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做實做足“四好”文章 構建多元投入格局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5-31 10:47:45  瀏覽:-
字號:

興寧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城鄉麵貌日新月異。(黃偉金 攝)



廣東捷創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興寧實現了當年落戶、當年投產、當年上規。(黃偉金 攝)



永和鎮新寨村引進企業打造農旅產業基地。(受訪者供圖)



新圩鎮鄉村振興七彩花生種植示範基地。(受訪者供圖)



紅禾朗(興寧)電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黃偉金 攝)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興寧市著重做好政策、招商、服務、效益“四好”文章,多措並舉引導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構建多元投入格局,讓社會資本日益成為“百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助推“百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

  優化頂層設計 好政策增強吸引力

  興寧市預製菜加工基地建成投產,“東方紅·紅蘇區”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坪田園生態旅遊綜合體等項目落地建設,龍田鎮獲評“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興寧沃柑”“興寧單叢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翻閱興寧市去年以來的發展“成績單”,可謂是亮點頻頻。這是興寧市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出台係列政策措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出的碩果。

  “我市一直以來不斷深化對政策的導向性認識,注重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把製定相關優惠政策和法規,以及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百千萬工程’投資作為一項重要抓手,做實頂層設計之功。”興寧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市已出台《興寧市支持外貿外資發展和新投產工業企業上規模獎勵辦法(暫行)》《興寧市支持促進產業發展的若幹措施》《興寧市扶持現代農業加工業貿易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暫行辦法》等係列政策措施,同時對於新培育為“四上”企業的企業,給予資金獎補、稅收減免、土地使用權優惠等政策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與此同時,興寧市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麵的引導帶動功能,為社會資本參與“百千萬工程”“指路”。如,該市鼓勵社會資本圍繞“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鄉土特色富民產業;參與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助力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餐飲民宿、創意農業、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產業,打造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參與農田水利、道路建設、農房治理安全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工作舉措 大招商突顯新成效

  “我們去年5月注冊成立、6月動工,半年內完成了從落戶到投產、上規全過程,感受到了家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廣東捷創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強說。

  捷創嘉智能物流裝備項目位於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內,主要從事立體倉庫智能設備、物流快遞分揀自動化生產線、升降機、機械手、堆垛機及其周邊配件的技術開發和產品銷售。該項目總占地麵積約87畝,計劃投資總額3.8億元,去年實現“當年落戶、當年投產、當年上規”,是興寧市落實省和梅州市部署,盤活低效工業用地,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招商引資項目之一。劉國強表示,興寧的“親商、安商、重商、富商”氛圍濃厚,公司也將以強大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家鄉“百千萬工程”建設,助力興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目前,興寧市已成立招商工作專班和3支招商工作隊,發揮招商隊“尖兵”作用,瞄準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廈漳泉等重點區域,聚焦興寧市醫療器械、裝備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挖掘具有潛在拓展意向、遷出意向的企業,通過中介招商、鄉賢招商、以商招商、以投代引等方式,提高招商精準性、科學性。

  今年第一季度,興寧市共完成8個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投資總額32.65億元。同時,由招商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充分依托商(協)會打造“企業聯盟”,在企業發展和支持家鄉建設之間架起橋梁紐帶。通過商(協)會,興寧市目前已收集598條鄉賢項目信息、34條招商引資項目信息登記備案,促進十多個項目落戶投資。

  完善各項配套 優服務提升軟環境

  在紅禾朗(興寧)電工有限公司車間,自動化生產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們各司其職忙碌著……這家集傳統牆壁開關插座及智能中控開關插座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正開足馬力擴大產能,致力打造具有國家乃至世界水準的行業“小巨人”。

  紅禾朗電工公司2022年通過招商引資落地興寧,去年1月快速實現投產。這背後是興寧市委、市政府對企業的培育和扶持。紅禾朗電工項目落地以來,興寧市各相關部門均不定期走訪,開展惠企相關政策宣傳推介,積極落實服務工作機製,安排領導掛點,指定專人服務企業,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訴求。

  近年來,為加強要素保障,讓社會資本更好落地,興寧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落實領導掛點服務企業“五個一”製度和政企“雙月”座談機製,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以“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為目標,認真開展“雙百行動”“一起益企行動”。同時,興寧市為項目提供“五個一”全方位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1931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100%網上受理、100%網上辦結”。

  同時,興寧市還引入金融“活水”,增強金融服務“百千萬工程”能力,不斷推動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至2023年末,興寧市各項存款餘額457.62億元,貸款餘額304.22億元,存貸比66.48%,同比增長1.43%。興寧市發揮信用建設支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信用村開展“整村授信”,支持金融機構根據生態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實行差別化綠色信貸。目前,興寧已全麵開展“整村授信”工作,去年授信行政村458個,實現行政村100%全覆蓋,授信戶數15萬戶,授信金額76億元,貸款餘額36.9億元,有效解決了農村地區融資需求問題。

  豐富參與方式 重效益確保有信心

  作為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永和鎮新寨村借勢發力不斷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這個昔日的“網紅村”近期再度“出圈”。

  “重點抓住時下‘城市人’的故土情結和田園情懷,發揮風衣穀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雪蓮作為‘產業村長’在資源、資金、市場和信息方麵的優勢,帶動新寨村鄉村旅遊品牌不斷升級。”新寨村一位村幹部告訴記者,該村引進企業打造了農旅產業基地,以此展示新寨村獨特的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客家大豆製品文化等,進一步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不久前,新圩鎮舉行鄉村振興七彩花生種植示範基地啟動儀式。該基地種植規模為60畝,由興寧市浠涵食品有限公司和興寧市民健農業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致力形成一個集七彩花生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產業鏈。在此之前,寧新街道也引進興寧市浠涵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生產基地+電商”為經營模式,在黃嶺村、水樓村流轉近200畝旱地,建設花生種植基地,培育種植七彩花生等特色品種。該公司通過成熟的電商平台進行宣傳推介,既解決了撂荒地複耕複種問題,又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有力支持農業產業振興,公司實現年銷售1000多噸花生。

  興寧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著效益優先的理念,興寧市正不斷豐富社會資本參與“百千萬工程”的方式。通過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和“公司+生產基地+電商”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集體資產規模優勢,在吸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興業的同時,也不斷帶動周邊群眾跟著做大做強,極大地增強了社會資本參與“百千萬工程”的信心。(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