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報告 > 區縣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20日在蕉嶺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來源:蕉嶺縣人民政府網  時間:2022-03-31 11:27:42  瀏覽:-
字號: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2年1月20日在蕉嶺縣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蕉嶺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裕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縣政府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預計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06.4億元,比增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7億元,比增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8.76億元,比增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8353元,比增8%。聚焦“十四五”發展布局,大力實施“三三三五”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思路目標更加清晰。搶抓省規劃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試驗區(蕉嶺片區)的規劃選址、目標定位、產業布局等前期工作。項目建設持續發力,東方雨虹、富路達瀝青等項目建成投產,塔牌光伏發電、塔牌固廢替代原料、皇馬新型熟料及餘熱發電、龍騰旋窯節能減排、健態竹製品精深加工、供銷天業冷鏈物流等項目建設紮實推進。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規上工業企業7家。大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卡拉比-丘”實景天象館建成試運行,“卡拉比-丘”數學世界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新增國家三星級旅遊飯店1家、市四星級民宿3家,醉美書院入選首批廣東省鄉村民宿示範點,實現旅遊收入24億元。

     (二)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堅持以“兩山”理念引領城鄉發展。縣城新區擴容步伐加快,老區提質力度加大,碧桂園濱江壹號、彙瓏灣等5宗城市新區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新東市場、府前路、環城路、溪峰東路提升改造順利完成,桂嶺新區醫院生命通道、縣城供排水管網改造、石窟河碧道建設進展順利。城鄉基礎設施持續優化,新改建城鄉公路36.8公裏,改造危橋8座,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新建33個智能配電網;農村供水鞏固提升、汙水設施建設工程紮實推進,城鄉集中供水、農村汙水治理,以及縣城城區5G信號、城鄉公共充電樁、鎮村電商服務站點、行政村物流快遞實現全覆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鄉村振興持續發力,成功申報毛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5000萬元省級補助資金;蕉嶺大米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村2個、廣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9個,獲批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縣民生支出2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全年未發生外來輸入和本地病例。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女兒童醫院建成使用,成功創建“廣東省健康促進示範縣”。社會保障有效落實,困難群眾救助標準穩步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建成保障性住房428套,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52人。深入優化校園設施,認真落實“雙減”政策,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360個,高考成績再創新高,獲評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深入創建,縣文化館升級為國家一級館,被確定為全國鄉村“複興少年宮”建設試點縣,獲評梅州市“十佳鄉風文明鎮”1個、“百佳鄉風文明村”5個。全縣社會和諧穩定,信訪總量持續下降,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一核三線三方”基層治理模式入選全省治理現代化優秀案例,完成村(社區)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

    (四)政府建設更加嚴實。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學習教育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成效明顯。堅持向縣委、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積極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係建設試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工作,“六事”鄉村治理方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工程建設“一網通辦”,“證照分離”“數字政府”、鎮級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成效明顯,新增“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111個。與此同時,國防動員、兵役征集、國防教育、雙擁、青年發展、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有新進展,發改、人防、統計、供銷、氣象、檔案、方誌、殘聯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省市駐蕉單位、駐蕉部隊,向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縣振興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實現持續增長壓力較大。二是資源環境壓力大,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的壓力越來越重。四是用地、用林、用工等要素資源緊缺,嚴重製約了項目建設。五是一些部門和部分幹部創新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還存在差距,崇商重企氛圍還要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一定會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扶持政策,我縣的區位條件、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突出,邊沿變前沿、交界變交彙的條件具備,全縣上下人心思進、人心思幹、人心思發展的意願強烈,為富美蕉嶺的加快建設帶來了強勁的動力。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發展不放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奮力推動鄉村振興,努力開創蕉嶺蘇區振興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認真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大力實施“三三三五”發展戰略,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大力推進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紮實抓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3%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穩控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重點抓好六方麵工作:

      (一)全力建設產業平台。高標準規劃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蕉嶺片區),努力打造大灣區輻射贛閩橋頭堡、粵閩現代產業合作區、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園。紮實抓好13平方公裏的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蕉嶺片區)廣福核心區建設,有效銜接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和“三線一單”環境管控編製,高水平完成廣福核心區總體規劃編製。加快實施廣福核心區道路、供水、供電、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拉開園區的發展架構。積極主動爭取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優惠政策,力爭把試驗區打造成為蕉嶺產業集聚的主戰場、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紮實抓好15平方公裏的蕉華園區規劃建設,完成10萬平方米的通用標準廠房二期、2萬平方米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實施14公裏園區道路、園區供水擴容工程、汙水處理廠、地下綜合管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土地清理收儲,切實提高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率。積極創建省級高新區。紮實抓好“卡拉比-丘”數學小鎮建設,發揮丘成桐院士的影響力,提升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研學水平。完成“卡拉比-丘”實景天象館建設,推進數學酒店、數學主題樂園、數學博物館、數學休閑康養基地等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舉辦好“卡拉比-丘”數學大會。紮實抓招商引資工作,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裝配式建築、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采取產業招商、平台聚商、以商引商等方式,積極對接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引進一批稅收大、就業多、成長性好的企業落戶園區。與此同時,突出抓好重點項目的要素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統籌用地、用林、用能等指標,全力服務重點項目建設。認真落實自然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確保不低於50%的縣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於產業項目,推行“帶項目”供應。暢通“綠色通道”,實行重點項目用地審批材料“容缺”機製,加快用地報批、土地供應、登記發證、規劃報建等審批速度。深化政銀企合作,大力推廣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信貸產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發揮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作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政府債券、政策性銀行貸款等資金支持,著力破解項目要素保障瓶頸。

     (二)全力發展實體經濟。牢固樹立大抓工業發展、抓大工業發展的理念,實施主導產業培育提升和產值倍增計劃,力促綠色建材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進產業集群聚集,發展裝配式建築、精細化工、光伏設備製造等產業。積極扶持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升級改造,全力抓好皇馬新型熟料、塔牌固廢替代、龍騰節能減排等技改項目建設;全力加快新興工業發展,重點抓好固特壓電陶瓷、供銷天業冷鏈物流、粵鑫包裝材料、宏基全屋整裝、佰越商品砂漿、國健智聯電子、塔牌光伏發電等工業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強企工程,推動聯興環保、逾世紀等8家企業上規,力爭金鵬、金發等一批企業年稅收實現大突破。做強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支持縣國有企業依法參與資源資產價值化、實體經濟、城鄉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項目建設,實現資產增值、企業增效。加強招商引資項目的對接,努力促成廣東能源集團風電、蜂仙子生物等一批意向項目落地。牢固樹立農業工業化理念,以工業化舉措推動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健態竹製品精深加工、建豐糧業絲苗米精深加工、壽鄉礦泉水等在建農業企業項目建設,著力扶持昱竹竹木精深加工、桂嶺蜂蜜精深加工、逾世紀生物科技、裕興食品等現有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努力促成真莊鹽焗食品、珍稀食用菌精深加工等農業企業意向項目盡快落地,切實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牢固樹立生態產業化理念,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推進“水韻、壽韻、文韻”三大特色精品遊線建設,實施新鋪古街三期、三圳紅色研學、文福名人故居、南磜竹林康旅等項目建設,紅色東嶺旅遊區、丘成桐祖居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廣東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承辦好航海模型錦標賽、無線電測向冠軍賽、蕉嶺手信大賽,舉辦好赴圩節、美食節、采摘節,推介好“唱響蕉嶺一首歌”“宣傳蕉嶺一篇文”,讓蕉嶺月月有活動、年年有精彩。

     (三)全力提升基礎設施。紮實推進45項年度投資35億元的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狠抓年度投資18億元的交通項目建設,力爭“雙龍”高鐵梅州經蕉嶺至武平段上半年啟動可研鑒修評審等立項前置工作,長深高速公路蕉嶺文福段塔牌互通立交年內動工建設;認真做好蕉嶺至丙村鐵路、平(遠)蕉(嶺)大(埔)高速公路、205國道樟坑至梅縣交界段東移改線前期論證工作;動工建設S334線步上至蕉城段、S222線藍坊至石子排段、S332線新鋪墟至十二排段,完成烏土至富足、叟樂公學至X043線等公路改造提升,以及新鋪大橋、逢甲大橋、長潭大橋等8座橋梁加固提升工程;優化改造95公裏“四好農村路”。年度投資4億元的水利項目建設,完成農村供水鞏固提升、供水管網建設、供水智慧化改造、石窟河碧道、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建設,動工建設徐溪河烏土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以及6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狠抓年度投資13億元的城市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彙瓏灣、濱江壹號等新區城市體項目建設,完成桂嶺新區醫院生命通道建設。深入推進老城區微改造,整體謀劃、分步實施、分期推進,重點實施北街、鎮山路、恒塔大道等路段路燈改造,寶利園周邊人行道優化提升,錫林公園等改造提升,東湖路等老街道品質提升,暢通金河街等市政道路,完成6個智慧停車場建設,提升“五宜”城市水平。

     (四)全力推動鄉村振興。聚焦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做大做強蕉嶺竹特色農業,高質量抓好毛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紮實推進毛竹示範基地、竹製品精深加工、農產品電商中心、林下經濟發展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今年產業園產值達5億元以上。鞏固提升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大種植麵積、建立物流倉儲、發展精深加工、實施品牌戰略,力爭今年產業園產值達13億元以上。積極對接省微生物研究所,規劃建設並積極申報珍稀食用藥用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中蜂(華南中蜂)國家保護區,申報創建蜂產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助農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積極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帶動柚果、茶葉、蜂蜜、南藥、油茶、食用菌等特色農業,以及生態休閑、特色民宿等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壯大,真正形成“一鎮一業、多村一品”的發展格局。聚焦補齊短板促進鄉村振興,結合駐鎮幫鎮扶村,深入推動“九大攻堅行動”,持續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域農房管控、鄉村風貌提升、垃圾分類處理、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動工建設新鋪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帶、石窟河一河兩岸生態保護修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等一批農村環境治理項目,建成20個以上特色精品村、1個綠美古樹鄉村、1個綠美紅色鄉村等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樣板,爭創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完成造林與生態修複5萬畝,積極申報國家儲備林項目,切實做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工作,努力爭創國家森林城市。聚焦圩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以廣福、三圳、新鋪、南磜為重點,加快推動美麗圩鎮建設。按照“一鎮一特色”理念,完成美麗圩鎮建設規劃編製;按照統籌規劃、逐年實施原則,規劃實施1個以上綠色宜居小區、特色商業街、農貿市場改造建設,以及圩鎮道路、汙水治理、亮化美化、外立麵改造等圩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按照產業引領要求,廣福重點抓好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蕉嶺片區)廣福核心區規劃建設,蕉城、三圳、長潭重點抓好現代農業、鄉村旅遊、商貿經濟等產業融合發展,新鋪、文福重點抓好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築、光伏等產業發展,南磜、藍坊重點抓好毛竹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不斷壯大鎮域經濟。聚焦改革創新促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改革、鎮級財政管理體製改革,激活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三變”、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製度體係,推動農村土地有序規範流轉,加快墾造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紮實推進拆舊複墾,釋放農村土地潛力,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打造一批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的和諧示範村。聚焦留住鄉愁推動鄉村振興,在鄉村建設中,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不破壞地形地貌、不拆傳統民居、不砍老樹、不蓋高樓,讓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五)全力提升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更多的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小切口大變化”,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持續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繼續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救助標準,規劃建設縣鎮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逐步提高困難家庭學生資助覆蓋麵和資助標準;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00人以上、完成職業技能培訓500人次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下。持續提升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新鋪鎮中心小學、廣福學校、長潭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工程,規劃建設桂嶺中學,新增500個普惠性幼兒園學位、3000個中小學優質學位;繼續實施“名師工程”,引進和培養一批名教師;深入落實“雙減”政策,規範校外培訓市場秩序;發展好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完善農村中小學教育配套設施,加快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學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確保全縣疫情防控總體安全;完成縣人民醫院烈性傳染病區建設,規劃建設縣疾控中心;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推進省市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努力創建公立醫院質量提升樣板示範縣。持續提升文化惠民效能,加快推進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提檔升級,優化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網絡;紮實推進丘逢甲故居、謝晉元故居、省保郭氏宗祠、縣保倉海學校保護利用等項目建設,積極申報全國、省級、市級文保單位;做好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創造一批文藝精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打造一批社區體育公園,全力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持續提升社會安全指數,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抓好意識形態和網絡安全;完善金融監管體係和金融風險處置機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推進質量強縣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製;深化應急管理係統建設,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城鎮燃氣、道路交通、建築施工、食品藥品等專項整治行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蕉嶺”。持續提十件民生實事辦理質量,在確保全麵完成省、市十件民生實事的同時,我們結合實際,擬訂了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等11個民生實事候選項目,今年繼續實行人大代表票決製,請大家審議。與此同時,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人防、發展改革、婦女兒童、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台港澳、氣象、方誌、檔案、殘聯等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麵發展。

      (六)全力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鞏固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傳承“聽黨話、跟黨走”紅色基因,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履行職責全過程。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續鞏固堅決全麵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成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廣“粵係列”移動終端應用,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堅持設路標不設路障,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限,實現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受理、100%網上辦結。落實減稅降費、助企紓困等政策。“母親式”服務企業,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掛鉤聯係企業、一企一策等專項行動,為企業健康發展厚植肥沃土壤,形成全縣崇商重企良好氛圍。弘揚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時代“蕉嶺經驗”“蕉嶺首創”。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展麵臨的問題。堅持重大事項向縣委縣人大報告、縣政協通報,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接受社會和民主監督。全麵推行行政執法“三項製度”,推進“八五”普法,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堅持政務公開,完善政府權責清單製度,建設法治政府。始終堅持深化廉政和作風建設,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嚴格預算編製、預算績效評價,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堅持節約裕民。強化重點領域、重大工程、行政審批和關鍵崗位監督問效,堅決摒棄“躺平式”幹部作風,堅持少說不行、多說怎麼樣才行,以解決問題幹成事體現“兩個維護”和政治忠誠,讓群眾辦成事、讓企業辦成事。

       各位代表,實現目標,贏得未來,需要我們堅定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勇進取,真抓實幹創新業,為加快蕉嶺蘇區振興高質量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