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數據解讀分析
2022年上半年梅州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來源:本網  時間:2022-08-17 16:23:13  瀏覽:-
字號: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全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應對諸多突如其來的困難,全力以赴抓生產、促消費、穩投資,全市經濟社會總體保持穩定發展。

  一、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上半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02.00億元,同比下降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7.64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3.93億元,同比下降8.0%;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00.43億元,同比增長0.4%。

  從17個核算行業看,有10個行業實現正增長,7個行業負增長。農林牧漁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最為突出,拉動經濟增長0.75個百分點,此外,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教育業、金融業3個行業拉動作為較為明顯,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30個、0.28個、0.20個百分點。

  從41個核算指標看,有22個指標實現正增長,19個指標負增長。其中,拉高經濟增速的指標主要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教育業工作總額、衛生和社會工作工資總額等指標增速,分別增長4.9%、8.6%、10.2%、15.3%,分別拉高經濟增速0.77個、0.25個、0.24個、0.21個百分點。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農業生產保持平穩,畜牧業增速提高。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9.93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增長4.7%、12.9%、4.9%、0.1%、8.7%(詳見圖1),牧業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蔬菜產量126.99萬噸,增長3.6%;水果產量20.54萬噸,增長3.1%;豬肉產量8.52萬噸,增長3.1%;禽肉產量4.98萬噸,增長7.8%,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3.4個百分點。

  圖1  2022年上半年梅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及增長圖

  圖片1.png

 

  (二)工業生產回落,高技術製造業發展較快。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29億元,同比下降8.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9.6個百分點。

  從三個門類看,高技術製造業發展較快。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1%;製造業增加值下降6.1%;電力和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17.8%。製造業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0.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6.7%;高技術製造業增長8.4%,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6.8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9.7%。

  從支柱產業看,呈現“一增四減”態勢。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111.36億元,下降9.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10.6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增加值增長7.3%,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業中,銅箔產業增加值增長39.1%;煙草、電力、建材、機電製造增加值分別下降2.5%、18.4%、28.1%、18.5%(詳見表1)。

  表1  2022年1-6月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情況

指  標

1-6月

增加值

(億元)

同比增長(%)

增速比1-3月(+.-)百分點

五大支柱產業合計

111.36

-9.7

-10.6

1、煙  草

41.72

-2.5

-5.2

2、電  力

22.16

-18.4

-24.6

3、建  材

15.02

-28.1

-0.6

4、電子信息

24.06

7.3

0.4

其中:銅箔

9.72

39.1

5.4

5、機電製造

8.40

-18.5

4.5

  從園區工業看,呈現“三增七減”態勢。全市10個省級工業園區(含集聚區)工業增加值54.10億元,同比下降5.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6.1個百分點。增長較快的有:廣梅園區增長40.2%、豐順園區增長15.7%、梅縣集聚區增長2.9%(詳見表2)。

  表2  2022年1-6月梅州市產業園(集聚區)增加值情況

項目

1-6月

增加值

(億元)

同比

增長

(%)

增速比去年同期(+.-)百分點

增速比1-3月(+.-)百分點

全市產業園增加值合計

54.10

-5.0

-38.1

-6.1

廣州(梅州)產業園(含集聚區)

17.13

15.6

-31.8

0.4

  其中:廣州(梅州)產業園

7.06

40.2

11.1

2.5

        梅縣產業集聚區

10.07

2.9

-55.7

-1.4

東莞石碣(興寧)產業園

4.08

-5.5

-34.2

-0.7

廣州南沙(平遠)產業園

3.92

-12.9

-43.3

-22.8

廣州番禺(五華)產業園

2.10

-5.5

-29.9

-6.0

廣州海珠(豐順)產業園

5.11

15.7

7.5

13.0

梅州蕉華產業轉移園(含集聚區)

9.52

-24.7

-65.7

-4.0

  其中:梅州蕉華產業轉移園

0.85

-21.5

-49.4

-5.9

        蕉嶺產業集聚區

8.67

-25.0

-67.4

-3.7

大埔產業轉移園

0.84

-42.9

-63.9

-12.4

廣州增城(梅江)產業園

11.39

-9.3

-35.8

3.9

  從骨幹企業看,四成企業實現正增長。全市50家骨幹企業增加值100.25億元,同比下降9.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2個百分點。其中,20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從用電量看,工業用電量降幅進一步擴大。供電部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工業用電量26.4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4.4%,降幅比一季度擴大4.3個百分點。

  (三)建築企業總產值下降,部分縣保持較快增速。上半年,全市建築企業總產值156.57億元,同比下降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50.32億元,下降5.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6個百分點;安裝工程產值3.0億元,下降44.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6.6個百分點。8個縣(市、區)中有4個實現正增長,其中大埔增長46.1%、平遠增長29.0%、豐順增長8.0%、梅江增長5.0%。

  (四)固定資產投資降幅超兩成 ,高技術製造業和民生領域投資大幅增長。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3.9%,降幅比一季度擴大14.5個百分點。

  從項目投資看,全市項目投資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個百分點。1.工業投資降幅繼續收窄,製造業投資企穩。工業投資下降1.4%,降幅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收窄2.9個、2.0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降幅收窄。製造業投資32.61億元,下降1.8%,降幅比1-5月收窄7.4個百分點。其中,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75.2%,分別占全部製造業投資、先進製造業投資的45.4%、68.7%,是拉動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以嘉元科技為龍頭的銅箔領域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98.7%。2.民生領域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新入庫項目拉動較大。其中教育業投資增長31.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4個百分點;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投資增長72.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9.7個百分點。3.基礎設施投資降幅有所收窄,但下降仍然較大。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7.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個百分點,自2021年3月以來連續16個月負增長。主要原因是今年無在建高速,高速投資同比減少8.00億元;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減少投資4.68億元。4.受雨水影響,項目進度較慢。今年“龍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降雨時間長、過程雨量大,露天作業項目受到較大影響。根據統計在庫項目推算,受降雨影響的項目多達668個,占全部項目的60.2%,減少投資約18.34億元。

  從房地產市場看,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1.3%,降幅比一季度擴大35.3個百分點。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麵積2272.64萬平方米,下降2.5%;商品房竣工麵積139.51萬平方米,增長27.8%;商品房銷售麵積129.98萬平方米,下降29.4%;商品房銷售額71.53億元,下降37.6%。6月末,商品房待售麵積368.71萬平方米,增長56.8%。

  (五)市場銷售有所恢複,消費熱點逐步形成。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0.30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但比1-5月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9.24億元,增長4.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消費中,新能源汽車增長816.3%、中西醫藥類增長28.3%,同時,因油價上漲,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9.4%。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233.46億元,增長0.9%;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76.84億元,與去年持平。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和餐飲收入分別為282.34億元、27.96億元,分別增長1.0%、-2.2%。

  (六)規模以上服務業降幅收窄,教育業增長較快。1-5月,全市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31.68億元,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10個行業中2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教育業增長20.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6%。

  (七)進出口承壓回落,機電產品出口增長。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9.5億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40.8億元,下降2.7%;進口8.7億元,下降11.5%。出口商品中,占出口額比重50.9%的機電產品增長1.9%。此外,橡膠輪胎增長34.6%,玩具增長144.0%,紡織紗線、織物及其製品織物增長133.6%,服裝增長44.4%。

  (八)財政收入下降,金融運行平穩。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62億元,同比下降14.6%(剔除留抵退稅下降7.2%)。其中:稅收收入20.94億元,下降27.1%(剔除留抵退稅下降14.5%)。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726.28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07.02億元,增長12.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860.68億元,增長8.0%。貸存比為68.2%,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

  (九)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3.9%。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9元,同比增長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2元,增長3.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2元,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4%。

  三、經濟運行中需關注的問題

  2021年以來,我市經濟增速逐季回落,與全國、全省經濟走勢吻合,但總體增速低於全國、全省(詳見圖2,全國、全省增長線基本重合)。今年上半年,我市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大部分經濟指標下滑、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詳見表3),地區生產總值更是自2020年三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經濟發展麵臨諸多困難挑戰。

  圖2  2020年以來全國、全省、梅州經濟增速走勢

  圖片2.png

 

  表3  2022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情況表

指    標    名    稱

單  位

2022年

1-6月

同比

增長(%)

增速比去年同期

(+-)百分點

增速比1-3月

(+-)百分點

地區生產總值

億  元

602.00

-1.8

-12.4

-3.8

  第一產業

億  元

97.64

4.5

-2.2

-0.7

  第二產業

億  元

203.93

-8.0

-23.6

-6.8

  第三產業

億  元

300.43

0.4

-8.4

-2.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億  元

132.29

-8.4

-32.5

-9.6

  #製造業

億  元

106.76

-6.1

-29.5

-5.8

      #先進製造業  

億  元

35.4

2.1

-35.1

-0.5

       高技術製造業  

億  元

26.0

8.4

-31.0

1.5

固定資產投資

億  元

-23.9

-27.9

-14.5

  #項目投資

億  元

-3.9

-5.5

1.3

      #工業投資

億  元

-1.4

-6.1

2.9

           #製造業投資

億  元

-1.8

-15.7

-6.4

        基礎設施投資

億  元

-17.7

-17.3

1.3

   房地產開發投資

億  元

-51.3

-58.8

-35.3

   民間投資

億  元

-34.2

-42.4

-25.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  元

310.30

0.7

-12.2

-1.1

外貿進出口總額

億  元

49.5

-4.3

-29.3

-8.2

  #外貿出口總額

億  元

40.8

-2.7

-20.9

-3.3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  元

41.62

-14.6

-23.7

-22.1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億  元

225.34

-0.6

-4.5

-7.1

稅收總收入

億  元

90.29

-24.9

-36.2

-19.5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億  元

2726.28

8.6

5.1

-0.6

  #住戶存款餘額

億  元

2007.02

12.5

2.3

0.1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

億  元

1860.68

8.0

-7.3

-1.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

101.4

1.4

1.9

0.8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

%

103.9

3.9

3.3

-1.1

全社會用電量

億千瓦時

54.07

-7.5

-27.4

-7.4

  #工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26.47

-14.4

-45.8

-4.3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259

4.4

-8.3

-0.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992

3.6

-8.2

-1.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52

4.8

-9.4

-0.1

  (一)第二產業下滑是拉低經濟增速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全市第一產業平穩增長,第三產業略有增長,但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較為明顯,拉低GDP增速2.7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和建築業分別拉低1.40個、1.35個百分點。尤其是規上製造業增加值、規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建築安裝工程投資、注冊地總專包建築企業總產值等指標增速,分別同比下降6.1%、17.8%、20.6%、7.5%,分別拉低經濟增速0.91個、0.81個、0.72個和0.26個百分點。

  1.工業增長乏力,企業經濟效益下降。一是支柱產業生產形勢不理想,拉低規上工業增速。上半年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速比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低1.3個百分點,5個行業中僅有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正增長,煙草、電力、建材、機電製造分別拉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8個、3.4個、4.0個、1.3個百分點。二是大型骨幹企業減產嚴重,缺口難以彌補。20家正增長的骨幹企業僅比去年上半年增加4.34億元的增加值,尚不足以彌補寶麗華電力一家造成的缺口。三是企業虧損麵大,經營效益下降。由於原材料價格高企、物流費用上漲、市場需求減少等原因,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上半年,全市533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207家虧損企業,同比增長21.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8.70億元,增長66.8%;虧損麵達38.8%,比去年底上升16.0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36億元,下降47.2%。

  2.七成建築企業負增長,新簽合同額大幅下降。上半年,有138家建築企業總產值同比下降,占比71.5%。其中,降幅20%以上的企業有114家,占比59.1%;降幅50%以上的企業有76家,占比39.4%;降幅80%以上的企業有52家,占比26.9%。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659.8億元(含往年結轉),下降5.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1個百分點,同比回落17.6個百分點。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76.04億元,下降41.4%,降幅比一季度擴大21.8個百分點。

  (二)房地產市場下行影響較大。從核算角度看,商品房銷售麵積增速從1-2月的-7.5%到1-6月的-29.4%,降幅逐月擴大,導致上半年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3%,拉低經濟增速0.43個百分點。從房地產投資看,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整體投資低27.4個百分點,拉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7個百分點。全市上半年新入庫房地產項目11個,比去年同期減少18個,僅完成投資8億元,比同期減少39.03億元。同時,受房地產大項目接近完工影響,有21個項目減少投資超億元,合計減少投資50.46億元,拉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44.5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看,工業投資比重偏低,投資結構需優化。從2021年全年投資數據看,我市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40%,在山區市中占比最高,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下降近五成,造成投資整體滑坡。2021年我市工業投資占比僅為21.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個百分點,在山區市中占比最低。其中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占比僅為3.5%,雖然今年上半年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投資大幅增長,但對整體投資的拉動作用有限。

  (三)消費市場恢複緩慢。當前我市消費增長主要受油價上漲的拉動,但作用有限,消費回暖的動力不足。一是大部分商品尤其是占限上消費比重大的商品銷售下降。27類商品零售中有23類同比下降,其中,僅汽車類消費下降9.0%(占全市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比重35%)就拉低全市限上消費增速3.6個百分點,此外,糧油食品類下降5.5%、日用品類下降12.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7.0%,這些因素對限上消費增速回升影響較大。二是企業經濟效益不佳。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單位營業收入下降6.8%,利潤總額下降3.0%;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單位營業收入下降21.7%。三是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影響消費意願。盡管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但總體收入水平低且增速回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主觀消費意願。上半年,全市全體、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7.6%、59.9%、83.5%;增速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個、0.4個、1.0個百分點,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8.3個、8.2個、9.4個百分點。

  (四)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從地區生產總值看,有3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興寧和增長最慢的蕉嶺相差10.8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看,有5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蕉嶺和增長最慢的梅江、豐順相差9.1個百分點;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看,有4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興寧和增長最慢的蕉嶺相差43.7個百分點;從建築企業總產值看,有4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大埔和增長最慢的蕉嶺相差104.2個百分點;從固定資產投資看,有4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梅縣和增長最慢的蕉嶺相差59.7個百分點;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有6個縣(市、區)增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梅江和增長最慢的梅縣、蕉嶺相差8.5個百分點(詳見表4)。

  表4  2022年上半年各縣(市、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

指標名稱

全市

梅江

梅縣

興寧

平遠

蕉嶺

大埔

豐順

五華

最快和最慢

相差

百分點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1.8

-2.4

-4.9

2.0

-0.9

-8.8

0.5

0.1

1.1

10.8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

4.9

2.0

4.6

3.0

3.5

11.1

10.7

2.0

5.0

9.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8.4

-3.4

-19.8

19.3

-13.8

-24.4

-17.3

0.8

18.2

43.7

建築企業總產值增速(%)

-7.5

5.0

-18.0

-20.5

29.0

-58.1

46.1

8.0

-20.8

104.2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3.9

-17.9

4.6

4.1

-12.1

-55.1

-52.1

-34.5

-44.6

59.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0.7

6.2

-2.3

-1.2

-0.1

-2.3

-0.7

-1.5

2.7

8.5

  四、下半年經濟形勢預判

  據走訪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及向有關部門了解相關情況,預計下半年工業、投資、消費將逐步向好回暖。工業方麵,下半年梅州卷煙廠生產指標將有一定提高,煙草產業將實現正拉動;銅箔產業預計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支撐工業企穩回升;水泥生產形勢將隨著基建投資形勢好轉而好轉,電子電路製造業(印製電路板)、火力發電行業生產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好轉,降幅收窄;陸續上規納統的新建投產企業也將對工業增長起到較為明顯的拉動作用。投資方麵,隨著雨季的結束,下半年投資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梅龍高鐵建設進度加快,嘉元科技技改項目進入設備購置階段,嘉元時代電解銅箔建設、盈華科技高端電子銅箔、博敏電子擴建等大項目入庫,將進一步拉動整體投資;雖然上半年房地產項目新入庫情況不理想,但在房地產市場利息下降、梅州恒大問題得到解決等利好因素影響下,預計下半年房地產投資跌幅繼續擴大的可能性不大。消費方麵,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將導致石油價格持續高企,同時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全國經濟大環境回暖,以及國家、省、市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地,我市消費市場也將逐步回暖。

  總的來看,雖然下半年全市經濟有望逐步回升,但離年初預定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根據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地區生產總值要完成年初預定增長6%的目標,下半年要增長12.8%;規上工業增加值要完成增長8%的目標,下半年要增長24.4%;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增長8%的目標,下半年要增長3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完成增長5%的目標,下半年要增長8.8%。

  五、對策建議

  (一)升溫暖企行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目前,國家、省、市都出台了一係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各級各部門將優惠政策送到企業,提高政策的知曉率、運用率,將政策落到實處。尤其是對上半年生產經營下降較大的骨幹企業、龍頭企業,要深入調研,協助解決企業在原材料、燃料、物流、招工、融資、銷售等方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出謀劃策爭取政策紅利,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一是要重視工業投資,尤其是先進製造業投資,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推進技術改造,促進科技創新;二是要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如建材、機電製造行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優勢;三是要做大做強銅箔、高端電路、稀土深加工、醫藥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三)加快進度提前謀劃,夯實投資增長基礎。一是針對當前重點項目進度嚴重偏慢的實際,要著力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好重點項目的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二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走勢,爭取一定程度放寬政策以提振市場信心,同時加快供地節奏,督促已摘地未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建設;三是提前做好項目儲備謀劃,各級各部門要高標準高質量抓好項目謀劃和建設,全麵把握應對中央和省投資政策調整,搶抓機遇找準著力點,力爭更多、更好、更大的項目落戶我市。

  (四)促進人口回流,激活消費市場活力。一是要扭轉常住人口外流的趨勢,適度發展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就業,加快人口回流,為消費增長提供基礎性條件。二是要加快落實對住宿、餐飲等受影響明顯的小微企業、個體戶的幫扶政策,緩解生存壓力,保住市場主體。三是要充分利用暑假、中秋和國慶假期,推出一批市內精品旅遊產品和線路,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各類打折、滿減、贈禮等係列促銷活動,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尤其要穩定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