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26日在蕉嶺縣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蕉嶺縣縣長 陳偉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參議,請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淘汰落後水泥產能、“5·19”洪澇災害等困難和挑戰,凝心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保增長,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一、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多業並舉,奮發有為地抓經濟、謀發展,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全縣生產總值53.19億元,增長12.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3億元,增長28.87%;來源於蕉嶺的財政總收入8.68億元,增長11.19%。一是工業支撐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新引進項目11個,計劃投資94億元。塔牌集團200萬噸水泥粉磨、傲農飼料建成投產;A家家具、永旺電子等增資擴產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固特電子總部遷至蕉嶺;塔牌集團60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核準工作進展順利。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25.8%;外貿出口2240萬美元,增長34%。二是文化旅遊拉動力進一步增強。成功舉辦首屆長壽文化節,評選出首批“長壽鎮村”、“十大長壽食品”、“特色長壽菜肴”、 “特色長壽小吃”,長潭旅遊區入選“梅州十八景”,申報“世界長壽之鄉”得到世界長壽鄉考察團的初步認定,長壽養生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開端。完成了丘逢甲故居、羅福星故居的修繕,謝晉元故居、羅福星故居分別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來蕉旅遊人數逐年增多,帶旺了商貿業的發展,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7%。三是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工作紮實推進,完成30%的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任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成立,扶持發展家庭農場20多個,新建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基地5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廣東名牌產品2個。
二、環境優勢更加凸顯。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並重,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縣城擴容提質和農村環境整治,城鄉麵貌發生新的變化。一是基礎設施繼續優化。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億元,增長18%。實施了205國道蕉嶺段改造、麻石公路工程、長壽大橋等7宗交通公路工程,長潭灌區改造、溪峰河穿城段治理、農村飲水安全、5萬畝土地整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28宗民生水利工程,以及73公裏農村公路建設,我縣被確定為全國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製改革示範縣。二是新區建設初具雛形。紮實推進麵積10平方公裏、起步區3平方公裏的桂嶺新區開發,碧翠園、現代城、嶺南華府建成開盤;碧桂園二三期、香榭麗灣、新佳園,以及蕉陽大道、福星大道和長壽廣場建設紮實推進;塔牌大道等一批街道改造全麵完成;縣城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是農村環境日益改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環境整治成果進一步鞏固;完成森林碳彙改造9250畝、純鬆林改造2000畝,森林質量進一步提升;深入開展“戶戶多種幾棵樹、你我同走致富路”活動,規劃建設了一批農村小公園,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5公裏,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南磜村、高思村、大地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全年縣財政投入民生資金8.1億元,全力推進十項民生實事建設,廣大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一是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萬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13萬元,增長11%。二是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87套保障性住房建設、285戶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和4間敬老院升級改造,首個公建民營養老項目——幸福家園建成投入使用。建立了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製度,提高了城鄉低保、五保補助標準,全縣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全部享受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蕉嶺籍人口殯葬基本服務費和農民房屋保險由政府統一“買單”。三是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成功抗擊“5.19”洪災,443戶因災全倒戶已搬進新居,水毀工程得到全麵修複。通過醫療救助,為128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複明手術,為250名貧困殘疾人進行康複治療。募集並發放助學金200多萬元,資助貧困大中小學生450多名。全力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2300多戶貧困戶平均增收1300元。就業形勢穩定,全縣培訓勞動力9000多人,新增轉移就業60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
四、社會大局更加和諧。堅持統籌兼顧,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各項事業齊頭並進。蕉城、文福、長潭、三圳、南磜等5個鎮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複評驗收,實驗中學教學樓、晉元中學禮堂、華僑中學運動場和三圳中心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高考本科、專科線以上入圍率連續六年保持梅州七縣(市)第一。完成一批村級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縣圖書館通過國家文化部一級圖書館複評,《廣福船燈》被列入市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創建全省首個縣級“集郵文化先進城市”。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建成投入使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建成4個縣級醫院平價診室,我縣被列為首批“廣東省創新醫療服務體係建設及器械應用”試點縣。新增“三舊”改造項目3個,儲備土地2200畝,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統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有效保持低生育水平。加強對外聯誼溝通,我縣被確定為“廣東省首個縣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申蘇”工作圓滿完成,我縣被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國防動員、人防、征兵、民兵預備役工作取得新成效,發展改革和物價、監察審計、食品藥品、民族宗教、機構編製、統計、氣象、檔案、工會、方誌、移民、應急等事業不斷發展。二是社會持續安全安寧。全麵實施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和每月“一排查一研究一督辦”製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依法依規做好信訪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全縣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3%。深入開展平安蕉嶺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破案率提高了10%;進一步完善技防網絡建設,建成全市第一個實現全高清、智能化監控的縣級城市,群眾安全感大幅提升。三是政府工作提質提效。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辦複率達100%。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製,強化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權力運行監督,推進行政審批、企業登記審批製度改革,建立縣綜合亚博网址链接 中心,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和政務效能進一步提高。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著力糾正“四風”,政府會議文件簡報均大幅減少,政務接待進一步簡化和規範,政府係統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的關懷重視和縣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離不開全縣上下的奮力拚搏,離不開海內外鄉親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和駐蕉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蕉嶺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夠牢固,特別是工業經濟存量做優、總量做大的任務十分艱巨,經濟快速增長的壓力比較大;重點項目建設遇到核準、用地、資金等方麵的困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壓力比較大;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壓力比較大;保民生、保重點等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機遇之年。從宏觀層麵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部署,將釋放強大的改革紅利和巨大的發展活力。從區域環境看,省委、省政府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我們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縣城建設、優化基礎設施提供了曆史性機遇。從自身條件看,通過近年來堅持不懈打基礎、利長遠,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隻要我們搶抓機遇、隻爭朝夕,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就一定能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麵。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精神,堅持“工業強縣、農業興縣、養生活縣”,大力推進“一園兩區三基地”和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產業發展、環境提升、民生改善大跨越,奮力譜寫加快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重點做好四方麵工作:
一、全力以赴促振興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突出打造一個基地、建好一個園區、培育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增強工業對經濟的支撐力。一是全力打造2000萬噸粵東綠色建材生產基地。堅持把水泥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龍頭,緊緊抓住水泥審批權由原來國家發改委下放為省級政府核準的機遇,努力爭取省、市支持,全力抓好塔牌600萬噸、油坑150萬噸、皇馬15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的核準,繼續抓好皇馬、淦源水泥粉磨項目的建設,以及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精細化工等建材產業的發展,推動擴容增量,延長產業鏈條,鞏固提升建材產業的支柱地位。全力推進國家水泥及水泥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牢牢把握建材產業發展的話語權。二是高標準建設好生態工業園。抓住與廣州南沙區共建合作的契機,全力推進以205國道為主軸線、以“一軸三組團”為重點,總麵積10平方公裏的生態工業園建設,創新共建模式,抓好規劃修編,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投資強度,嚴守環保底線,力爭建成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強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儲備一批項目、完善一套政策、製作一個手冊,努力引進新材料、新電子、家居製造、生物科技和長壽食品加工等一批工業項目落戶生態工業園。三是培育發展三大主導產業。抓住梅州打造“廣東米香型白酒生產基地”的機遇,鼓勵扶持一線天、南國白珍珠等企業增資擴產、加強技改、做強實力,培育發展釀酒主導產業;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的機遇,突出抓好固特、永旺等電子科技園建設,培育發展電子主導產業;扶持A家家具、鵬宇裝飾材料公司發展壯大,培育發展竹木精深加工主導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企業股改上市,鼓勵優質企業走規範化、資本化、現代化發展道路。積極做好銣礦開發的準備工作。
致力發展長壽產業。充分依托優美生態、綠色食品、潔淨空氣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長壽產業,搞旺長壽養生經濟。一是做大長壽旅遊。紮實推進長潭旅遊區的開發建設,積極打造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廣東長壽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提升“嶺南日月潭”的美譽度。抓好長壽小鎮建設,打造 “候鳥人群”高端長壽養生度假基地。加快推進嶺南院子、長壽文化廣場、長壽展覽館、長壽美食一條街的規劃建設,扶持發展鄉村長壽體驗旅遊項目,打造長壽文化展示和體驗平台。實施丘逢甲、謝晉元、羅福星“三名居”提升工程,促進文化旅遊與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發展。抓好碧桂園酒店等4星級以上酒店的建設,切實扭轉我縣旅遊設施落後局麵。完成長潭至平遠五指石旅遊公路建設,促進周邊縣旅遊聯動發展。二是做精長壽食品。突出抓好 “五個一”,即一杯茶(富曬茶)、一瓶水(長壽礦泉水)、一粒米(長壽竹稻米)、一棵筍(第一素食冬筍)、一瓶蜜(蜂蜜)等長壽食品生產基地,以及延源、銀葛寶、桂嶺蜂業等長壽食品加工企業建設,提升長壽食品產業實力。製定長壽食品發展規劃和長壽食品技術標準,逐步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檢測體係和登記溯源製度,促進長壽食品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做響長壽品牌。規範長壽食品的包裝推介,實現“一流的品質、一流的包裝”。辦好“百名書畫家遊壽鄉”等長壽文化旅遊活動,以節會旺旅遊。強化長壽旅遊市場營銷,加大品牌宣傳推介,不斷擴大蕉嶺長壽之鄉品牌的知名度,放大長壽收益的乘數效應。
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按照“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產城融合、從容建設”的要求,科學有序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打造山水相連的精美小城、健康長壽的宜居之地。一是實施“擴容”工程。加快推進桂嶺新區的開發建設,優化新區的控製性詳細規劃,合理安排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確保新區科學開發、有序建設;抓好碧桂園、新佳園、香榭麗灣、金東山城市綜合體、福星大道區域城市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逐步拉大城市框架;抓好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商務會展中心、家具家電建材批發市場、精品商店一條街建設,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二是實施“提質”工程。積極創造條件,加強“三舊”改造,進一步改善老城區群眾生活和商貿發展環境。加快推進中華大道、蕉陽大道建設,繼續實施一批街道柏油路麵改造,優化縣城交通網絡。三是實施“優化”工程。科學規劃實施引水入城工程建設,營造水景觀,發展水文化,彰顯山水魅力。規劃建設名貴樹木公園、體育文化公園、石窟河十裏畫廊,豐富城市內涵。深入開展“兩違三搶”整治行動,突出治理縣城“六亂”現象,深入推進縣城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縣城舒適度。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抓好總投資37億元、年度投資9億元的30宗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積蓄振興發展後勁。一是加強交通設施建設。重點實施“十路一橋”建設,確保完成205國道改建、荷楊線路麵大修工程,全力推進紅星至麻坑公路改造,力爭動工烏土至富足、高速公路出口至長潭麻坑、藍坊石湖至高場等公路改造及金白線、徐大線、甘黃線大修工程,紮實做好浦梅鐵路蕉嶺段和平遠經蕉嶺至大埔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二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重點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文福國家農綜項目、7宗千畝灌區農田水利改造工程、6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爭取立項建設石窟河新鋪圩鎮段新建堤圍工程。三是加強電網設施建設。重點實施110千伏汕下站主變擴建工程建設,抓好縣城配網及農網改造,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用好用活振興粵東西北、原中央蘇區縣、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等政策,抓好項目的規劃、報批等工作,爭取上級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
二、堅定不移抓改革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繼續深化以“三位一體”為主要內容的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工作,力爭改出蕉嶺特色,形成蕉嶺模式,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一是創新農村產權交易模式。加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力度,力爭上半年全麵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完善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運行機製,建立鎮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培育發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讓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動起來。二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扶持發展家庭農場、專業莊園等新型農業經營體,今年完成50個以上的家庭農場建設任務,提升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水平。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公司+基地+家庭農場”等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努力促進高效經營、安全生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繼續辦好毛竹、名貴樹木等耕山致富示範基地,搞活林業資源,做旺林業經濟。三是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模式。紮實開展社會工作示範鎮、示範社區、示範村“三個一”工程創建活動,建立鎮村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和“農民一點通”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積極培育行業協會、誌願服務、村民理事會等社會組織,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服務機製。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密切關注財政改革動態,深入研究改革方向,周密做好各項準備,力爭在新一輪的財政體製改革中分到更大的“蛋糕”,破解我縣上級轉移支付較少的困局。建立完善礦產資源管理、公共資源開發使用權管理、土地儲備出讓等機製,盤活政府性資產經營管理收益。鼓勵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力爭今年新組建1家小額貸款公司,擴大融資渠道。加快信用擔保體係建設,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創新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融資模式,探索建立村級融資擔保基金,切實解決“三農”擔保難問題。建立完善激勵機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三農”的資金投放力度,緩解中小企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融資難問題。加快企業信用檔案、個人征信係統、信用村和信用戶等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支持縣農信聯社改製組建農村商業銀行。規範化建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點,擴大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點的覆蓋麵。加快建立農業風險防範機製,發展多形式的農業保險,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深化行政體製改革。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事項“減、放、轉”改革,力爭行政審批事項削減50%。規範和優化審批流程,推行實時在線監控,建立“辦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諾”機製。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促進公共服務供給多元化。深入推進商事登記改革,堅持“寬入嚴管”,大幅壓減商事登記前置審批,構建嚴密高效的後續監管體係,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推進投融資體製改革,落實“非禁即入”的投資政策,支持非公有製經濟平等參與競爭。組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促進要素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穩妥推進衛生、人口和計生機構改革,以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製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抓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機構編製實名製管理,嚴格控製機構編製。
三、堅持不懈優環境
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按照“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要求,全力抓好三圳九嶺和芳心、廣福石峰和廣育、新鋪尖坑、蕉城東山、長潭塹垣、文福坑頭、藍坊龍潭、南磜石寨等美麗鄉村示範點,以及40個美麗鄉村整治點建設,力爭在村莊規劃、環境改善、設施優化、產業發展方麵有新提升。深入開展“戶戶多種幾棵樹、你我同走致富路”活動,著力創建“美麗庭院”。繼續抓好碳彙林、純鬆林、生態景觀林帶改造,提升生態質量。規範農村建房,積極探索農村危土房、破豬舍、舊廁所拆除機製,讓農村既見新房又見新村。加強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鞏固“清潔蕉嶺”成果。紮實開展畜禽養殖汙染整治行動,繼續抓好長潭水庫和多寶水庫汙染治理,逐步推進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節能減排任務,讓山清水秀永續,美麗與發展共贏。
確保群眾安居樂業。一是完善信訪維穩“大調解”體係。建立網上受理信訪製度,健全訴求表達平台,深入開展信訪專項治理行動,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嚴格落實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製度,切實維護司法的權威性。二是完善社會治安“大防控”體係。紮實推進“平安細胞”工程建設,嚴厲打擊嚴重暴力、“兩搶一盜”、“黃賭毒”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各種滲透和破壞活動,確保政治大局穩定。三是完善安全管理“大網格”體係。鐵腕整治安全生產,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以及“一月一排查、一研究、一督辦、一通報”和季度“四個一”工作機製(政府分管領導、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每季度要研究部署一次安全生產工作、親自帶隊排查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掛牌督辦一項安全生產隱患、不打招呼抽查一次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製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建立應急指揮平台,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整治,開展“打假治劣”專項行動,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網絡輿情管理和政府工作通報機製,堅決打擊網絡傳謠,牢牢把握宣傳輿論工作的主動權,凝聚幹事創業的“正能量”。
建設廉潔高效政府。一是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的橋梁紐帶作用,使政府工作更加合民情、順民意、得民心。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社會公示和聽證製度,做到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需於民。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縣創建活動。二是堅持清正廉潔。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嚴厲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確保“三公”經費隻減不增,把更多的財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改革文風會風,精簡文件會議,嚴控各類檢查評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促進發展上。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大項目的審計監督,努力實現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審計監督全覆蓋。三是堅持真抓實幹。堅持政府工作項目化,深化政府工作目標分解、重大項目督查推動、領導聯係服務等機製,以目標倒逼責任、以時間倒逼進度、以實績倒逼辦法,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大力整治“不作為、怕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確保政令暢通,切實提高執行力。
四、一心一意惠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困難。一是繼續解決“生活難”問題。加大“五大險種”擴麵征繳力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健全困難弱勢群體的救助機製,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動態解決困難群眾的各類問題。推進養老服務體係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紮實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實行精準扶貧,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經濟項目,促進貧困村貧困戶穩定脫貧。二是繼續解決“看病難”問題。以“確保公益性、服務老百姓、調動積極性”為目標,大力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繼續抓好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提升鎮衛生院綜合服務能力;嚴格落實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減輕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抓好縣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建設,力爭年底竣工。三是繼續解決“住房難”問題。加強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農村泥磚房、危房改造,推進“兩不具備”貧困村莊移民搬遷安置,落實好困難群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政策,解決好困難群眾的住房困難。四是繼續解決“就業難”問題。實施新成長勞動力全員培訓、全員推薦就業“兩全”工程,力爭全年培訓勞動力4000人,轉移就業1萬人次。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係,出台創業扶持實施辦法,促進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新。五是繼續解決“讀書難”問題。科學統籌規劃,探索設立助學基金,加大扶貧助學基金的籌集力度,讓每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都能上得起學。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一是提升教育發展質量。按照“管理優質、師資優秀、設備優化、環境優美、質量優異”的要求,紮實推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工作。做好“教育強鎮”複評工作,確保完成廣福鎮“教育強鎮”複評驗收。加快推進縣城3間學校建設,增加優質學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師資水平。二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全力抓好全國文化先進縣的複評工作,確保順利通過複評驗收;抓好蕉城、長潭文化站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保護開發一批名鎮名村、名人名居,申報一批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活躍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和企業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公民意識、公民道德、公民責任。三是統籌發展其他社會事業。爭取實施一批省、市級科技項目,創建一批省、市級技術專業鎮,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快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積極適應計生政策的調整,紮實抓好人口計生工作。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科學做好土地儲備,積極申報用地指標,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依法圓滿完成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選出活力、選出民心。提高國防動員、人防、征兵、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水平,創建全省雙擁模範縣。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以及僑務、台務、農機、移民、氣象、檔案等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麵發展。
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各位代表!群眾的安危冷暖,是為政用力之所在。今年,我們將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建設:
1、底線民生工程。(1)全縣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水平提高到不低於334元、農村不低於148元。(2)農村五保年供養標準提高到不低於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3)職工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養老金提高10%。(4)提高80歲以上老人補(津)貼。
2、社會保障工程。(1)低保戶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自負醫療費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2)城鄉居民醫保每人年補助標準由280元提高到320元。(3)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由30萬元提高到33萬元。(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率提高5%。(5)全縣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基本保障檔)個人繳費部分繼續由縣財政統籌解決。(6)統籌為全縣常住戶籍居民和外來常住人口投保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
3、醫療惠民工程。(1)建設120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2)每個鎮衛生院配備“五個一”醫療設備(一輛救護車、一台全自動生化儀、心電圖儀、500毫安X射線機和B超儀)。(3)實施偏遠鎮衛生院在編人員崗位津貼補貼政策。
4、助困扶殘工程。(1)殘疾人生活津貼標準由100元/年提高到600元/年,重殘護理補貼標準由6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2)為視力、聽力、肢體貧困殘疾人免費提供康複服務。(3)給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費發放藥物,免費收治貧困重症精神病患者。
5、交通便民工程。(1)完成農村公路改造30公裏。(2)完成長壽大橋建設。(3)實施長興路、機關路、碧水街、新南街等縣城街路改造。
6、水利惠民工程。(1)實施省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2)完成長潭灌區改造。(3)繼續實施溪峰河穿城段治理工程。
7、教育惠民工程。(1)全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提高到80%。(2)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小學由750元提高到950元、初中由1150元提高到1550元。(3)繼續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
8、文化惠民工程。(1)新建農村文化俱樂部試點。(2)實施多廳數字影院建設。(3)規劃建設村(社區)體育小公園和鎮農民健身工程。
9、環境提升工程。(1)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35套。(2)完成350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3)建設10個美麗鄉村示範點。
10、生態提質工程。(1)完成9250畝森林碳彙改造。(2)規劃建設城區周邊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3)完成13公裏生態景觀林帶建設。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時不我待的激情迎接挑戰,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攻堅克難,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務實奮進,努力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