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報告 > 區縣工作報告
2018年蕉嶺縣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蕉嶺縣人民政府  時間:2018-01-16 11:05:52  瀏覽:-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11日在蕉嶺縣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蕉嶺縣縣長  劉彩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是我縣全麵實施“十三五”規劃、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曆次全會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中“蕉嶺組團”的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和加大有效投資,紮實推進十大重點工作、十大重點工程、十大民生實事,加快構建“一城兩業三組團”發展新格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0.63億元,比增7%,三次產業比為17.3︰29.8︰5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億元,比增5.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2億元,比增30%;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億元,比增10.04%;全縣工業投資33.2億元,比增16.8%;全縣87宗創新驅動和加大有效投資項目完成投資83.7億元。百億新型建材產業加快打造,塔牌集團600萬噸旋窯水泥第一條生產線建成試產,皇馬公司水泥綜合技改項目基本完成,新塔公司裝配式建築等新型建材項目加快推進,油坑集團第二條135萬噸水泥生產線獲上級核準備案,皇馬公司獲國家測量管理體係認證,國家水泥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國家評審。百億長壽健康產業持續增效,壽鄉高端山泉水等7個長壽健康項目紮實推進;蕉嶺綠茶、桂嶺蜂蜜、蕉嶺冬筍、三圳淮山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全市獲批“地標”產品最多的縣;建成全市首個農產品硒元素檢測室,粵東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全縣景區景點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年旅遊接待42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3億元,分別比增12%、12.6%。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宏基公司在新三板掛牌;金發紙業高檔纖維紙項目建成投產,固特超聲洗碗機等項目加快建設;固特“康道”商標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產業集聚度持續提高,在南沙區設立“南沙•蕉嶺國際經貿合作中心”;廣州南沙(蕉嶺)工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園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8.79億元,比增13%。

(二)城鄉建設呈現新麵貌。山水綠城建設紮實推進,碧桂園四期、保利園等11個房地產項目及石窟河十裏畫廊加快建設,完成鐵漢大道、東峰路等街道提升改造,以及城區美化、綠化、亮化提升工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入1.7億元,完成27公裏山區中小河流治理、24宗村村通自來水和環東河黑臭水體治理一期等工程;完成2個鎮級生活汙水處理廠、51套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集汙管網建設;投入1.8億元,加快建設南山大橋等9宗城鄉路橋項目;完成17個村電網改造升級。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鎮區“六個一”建設項目有效推進,完成360個自然村環境綜合整治和25公裏生態景觀林帶提升工程,新建2個森林公園,建成全省首個美麗鄉村培訓學院。我縣獲評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長潭鎮被評為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建成鄉村美化綠化示範村省級3個、市級4個,市衛生村11個。

(三)改革創新形成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降補”措施進一步落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3900多萬元,52家企業納入市、縣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中小微企業池”管理;新增眾創空間1家、規上工業企業省級工程中心1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主營業務收入超5億元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三農”載體,實施“三變”改革,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加快創建,發放315筆共1.17億元抵押貸款;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創建工作順利推進,完成集體林地流轉麵積3萬多畝,全麵完成國有林場改革。

(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預計全縣常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萬元,比增8.18%。投入民生資金18.5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39%。十大民生實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高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醫療保險和高齡補(津)貼等標準,以及低保、五保、孤兒、重殘等底線民生水平。完成101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和412戶農村住房困難戶危房改造。投入幫扶資金8100多萬元,實施幫扶戶項目1.39萬個,幫扶村項目101個,全縣73%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安全生產“點線麵”全覆蓋防控體係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推進“平安蕉嶺”建設,全年197天刑事發案“零警情”,成為全市最平安的地方。組建三圳、廣福、新鋪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基層滅火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提升。大力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特色化”建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加快教育現代化,成為粵東西北山區縣首個“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高考成績實現新突破。投入7000多萬元,完成8個鎮衛生院標準化及中醫館服務能力、69個村衛生站公建規範化建設。3間縣級公立醫院等項目紮實推進,推行醫聯體服務模式,醫療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全麵兩孩政策穩妥實施,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投入64輛公交車,開通覆蓋87個行政村的公交線路,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城區和主要景區愛心公共自行車站點實現全覆蓋。在全市率先開展城區公共直飲水試點,建成20個公共直飲水點。

(五)行政效能實現新提升。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製度及責任倒查機製,全麵完成縣政府文件清理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縣級的行政許可事項43項,深入開展企業“五證合一”、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登記製度改革,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市場活力。建成惠民信息平台,為社會公眾提供惠民信息服務。堅持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6件,政協提案20件,代表委員滿意率100%。

與此同時,國防動員、兵役征集、國防教育、雙擁等工作紮實推進,關愛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有新進展,發展改革、監察、審計、人防、統計、法製、供銷、糧食、氣象、檔案、方誌、殘聯、應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的關懷重視和縣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離不開全縣上下的奮力拚搏,離不開海內外鄉親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和駐蕉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蕉嶺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一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產業主要以資源型為主,結構過於單一,規上企業少、市場競爭力不強;二是受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資金缺口等因素製約,生產性投資相對缺乏,投資拉動的效應未能充分顯現;三是保民生、保重點等剛性支出持續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是汙染防治壓力較大,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短板有待補齊,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發展,必將為我縣加快振興發展提供新機遇和新動能;省委、省政府圍繞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關鍵性問題,將在更高起點上給予粵東西北地區交通、產業、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務配置等全方位支持;市委、市政府將推進科學發展新格局,實施生態富民強市戰略,打響“世界客都·長壽硒穀”品牌,加快富硒產業和特色小鎮建設,必將為我縣發展新型建材、長壽健康等主導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帶來難得機遇。全縣上下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舉措更加務實,廣大幹部群眾推動振興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隻要我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群策群力,經濟社會一定會保持更加良好的發展勢頭。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市委七屆四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圍繞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的目標,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全力保障和改善重點民生、夯實改革發展基礎、堅持全麵從嚴治黨,進一步構建“一城兩業三組團”發展新格局,推動生態富民強縣,奮力開創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麵。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年度計劃。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我們將全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和民生工程三大類78個、年度投資80億元的加大有效投資項目建設。重點實施“十大工程”:①實施山水綠城宜居工程;②實施石窟河十裏畫廊建設工程;③實施水環境建設提升工程;④實施林業生態提升工程;⑤實施健康蕉嶺建設工程;⑥實施“一場一館一中心”建設工程;⑦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優化提升工程;⑧實施桂嶺學校建設工程;⑨實施新型建材產業工程;⑩實施富硒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工程。同時,重點抓好六方麵工作:

(一)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全力培育現代產業。

加快新型建材產業高端發展。全麵落實省“實體經濟十條”和創新發展“八大抓手”,重點抓好塔牌集團600萬噸旋窯水泥第二條生產線、新塔公司裝配式建築、文華公司新型牆體材料等項目建設。依托國家水泥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科研力量,加快新型建築及建材研發基地、產學研基地、建築垃圾環保處理中心、博士後流動站等建設,彙聚創新驅動發展力量,推動新型建材產業向高端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加快長壽健康產業發展步伐。發揮世界壽鄉品牌和富硒資源優勢,依托廣東省科學院吳清平院士科研團隊和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團隊,加快“蕉嶺硒品”開發,推動長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積極申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構建標準化生產體係,著力抓好富硒甘蔗、珍稀食用菌種植等基地標準化建設。構建農產品高端化加工體係,製定實施富硒農產品認定和專用標誌管理製度,著力抓好富硒功能紅糖、珍稀食用菌保健品、南山壽和科誠高端米生產線等項目建設。構建信息化營銷體係,創新市場營銷模式,建立可溯源的農產品電子標簽,擴大高端優質農產品的傳統和電商市場份額,切實提高長壽健康產品的附加值。構建精品化服務體係,著力抓好生態健康產業園、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特色旅遊驛站等項目建設,全力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全國知名休閑養生旅遊目的地。

加快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產業集聚發展平台,加快推進廣福園區、中心園區、205國道沿線工業長廊“兩園一長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建立院地產業科研合作平台,引進廣東省科學院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分別設立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食用菌研發機構,建設產學研基地。依托“南沙•蕉嶺國際經貿合作中心”等平台,進一步深化與廣州市南沙區的合作,借力南沙區對口幫扶和自貿區機製,充分發揮合作共建的優勢,積極承接和孵化產業項目,探索發展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飛地經濟”。加強新興產業項目的策劃和儲備,力爭更多項目獲得中央、省預算內投資和省四大政策性基金、廣東原蘇區綠色發展投資基金支持。

(二)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全力建設山水綠城。

推進新區開發建設。重點抓好長潭片區、桂嶺新區起步片區、長壽新城片區開發,加快推進總投資50億元的碧桂園、保利園、嶺南院子等12宗新區開發項目;推進石窟河十裏畫廊、龍安濱水公園建設,實施“一場一館一中心”建設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時,推進縣城基礎設施與周邊鎮、工業集聚區互聯互通,推動產城聯動、城鄉融合發展。

推進城市改造更新。積極實施棚戶區、舊城區“三舊”改造工程。實施環東路曆史文化街區、城區景觀慢行綠道係統、城區公共廁所及無障礙設施等市政公共設施工程。建設恒塔綜合市場,完善城區市場功能布局。推進環東河黑臭水體治理二期工程,逐步整治老城區背街小巷、宗祠及老祖屋周邊環境,實施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街心公園,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

推進城市高效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完善數字化城管平台,實現精細化、網格化管理。加強綜合整治,強化新東市場和三鳥市場秩序監管。依法整治亂擺亂賣亂建、噪聲擾民等行為。加大“治堵”“治超”和建築工地監管力度,綜合治理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全力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營造優美、和諧、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城市更文明、市民更幸福。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建設美麗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突出抓好特色鎮村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優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特色鎮村。依托廣東(蕉嶺)美麗鄉村培訓學院等培訓機構,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力推進鎮區“六個一”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把全縣97個村梯次打造成11個精品村、46個示範村、40個整潔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綠色富民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特色發展,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融合長潭健康旅遊、三圳富硒產業特色,將長潭、蕉城、三圳等石窟河沿線鎮村連片創建成富硒健康特色小鎮示範片。全麵落實以獎代補等機製,將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升級為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爭取將藍坊鎮、南磜鎮納入省級新農村示範片。依托高思、大地、石寨、南磜等4個中國傳統古村落,活化利用高思十二聯樓、石寨土樓等古建築、古民居,將藍坊、南磜主幹道沿線景點串珠成鏈,打造為東部沿線探秘美麗壽鄉、領略古韻文化的休閑養生區。

優化基礎設施。爭取動工建設總投資60億元、全長35公裏的“雙龍”高鐵蕉嶺段,構建快速對外交通運輸通道;實施國省道路麵改造、同福大橋維修加固等11宗總投資8.8億元的城鄉路橋建設,逐步將通行政村道路擴寬至5米以上,實現行政村全麵通公交車。實施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來水、農田排圳等7宗總投資2億元的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抓好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新建配網等能源工程項目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完成省定貧困村電網改造任務。完善農村無線高速局域網,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和擴大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投資,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

全域整治環境。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監管、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加強村莊規劃和村容村貌整治,進一步規範農村建房,紮實推進“廁所革命”,確保年底完成90%的自然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堅持源頭防治,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氣、土壤、水汙染防治,防控好重點工地、重點道路揚塵汙染和工業廢氣排放等,完成高汙染燃料鍋爐和“黃標車”淘汰任務;逐步建立城鄉垃圾分類處理獎勵機製,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依法依規關閉禁養區內的養殖場,推進限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實現達標排放,徹底整治畜禽養殖汙染;加快推進年度計劃投資1.7億元的3個鎮級生活汙水處理廠及149套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立河長製考核體係和激勵問責機製,重點抓好石窟河治理和北磜河、溪峰河等流域汙染整治,確保水質達標。新建碳彙造林1.18萬畝,實施森林撫育9.8萬畝,認真落實森林防火條例,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全力守護綠水青山。

(四)全麵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提升發展活力。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目標,進一步落實“去降補”措施,推進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的係列改革。實施創新驅動,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家以上;申報國家、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各1家;建立市級以上研發機構1家;培育規模以上企業5家,成立科技研發機構1間,新增“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1家以上,加快促成富硒食品研發和生產項目落地2個以上。從供給端入手,加大科技、人才、品牌等要素投入,致力推動新型產業升級,創造建築工業化PC構件、超細粉體等產品新供給;致力推進電子信息、超聲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固特洗碗機等產品新供給;致力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創造健康休閑養生旅遊服務新供給;致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富硒功能紅糖、珍稀食用菌、富硒茶、富硒米等高端長壽食品新供給,提升全縣產業水平。

深入推進行政體製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工作部門權責關係,完善“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和“多證合一”等領域改革。深化營商環境、商事製度和投融資體製改革,加快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財政管理體製,建立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分配製度。推進金融體製改革,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和排查,防控網貸平台、房地產領域等金融風險,完成農信社改製農商行工作。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力抓好全省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穩定土地承包經營延續30年不變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製度,落實農民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政策。推行農村“三變”改革,培育10家以上與農戶共贏發展的新型農業合作組織或農業企業,促進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穩步增加農民工資性和土地經營性收入。發展壯大97個村級農戶小額貸款擔保和風險補償基金,完善農村信用體係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繼續完善產權製度,規範林地林木流轉,推動集體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

(五)辦好惠民利民實事,全力增進群眾福祉。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全麵推進桂嶺學校等項目建設,新增縣城優質小學學位2700個、幼兒教育學位300個,逐步解決城區大班額問題;發展素質教育,加快建設教育展覽館、青少年科技文化展覽館,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創建廣東省健康促進縣,建設健康蕉嶺,紮實推進3間縣級公立醫院等項目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全麵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強化食品源頭治理,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加強傳統古民居的保護和活化利用,縣財政每年給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村一定的保護修繕經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實施科技強安,深化重點領域風險點排查和專項整治,預防和遏製較大以上事故發生。推進“七五”普法。紮實推進平安蕉嶺建設,大力推動派出所提檔升級,夯實基層基礎,進一步提高路麵見警率,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婦女兒童、防災減災、人防、雙擁、僑務、氣象、統計、方誌、檔案、打私、應急等各項工作。

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精準到戶到人的針對性幫扶措施,強化產業和就業扶貧,實施9000個幫扶戶項目、100個幫扶村項目,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16戶,保障群眾住房安全。管好用好專項扶貧資金,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高效。實施19個省定貧困村環境整治、村道建設、供水覆蓋、汙水處理等項目,達到整潔村標準。到2018年底100%相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19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實施十件民生實事。在確保全麵完成省、市十件民生實事的同時,圍繞群眾最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全力辦好我縣的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重點是:實施縣人民醫院、縣婦女兒童醫院及月子中心、全國治未病中心建設工程;實施藍坊鎮、新鋪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再提升工程;分期實施全縣農村唯一住房長期居住戶D級土木結構泥磚房改造;實施全縣19個省定貧困村低壓線路改造工程;實施東幹圳蕉城段和溪峰河蕉城段的水生態整治工程;實施城南垃圾中轉站改建全封閉式垃圾壓縮站項目;實施基本農田易地保護區尖長排圳建設項目;建設37個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在全縣各旅遊景點及新農村示範點建設10所旅遊公廁;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繼續由縣財政統籌解決30元等民生實事。

(六)堅持全麵從嚴治政,全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製度及責任倒查機製。深入推進重大民生決策公眾谘詢監督製度。推動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依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

堅持高效服務。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認真分析新時代經濟發展需著力破解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轉變政府職能,探索建立公共服務事項動態調整製度,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精簡辦事環節,縮短辦事時間,提升辦事效率。同時,提升網絡政務和12345熱線等問政平台服務能力,積極作為、主動服務,為群眾和企業排憂解難。

堅持勤政廉政。加強政府作風建設,發揚釘釘子精神,以更嚴、更高標準糾治“四風”,落實幹事創業的激勵機製和容錯機製,深入治理庸政懶政怠政。加強審計監督和績效管理,強化扶貧等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推進反腐敗鬥爭。加強幹部教育和管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以優良的政風作風引領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曆史起點,目標催人奮進,實幹成就夢想!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在新的起點開創生態富民強縣發展新局麵,加快構建“一城兩業三組團”發展新格局,為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