糞(液)池等,提倡糞肥就近還田利用。四是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推動建設畜禽跨縣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園,推進園區化、產業化發展,建設種業、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配送配套發展的全產業鏈項目。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做強做優乳製品加工。加強品牌建設,強化市場營銷服務,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品牌,立足地方優勢,發展特色畜產品,推動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提升三產融合發展能力,因地製宜發展種養結合休閑基地等休閑觀光農業。五是科技創新應用行動。打造“政產學研用”優勢資源集聚融合平台,支持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體係化、組織化的創新聯合體。支持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和設施設備攻關研究,加強高效實用技術示範推廣。加強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設備示範推廣應用,支持引導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健全數字化、網絡化的生產經營服務體係。六是飼料高質量發展行動。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加強監督抽查、風險預警、日常巡查、專項檢查等。推進飼料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鏈布局,加強與農業生產企業、養殖企業的優勢互補和上下遊資源整合。結合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力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推廣低蛋白日糧,推廣精準飼料配方,擴大多元化配方結構,促進飼料糧供需平衡。加快生物飼料產業發展,支持“替抗”產品和技術研發應用,發展綠色安全高效飼料。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從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製保障、人才支撐、交流會作等5個方麵提出了加快我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在加強組織領導方麵,加強部門協調,完善部門聯動機製,充分發揮農業農村、發展改革、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金融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合力推進畜禽穩產保供和畜牧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在加強政策支持方麵,加強對畜牧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支持畜禽養殖場升級改造,配套完善設施裝備,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符合補貼範圍和條件的飼料加工機械設備、自動喂料係統、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等實行敞開補貼。積極探索畜牧業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等金融手段,建立健全生豬、肉牛、家禽等畜禽保險補貼製度,完善相關政策。積極開展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畜禽活體等抵押貸款試點,支持畜禽保單訂單和應收賬款抵押,解決畜牧業發展融資難題。
(三)在加強法製保障方麵,加強地方畜牧獸醫法規體係建設,完善種畜禽保護、動物衛生監督、畜禽屠宰以及質量安全監管等配套法規規章,強化畜牧獸醫行政執法管理能力建設,依法開展畜禽養殖生產管理、種畜禽生產經營、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增強養殖企業、場戶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四)在加強人才支撐方麵,加快畜牧業高級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培養,加強高等科研院校與畜牧業企業、基地的合作,造就更多既懂管理、又懂經營的科技管理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
(五)在加強交流合作方麵,鼓勵和支持市內科研機構開展畜禽品種資源、良種繁育、疫病診斷、飼料、畜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交流。加強先進設施裝備、優良種質資源引進。積極推進畜牧業走出去戰略,搭建畜牧業合作交流平台,推動畜牧業投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