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部門動態
我市檢察機關以司法保護促社會協同發力
以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6-16 10:53:11  瀏覽:56
字號:

  “我們作個約定,你好好改正錯誤,我希望在今後辦理的案件中不要再出現你的名字,做得到嗎?”近日,梅州市檢察機關開展“檢教同行 共護成長”主題檢察開放日活動,接受過幫教的小A鄭重地與檢察官擊拳表示應約,眼神充滿堅定。

  一名罪錯未成年人改過自新,是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成效體現。梅州市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促進司法保護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等協同發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幫助迷途少年重回正軌

  少年小C不肯上學,終日沉迷玩手機、刷短視頻,父母關心勸導無濟於事,其還心存僥幸,夥同他人去“拉車門”盜竊財物。案發後,小C被送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接受幫教。

  未成年人走了歪路,有人拉一把,加以引導,他們還能回歸正軌,成長為有用之才。據介紹,梅州市檢察機關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主觀惡性不大、犯罪情節較輕的涉罪未成年人,實施精準幫教,做實“上下聯動+異地幫教+跟蹤回訪”;同時挖掘社會資源,推進“檢校”“檢企”聯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繼續接受教育和技術培訓。此外,檢察機關推行“認罪認罰+社會公益服務+不起訴”的辦案模式,助力罪錯未成年人順利回歸家庭和社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幫教,小C逐漸改掉了不良生活習慣,表現良好。檢察官進行回訪時,小C信心更加堅定:要重新回歸校園,學好一門手藝,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除了引導罪錯未成年人走好成長路,檢察機關還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聯動,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壓實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我也有表揚過孩子的優點,為什麼他還是改不好呢?”

  “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也有技巧。”

  近日,在一場檢察開放日活動中,檢察機關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課。家庭教育指導師以現場和視頻會議形式,為附條件不起訴、社區矯正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帶來一節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課,解答如何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等問題,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正麵行為進行鼓勵,為孩子帶來積極的自我認同,讓孩子有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親子溝通要講究方法,我回去後會好好反思自己,多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一名家長深有感觸地表示。

  檢察機關為何插手“家事”?檢察官指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很多涉未成年人的案件背後普遍存在家庭關愛缺失、監護不到位等問題。梅州市檢察機關結合所辦理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鏈接社會專業力量,剖析原因,指導家長們正確履行監護職責,以檢察履職壓實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並搭建橋梁,通過開展親子活動、開展親職教育等方式,幫助修複親子關係。

  “爸爸,你的白頭發多了。”在一場親子活動中,一名少年一手將父親攬在懷裏,一手輕輕撫摸父親的頭發,淚水在眼睛裏打轉。隨後,少年從檢察官手中拿來一塊蛋糕與父親分享。看著犯過錯的孩子變得懂事,父親一直無言,眼裏卻少了責備、多了幾分愛意。

  司法救助嗬護困境兒童

  “背心短褲遮蓋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隱私部位,不能被別人看和摸。”近日,在五華縣特殊教育學校,檢察幹警根據孩子們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特點,在手語老師的幫助下,帶來一節防性侵防拐騙法治小課堂。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用手語、肢體動作來回答檢察幹警所提的問題,還參與演示在遇到壞人時該怎麼保護自己。

  對未成年人最大的保護,就是讓他們遵紀守法、健康成長。

  梅州市檢察機關辦理過的一起案件中,涉案人員董某在廣東服刑,女兒小英患有白血病,在老家福建跟隨其爺爺奶奶生活,被民政部門列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父親成了孩子的掛念。一直以來,檢察機關也持續關注小英的生活狀態,助其健康成長。

  在兒童節到來之際,檢察幹警專程從梅州前往小英家中,協助小英與其父親進行遠程視頻會見。“謝謝檢察官阿姨,這麼多年來我每時每刻都想見爸爸,在你們的幫助下終於實現了。”小英眼含淚水對檢察幹警表示感謝。

  對困境兒童,檢察機關以辦案為抓手,積極開展司法救助,最大程度保障其合法權益。2023年以來,梅州市檢察機關堅持“應救助盡救助”原則,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54名,發放司法救助金47.5萬元。(本報記者 李盛華 通訊員 梅檢宣)

  (文中未成年人名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