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2年2月18日在豐順縣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豐順縣人民政府縣長 羅達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局起步之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省、市和縣委工作要求,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努力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綜合實力有新的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8.7億元,增長2.3%;規上工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億元,增長7.6%;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7%。全縣農業總產值47.5億元、增長7.5%。加大技改投資和增資擴產,新增規上企業14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園區能級不斷提高,建成海珠路、工業大道、園區大道,新簽入園企業10家,3個項目竣工投產,實現產值55.1億元。建成萬洋眾創城廠房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一期)10萬平方米成功封頂。
二是發展動能有新的增強。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粵智助”實現全市首批全覆蓋。企業開辦和工程建設審批實現“一網通辦”,“照、章、稅”實現“一窗通取”,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500戶。實現高頻事項“省內通辦”222項、“跨省通辦”79項。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組建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豐順產業創新服務中心”。全年成功簽約23個項目,投資總額72.5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1個,超額完成市下達招商任務。
三是鄉村振興有新的進展。全麵開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深入實施“九大攻堅”行動,製定出台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考核等辦法。特色蔬菜產業園入選2021年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園,獲省補助資金5000萬元。成功申報2022年全國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獲中央補助資金1.2億元。農村集中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新建高標準農田1.73萬畝,新增墾造水田834畝,複耕複種撂荒耕地1323畝。糧食播種麵積34.4萬畝,總產量16.3萬噸,實現“雙增長”。廣東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豐順縣子平台投入運營。
四是城鄉麵貌有的新變化。堅真文體中心、嘉應學院紫琳學院、新區供水工程等一批城市提質項目有序推進。完成榕江北河左岸堤路、新世紀國有農貿市場改造、新城區沿江路雨汙分流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豐華高速建成通車,完成國道206、省道226等一批路麵升級改造和中小河流治理、碧道項目等一批水利工程。全力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韓江、榕江北河國考斷麵水質達到上級考核要求。科學實施應急抗旱保供水工程建設,群眾飲用水安全更有保障。206國道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紮實,道路設施更整潔、群眾出行更安全。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全市首個開工。開通運營171個5G基站,實現縣城、工業園全覆蓋。啟動城鄉生活垃圾轉運一體化PPP項目建設。如期完成省市民生實事12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建設。
五是民生事業有新的進步。堅持把八成以上財力用於民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我為群眾辦實事”54個重點項目全部完成。“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紮實有效,新增城鎮就業2371人。縣中醫院搬遷啟用,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一批中小學校、幼兒園升級改造如期完成。落實“雙減”政策,共建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取得階段性成效。“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順康養老護理院投入使用,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穩步提高。圓滿完成281個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一肩挑”率達99.23%。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平戰一體化運作,人員核查、流調溯源、核酸檢測、哨點監測、隔離管理、疫苗接種等各項工作有力有效,免疫屏障築得更牢。全麵啟動“八五”普法,被省市推薦評選2021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取得實效,創建省食品安全示範縣進入驗收階段。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效明顯。掃黑除惡鬥爭常態化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製,全縣社會大局和諧安定。此外,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退役軍人、民兵、工會、青年、婦女兒童、科協、統計、工商聯、文聯、僑聯、殘聯、煙草、供電、氣象、消防、老齡、史誌、檔案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步新成績。
六是政府建設有新的氣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推深做實黨史學習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融入實踐、落在日常、踐於行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高效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9件、縣政協提案31件,推動人大監督事項、政協協商議政成果落地落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讓政府日子過緊、讓群眾日子過好。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落實審計監督、政務公開等製度,推動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我縣發展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比較多,經濟下行和企業經營壓力大。實體經濟不強,產業結構層次不高,企業偏小偏弱、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離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任重道遠。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稅源型企業少,資金調度緊張。政府作風還需改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對此,我們要直麵問題挑戰,聚力攻堅突破,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待。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擔當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扛起發展重任、扛起時代使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工作重點,不斷做強經濟基礎,提升區域綜合實力,在推動豐順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征程中展現新作為、見到新成效。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實“八個聚焦、八個提質”思路舉措,狠抓發展是第一要務,突出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經濟穩健提升,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在更高起點上推動豐順蘇區高質量振興發展,奮力打造生態發展區建設先行示範縣、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要以更大力度推動五個方麵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推動工業發展。工業穩則經濟穩、就業穩、社會穩,我們要樹立大抓工業發展理念,全力衝刺規上工業總產值百億大關,築牢實體經濟強縣根基。
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升級行動。聚焦將電聲產業發展作為蘇區產業變革的典型案例,深入實施“豐聲計劃”,引導由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盟,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水平,促進更多企業往終端產品發展,全麵擦亮“中國電聲之都”品牌。繼續密切與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生態環境廳對接溝通,盡快做好選址地塊土地征收、報批和項目規劃等工作,確保電子電聲配套基地下半年動工建設。聚焦打造百億鋼鐵產業,緊密與國有鋼鐵企業洽談合作,加快推進鋼鐵產能置換步伐。圍繞項目落地,集中精力統籌推進用地、供水、供電、供氣、交通等工作,全力推動項目年內動工建設。認真實施技改投資後補助政策,支持製造企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借助工業特派員、行業專家等“外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打造更多創新平台,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家以上。
大力實施產業園區提升行動。瞄準辦好一流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擴園強園優園工程,打造“一區多園”發展格局,積極創建省級高新區,建設高水平產業空間。啟動生活配套區建設,完善園區住宿、餐飲、文化娛樂、商業零售等設施,提升園區服務水平和務工環境,推動園區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發展。啟動湯坑至埔寨235國道綜合提升工程,通過沿線道路交通優化、建築立麵整治、景觀綠色提升、文化特色彰顯,打造四季有花、全年有景的“最美工業大道、最美普通國道”。更大力度爭取對口幫扶資金,加快推進文明路、振興路、工業大道至白塔延伸線、創業大道、園區大道連接線等路網建設,打通園區“斷頭路”。紮實推進國際聲穀小鎮建設,打造智能終端產業高地。加快標準廠房、實驗樓、員工宿舍建設進度,確保上半年入駐立訊精密先進製造業生產線。加大萬洋眾創城招商平台建設力度,力爭開工建設麵積超30萬平方米,建成交付超15萬平方米,引進超50家優質企業。
大力實施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堅持做優存量、做大增量並舉,按照“選好選優、培優培強”的原則,大力支持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產業鏈整合、資本運作等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企業實現規模與效益倍增。堅持用戶思維,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紮實開展縣領導掛點重點企業幫扶和政企“雙月”溝通等暖企行動,把穩生產落到具體企業、具體產品,以“母親式”服務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在企業用電、用氣、用工等方麵做好服務,堅決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斷氣關閘情況。多措並舉加快“小升規”,落實省市新一輪“小升規”促進政策,積極推進小微企業上規模,為全縣工業經濟作貢獻。全麵落實減稅降費等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入,鼓勵商業銀行完善中小微企業信貸產品創新措施,積極開發服務“新品”、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麵、降價。培育企業上市後備資源,集中篩選一批上市意願強、經營業績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納入重點培育對象並作梯隊規劃、動態管理,從產業政策、金融輔導等方麵全力支持,力爭上市公司實現從0到1突破。
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增效行動。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懂政策、通產業、能招商、善談判的專業人才,力爭今年招商引資取得大突破。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堅持“每月走出去、每季請進來”,充分發掘“雙區”鄉賢優勢資源,把更多高水平產業、高素質人才、高質量項目引進來,力爭實現若幹個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落戶。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建立招商項目庫、招商資源庫,圍繞電子電聲、智能裝備等產業鏈,努力引進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突出招大引強,麵向上市公司、頭部企業等目標,積極尋求與歌爾、惠威等電聲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力爭立訊體係產業鏈企業、威富集團等一批意向企業早日落地,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
(二)以更大力度推動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載體,多點發力謀項目,多措並舉抓進度,推動項目工程量、實物量、投資量“三量齊升”。
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以大項目引領大發展,集中力量推進泰昌科技、泰雅達等22個在建項目建設、力爭50%以上項目年內竣工投產,早日發揮拉動增長的重要作用。想方設法打好征地報批組合拳,掃除項目征地拆遷障礙,加快金亨製罐、海新金屬等簽約項目供地,動工建設美麗加、立盛高等一批供地項目。全麵推進潮客小鎮、堅真大湖天池、韓山茶鎮、馬圖紅色研學基地、銅鼓峰、八鄉山、大寶山等重大產業旅遊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留隍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八鄉山五星級旅遊名鎮,高標準高品質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全力配合大豐高速、梅汕高速改擴建等年內動工建設。加快建成紫琳大道、學院路,確保8月份通車。認真解決用地、資金等問題,加快推進355國道留隍至潘田段、省道S227潭江出米田至留隍橫居段、235國道砂田豐埔橋至三合段等改建升級項目,紮實做好206國道東裏至揭陽交界段繞城公路等前期工作,打通堵點,優化提升城區路網。開工建設教堂水庫、潘田河(吉輋水)治理工程、南礤水碧道工程(二期)等項目。建好天然氣接收門站,確保年底前縣域管網與主幹網接駁。抓好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發展要素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統籌用地、用林、用能等指標,全力跟蹤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全麵落實自然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確保不低於50%縣級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用於產業項目。開展工業項目淨地出讓專項行動,加大閑置低效土地利用力度,盤活低效產業用地,實現“土地等優質項目、打糧食的項目”,提高畝均產出和效益。研究吃透國家和省政策,加強向上溝通對接,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政府債券等各類資金支持。組建項目服務專班,建立“四個一”工作機製,通過現場辦公、蹲點督辦,全力打好項目建設大會戰。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深化商事製度改革,提升“一網通辦”效能,落實注銷退出製度,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促進跨部門業務協同和流程優化,少一些排隊串聯,多一些統籌並聯,實現從項目準入至竣工驗收全鏈條覆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首批下放職權事項“回頭看”,對部分承接不順、運行不暢的行政職權事項進行差異化調整,合理優化第二批職權下放事項,確保放得“穩”、落得“實”。通過戰略重組和優化配置,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和核心主業集聚,鍛造國資國企引擎。支持縣屬企業與優質民企合作參與資本運作,推動主業拓展,提高盈利能力,努力把縣屬企業打造成政府性投資項目和產業發展項目的投資主體、建設主體、融資主體。
(三)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九大攻堅”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全市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多園”建設,以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引領,啟動建設1-2個鄉村產業社區,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示範區。實施“三品一標”行動,做精做特留隍欖、黃金糖、湯南麵、八鄉薯、高山茶等富民農產品。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麵廣的休閑農業、精品民宿,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三產融合,不斷打開鄉村發展新空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開展農田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墾造水田和高標農田建設,推進拆舊複墾和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落實糧食安全和“菜籃子”責任,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讓更多農副產品加速“鏈”向“雙區”。
促進鄉村宜居宜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紮實抓好共建鄉村潔淨美好家園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和垃圾治理,提檔升級農村水電路氣網,力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達到60%以上。加強宅基地審批管理,堅決遏製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抓好紅色遺址、名人故居祖居、傳統建築、古村落的保護利用,持續推進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打造富有“潮客風韻”的特色鄉村風貌和美麗鄉村示範帶。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堅持移風易俗、規範鄉村治理、培育鄉風文明,實現“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統一。
促進農民富裕富足。紮實推進駐鎮幫鎮扶村,深入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專項整治,盤活利用集體資產。鼓勵村(社區)因地製宜發展光伏等綠色產業,確保7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依托廣東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豐順縣子平台,實施電子商務下鄉進村和農產品進村進城工程,有效暢通生產者與終端客戶之間的渠道,增強聯農帶農富農能力。
(四)以更大力度推動環境提升。實施全縣域環境綜合治理,全麵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快建設副中心城市。
讓城鄉更有品質、更具特色。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引領作用,加快編製好國土空間規劃,高質量劃定“三區三線”,確定好功能分區、開發強度、配套設施、空間環境等要求,為城市發展留足空間。深刻汲取廣州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問題的教訓,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加大曆史文化保護力度,科學節儉務實推進城市綠化,更好讀懂豐順、熱愛豐順、建設豐順。狠抓一批城市品質提升重點工程,確保堅真文體中心、嘉應學院紫琳學院、新區供水一期如期投入使用。加快推進雨汙分流工程、截汙改造工程、市政道路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等一批惠民項目建設。以繡花功夫,采用微改造方式推進一批農貿市場、停車場、公廁、人行天橋等便民設施,利用邊角地、插花地、閑置地,規劃建設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健全創建文明城市常態長效機製,在城市管理、市場建設、環衛保潔等方麵采取務實管用措施,不斷提升創建水平。全力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力爭今年所有圩鎮達到“宜居圩鎮”標準,留隍、豐良達到“示範圩鎮”標準。抓好湯坑、湯西、湯南、埔寨、北鬥等附城鄉鎮建設,連線成片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鄉村振興示範帶。
讓生態更加平衡、更可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好治山治水、顯山露水文章。堅持把“三線一單”作為產業布局、結構調整、項目建設選址的重要依據,確保高標準執行,不搞變通突破。全麵落實河(湖)長製,鞏固提升河湖“清四亂”成效,保障全域水質穩步提升。高質量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項目實施,讓豐順青山常在、秀水長清。集中力量推進全國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工作,精心打造縣域綜合治水的豐順樣板。全麵推行林長製,大力實施生態公益林、國家儲備林、國土綠化工程,築牢生態屏障。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堅決落實能耗雙控,提升人民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縣開展自然資源資產梳理行動,摸清重點領域資源資產家底,形成生態產品目錄清單。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石料、河砂等礦產資源開發,切實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產。
(五)以更大力度推動民生改善。對標共同富裕,聚力辦好民生實事、補齊民生短板,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
持續厚實人民幸福感。集中財力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全麵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基本醫療保障和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工作。完善社會救助製度,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等保障水平。高標準建設豐順老年公寓,打造粵東地區五星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加快推進湯南中心小學、埔南幼兒園等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深化教育領域改革,落實“雙減”政策,奮力提升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統籌推動縣級醫院在建工程建設,抓好縣中醫院舊院區改造升級、砂田衛生院遷建等項目前期工作。抓實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持續增強人民獲得感。全力穩就業,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發展,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力爭新增就業2200人以上。高質量建好豐順體育公園和一批村(社區)文體設施,讓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人口集聚進程相匹配。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全鏈條防控措施,推進疫苗接種,提升流調溯源、核酸檢測、哨點監測、隔離管理等應急能力,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服務保障。
持續提升人民安全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守好政治安全“南大門”。嚴厲打擊各種暴力、黃賭毒、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推動掃黑除惡長效常治。強化矛盾糾紛排查,穩妥有力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和曆史遺留問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管理體係,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工作。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化城鎮燃氣、道路交通、“三小”場所等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力維護全縣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統計、審計工作,做好工會、共青團、婦聯、人防、外事、僑務、港澳台、檔案、氣象、慈善、老促會、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全麵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落實好省、市和縣委的各項部署要求,百姓所憂、我必擔之,百姓所盼、我必行之,努力建設務實高效廉潔的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少說多幹。大力弘揚實幹精神,不說無的放矢的空話、穿靴戴帽的套話,堅持把精力向工作上集中、向任務上集中、向實幹上集中,把解決問題作為打開新局麵的突破口。堅持調查研究開路,了解民生民情,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悟出新方法、找到新思路、形成新舉措、謀劃新戰略。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黨員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發揮“頭雁”效應,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認真開展工作,當好“施工隊長”,把“辦公室”搬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矛盾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
堅持務實擔當。黨員幹部要從思想上固本培元,自覺把工作狀態提起來,不斷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責任擔當和思想自覺,主動作為、動真碰硬,始終做到一鼓作氣、一抓到底,推動全縣產業發展、營商改革、城市建設等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自覺把工作作風實起來,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建立閉環管理,強化監督問責,緊抓快幹、馬上就辦,絕不能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確保定下的工作、明確的任務,說一件幹一件成一件,做到工作目標、主要任務、時間節點、承擔部門、負責人員“五落實”,以實幹推動發展,以實幹贏得未來。
堅持清正廉潔。嚴格落實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紮實推進政府係統黨風廉政建設。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的堤壩,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減輕基層負擔。全麵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做到依法行政。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紮實辦好代表建議意見和委員提案。踐行過緊日子思想,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厲行節約保運轉,切實把有限財力用在改善民生、促進發展上。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和巡察利劍作用,營造激濁揚清、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踏浪前行風正勁,不負韶華爭朝夕。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依靠全縣人民,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幹勁、氣吞萬裏如虎的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動豐順蘇區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