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6月10日在蕉嶺縣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蕉嶺縣縣長 劉彩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新年伊始,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決貫徹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全麵落實疫情發展各階段的防控措施,及時完善集中觀察場所和入省通道聯合檢疫檢查站等,堅持群防群控,堅持“四早”,堅決控製傳染源,有效遏製疫情蔓延,有力維護了全縣廣大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兩手抓”“兩手硬”,有力推進複工複產、複商複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趨於正常,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夯實了基礎。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2019年,有3個經濟指標增速居全市第一,分別是建築業總產值比增79.7%;項目投資比增54.2%;工業投資比增178.8%;有3個指標增速居全市第二,分別是全縣生產總值比增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增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增9.6%。
(一)富美產業更有實力。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深化與吳清平院士團隊合作,廣微測食品藥品實驗室(梅州)正式落戶,功能微生物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紮實推進。成功舉辦“論稻蕉嶺•一米驚人——2019中國(梅州•蕉嶺)特色絲苗米高峰論壇”,富硒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大到11萬畝。與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共建甘蔗現代農業產業園,富硒甘蔗種植麵積擴大到8500畝,功能紅糖、甘蔗果醋飲料等長壽健康綠色食品生產項目紮實推進。建材產業優化發展。塔牌集團600萬噸旋窯水泥第二條生產線、新塔公司住宅產業現代化項目、順龍公司和駿龍公司新型建材項目建成試產,新塔公司獲評“省第二批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旅遊產業穩步發展。積極打造“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文化品牌,建成8條美麗鄉村精品遊線,金山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東嶺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九嶺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石寨村被認定為“首批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新泉村入選“梅州市客家美食村”,石窟河“壽鄉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精品線路”,蕉嶺縣山水名人之旅被認定為“省首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二)富美環境更有韻味。城市品質有效提升。紮實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12宗新區開發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近11億元,基本完成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等城市項目建設,福星農貿市場建成使用;完成長興路、蕉陽大道等6宗市政設施改造提升;完成東幹圳蕉城段、溪峰河蕉城段水生態治理和環東河黑臭水體治理項目二期主體工程,以及龍門廣場等6項綠化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兩美”行動,3條城區主幹道沿線建築外立麵和30%以上的背街小巷完成整治提升。鎮村麵貌顯著改善。全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行政村全麵建成幹淨整潔村,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工程加快推進,實施1個省示範鎮、5個省示範村、62個重點攻堅村和35個“四沿”村人居環境整治,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按每戶5000元的標準,新建和提升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394戶,讓困難群眾徹底告別戶外如廁的日子,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100%。447個自然村設立垃圾收集點,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完成9.76萬畝森林碳彙重點生態和森林撫育工程,百美、徐溪、龍潭、九嶺、石寨等村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森林鄉村”,藍坊雅榕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樹”。建成廣東(蕉嶺)鄉建館。城鄉基礎更加厚實。完成省道S224線路麵改造、世紀大橋至晉元大橋西堤公路路基工程,石窟河以西路網實現提檔升級。完成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整治118公裏、安全生命防護204公裏、硬底化和砂土路改造70公裏,改造危橋一批,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行政村通5米以上路麵。實行公交惠民政策,投入56輛運營車輛,安全優質運營23條城鄉公交路線。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完成13公裏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34宗鄉村集中供水、城區供水主管改造等工程,全縣村莊高水平集中安全供水率96%。建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鎮級5套、村級99套。完成220千伏油坑(福嶺)輸變電等電力工程。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綠色礦山、綠色企業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全麵完成散亂汙工業企業整治任務,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位居全省前列,我縣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地表水省、市考核斷麵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在蕉嶺城鄉已經呈現。
(三)富美生活更有品質。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2019年民生支出2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5%。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全麵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2.15%,全縣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全縣相對貧困人口脫貧率99.9%、退出率95%;19個相對貧困村退出率100%。代表市接受省年度扶貧考核,被評為“優秀”等級,三圳鎮及東嶺村分別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典型鎮村”。社會事業齊頭並進。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全市率先成立鎮級教育促進會;完成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升級改造一批教學基礎設施,縣特殊教育學校、蕉華中心幼兒園投入使用;高考成績再創新高。加快創建衛生強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基本達標,三家縣級醫院遷建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獲評“衛生兩基”示範鎮6個、達標鎮2個。大力推進“顯性用警”巡防模式,全年街麵犯罪同比下降25%,無刑事警情天數達201天。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特色化”工作有力推進,安全感提升率居全市第一。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創建工作進展順利,群眾滿意度居創建縣第一。打通應急和安全管理最後一公裏,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應急衛星電話,在全市率先建成應急指揮綜合平台,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富美目標更有保障。改革創新積極有為。蕉嶺蕉華融合發展,蕉華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全部移交至縣直各單位和三圳鎮。城鄉居民醫保補助、黨員關愛基金、老人免費公交卡等惠民政策已延伸到蕉華區。完成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總體規劃。成功舉辦世界長壽鄉生物與大健康高峰論壇,12位院士受聘為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發展委員會顧問,簽約一批大健康項目。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國家級試點、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省級試點紮實有效;實施“五社協同全要素聯動”改革,探索“黨支部+”合作組織機製,我縣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係建設首批試點單位。行政績效不斷提升。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平穩有序推進,“放管服”和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紮實推進。全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亚博网址链接 事項實施率達98%。在全市率先完成縣、鎮、村退役軍人服務體係建設。穩步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工作,實現全省二十四證“一窗辦理”,創建企業開辦“無費市”。率先在粵東西北地區實現鄉鎮不動產登記全覆蓋。廉政建設得到加強。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之以恒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全麵落實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和政務公開,健全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體係,加強廉政風險排查防控,確保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依法審計取得實效,縣審計局獲“全國審計機關先進集體”稱號。堅持向縣委、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4件,政協提案32件,辦複率和滿意率均為100%。
與此同時,“全省雙擁模範縣”創建全麵推進,國防動員、兵役征集、國防教育等工作有效落實。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有新進展,人防、統計、供銷、氣象、檔案、方誌、殘聯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在縣委的帶領下,奮力拚搏的結果,也是海內外鄉親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和駐蕉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蕉嶺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產業發展不夠平衡。建材產業仍在挑大梁,健康產業未形成主力,且受疫情衝擊,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困難。同時,受“減稅降費”政策等因素影響,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降27.9%,而剛性支出不斷增加,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二是城鄉發展不夠協調。農村基礎配套不夠完善,社會事業不夠均衡,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麵還存在不少短板。三是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幹部隊伍擔當意識、創新意識、績效意識、服務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創新活力沒有得到有效釋放。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既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也要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充分把握好有利發展條件:我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並安排一批直達縣級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抗疫特別國債資金,以及實施一大批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兩新一重”項目,將為我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大環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深入建設,以及省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製、推動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政策的深入實施,將為我縣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蕉嶺蕉華實現融合發展,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建設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將為我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隻要我們把握機遇、真抓實幹,聚力發展、同心跨越,一定能開創新時代蕉嶺蘇區振興發展新局麵。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和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工作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思路舉措,堅決落實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精神,主動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積極對接廣州“四個出新出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創新實施“1161”工作思路,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著重抓好四方麵工作:
(一)以更高的質量推動經濟發展
打造園區新引擎。強化園區規劃。優化大健康產業布局,重點承接和引進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等產業轉移,加快上下遊企業的聚集與產業鏈的延伸,形成健康產品研製區、精致農業示範區、康養文化旅遊區等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首期建設項目,配套完善路網、供水供電、汙水處理、生產性服務等必需設施。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文體、商貿、休閑、居住等基本公共服務,為園區招商引資、項目落戶提供有利條件。加快項目落地。擴大世界長壽鄉生物與大健康高峰論壇辦會成果,盡快促成富硒食品科技園、食用菌開發與精深加工、竹製品綜合利用產業園等簽約項目落地建設。
打造產業新體係。做精大健康產業。發揮廣微測食品藥品實驗室(梅州)、功能微生物與大健康(蕉嶺)研究院等平台作用,積極開發富硒長壽食品,規劃建設功能微生物省級現代產業園等長壽產品基地。依托吳清平院士團隊,大力推動珍稀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微生物種業資源保護庫、健康養生醫療綜合開發、富硒食品加工等大健康產業項目落地;深化與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產業共建,加快甘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甘蔗深加工係列等生產項目建設。做優新型建材產業。抓好塔牌水泥固廢替代原料資源綜合利用技改、龍騰旋窯水泥新建130萬噸水泥粉磨生產線、皇馬水泥粉磨技術改造、宏基公司裝配式集成牆板、偉態環保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推動新型建材向創新型、效益型、集約型、生態型方麵發展。做特文化旅遊產業。積極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推進石窟河壽鄉畫廊旅遊景區建設,集中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精品遊線;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紮實推進東嶺、步上、長江等“紅色村”“將軍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旅融合,加快“長壽鄉中鄉”等特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有序發展“金山筆”等一批觀山水、品養生、賞民俗項目,高端打造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星級民宿,打造“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做實高新技術產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培育新上規企業5家,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省、市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繼續培育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加快創建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係,大力促進農村消費和農產品銷售。
打造項目新支撐。強化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抓好總投資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億元的30宗省市重點項目,以及總投資12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億元的“3個10”項目建設。強化項目招引。推行線上洽談等招商創新模式,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等三大機遇,借助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等平台,瞄準長壽健康、生態旅遊、星級酒店、新興產業等領域,奮力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強化項目保障。實行重大項目領導掛鉤聯係製度,完善用地用林報批、環評、征地拆遷等項目要素協調保障機製。多渠道籌措項目建設資金,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用足用好國家對衝疫情影響的政策,全力爭項目、爭資金,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普惠、公平地享受到政策的“真金白銀”。
(二)以更高的標準推動城鄉融合
城市要讓生活更美好。建好新區。紮實開展縣、鎮兩級國土空間編製工作,統籌推進桂嶺新區、長潭片區、長壽新城片區建設,抓好城市外延建設,向南聯動蕉華生態新城、對接三圳特色小城鎮,向西拓展長潭特色小鎮,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互聯互通,推進總投資37億元的7宗房地產項目建設。微改舊區。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城中村宗祠、老祖屋周邊環境和城區水係環境,抓好向陽市場工程、新東市場改造,實施曆史文化街區、文化長廊項目建設,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強化管理。大力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健全精細化、扁平化城市管理運營機製,開展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試點,探索建立城鄉垃圾分類處理係統,通過便民服務等小網格大改觀,給群眾更好的安居家園、樂業社區。
鄉村要讓人民更向往。對標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聚焦“五個振興”和教育、醫療兩大公共服務,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推動鄉村全麵振興。大興富民興村產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搶抓被確定為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單位機遇,培育發展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力推動農業特色專業村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辦好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蕉嶺絲苗米產業大會活動,推動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以一粒米撬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辦好“赴圩節”等節會,促進鄉村旅遊和農業互動發展,努力消除空殼村、低收益村。大建宜居宜遊鄉村。繼續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加強連片規劃和綜合改造,在全麵建成美麗宜居村基礎上,打造10個特色精品村,實現村居景區化。全力申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抓好鄉村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和破舊泥房整治,繼續推進“四沿”示範建設和拆舊複墾工作,連線成片建設客家特色鄉村風貌示範帶。積極鼓勵大學畢業生和在外務工、創業、經商等蕉嶺人回歸,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業。大治各類環境汙染。守護好藍天,推進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等項目建設,加強城市、礦山、工地、道路揚塵汙染整治和防控。守護好青山,繼續實施森林撫育和森林碳彙生態工程,繼續推進綠美古樹鄉村和森林小鎮建設。守護好碧水,突出抓好長潭水庫、多寶水庫、石窟河等重點流域整治,推進鎮級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全省示範縣項目、鬆源河南磜支流水環境治理工程、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和“萬裏碧道”首期項目。繼續抓好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守護好淨土,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管,有效防控土壤環境風險。
基礎要讓城鄉更融合。全力爭取梅州經蕉嶺至龍岩高鐵、長深高速公路文福段塔牌互通立交項目早日動工,積極推動蕉嶺貨運鐵路、平(遠)蕉(嶺)大(埔)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實施國道G205線閩粵交界至蕉嶺梅縣交界段路麵改造、省道S334樟坑至麻坑段路麵改造、省道S334藍坊至石中段路麵改造、烏土至富足公路改建、叟樂至峰口公路改建等工程,新建長潭高陂欖核星海大橋,維修加固逢甲大橋、同福大橋;全麵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任務,爭創“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實施長潭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長潭片區集汙管網、三圳鎮區及蕉華區自來水擴容改造工程、20戶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等工程。切實抓好配網規劃建設,實施總投資3300萬元的37項供電項目,保證城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推進城鄉4G通信向5G高速率通信的平穩過渡。
(三)以更高的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強化民生保障。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抓實精準到戶到人的幫扶措施,強化對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和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複發展,鞏固省定貧困村脫貧成果,確保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長效機製,確保全麵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在確保全麵完成省、市十件民生實事的同時,全力辦好增加教育公辦學位供給、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縣城公園提升改造等縣級十件民生實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強化公共服務。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完成蕉城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工程,推動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增加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將縣職業技術學校改建成縣直小學,增加城區小學學位。加快建設健康蕉嶺。堅持生命至上,規劃建設烈性傳染病治療區等,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係和應急物資保障體係,強化基層衛生防疫,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確保今年建成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推進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持續深化醫改,加快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全力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健康促進縣。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工程,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全麵落實降低費率政策,完善醫保支付製度,穩步推進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醫療救助市級統籌。完善公共文化網絡。推進名人故居建設,確保優秀文化資源實時更新和及時供給。規劃實施一批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確保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省二級站標準。
強化社會治理。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麵完成P2P網絡借貸平台的清退轉型,嚴防涉眾型金融風險和非法集資案件發生,確保全縣金融穩定。建設“平安壽鄉”,加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紮實推進“雪亮工程”公共視頻監控係統建設。鞏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成果,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積極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緊抓全國鄉村治理體係建設示範試點工作契機,深化“三治融合”的村民自治實踐,全麵建設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內核的鄉村治理體係。落實黨管武裝原則製度,深化民兵調整改革,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融合發展。
(四)以更高的要求建設法治政府
要有更大作為。編製好“十四五”規劃,大力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釋放更多改革紅利。推崇務實,少說“不好辦”,多說“如何辦”,重在“抓緊辦”。鼓勵擔當,堅決整治不見紀要拖著辦、職責交叉不去辦等不擔當行為,充分褒獎在實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等重點難點工作中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的有為幹部,為擔當者擔當。
要有更高效能。必須真正過緊日子,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把每一筆錢用在刀刃上、緊要處,提高資金績效,減少低效支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強證明事項清理和清單製度管理,實現“減證便民”。推進實體經濟項目審批製度改革,努力實現“拿地即開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減少文來文往,會來會去。
要有更嚴規矩。嚴守規矩,持之以恒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守法治,深入學習貫徹實施民法典,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權限行使權力。恪守清廉,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規範政府權力運行。推進公共資金審計全覆蓋,加強重大項目、重要領域、重點平台資金使用監管。
各位代表!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實幹才能贏得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全縣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加快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開創新時代蕉嶺蘇區振興發展新局麵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