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決策公開 > 決策後公開
市市場監管局製定指導意見推出15條工作措施
包容扶持“四新”經濟發展壯大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6-14 09:40:21  瀏覽:-
字號: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四新”經濟)發展需要,於日前製定《關於梅州市市場監管領域“四新”經濟實行“觀察期”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推出15條工作措施,完善創新監管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包容扶持“四新”經濟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據介紹,這15條工作措施包含四大方麵。一是打造寬鬆包容的市場準入環境。開通“四新”經濟重點企業“綠色通道”,實行“容缺登記”機製,放寬市場主體登記條件,將多業態經營涉及的多項許可事項與營業執照一次申請、並聯審批,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從便捷業務辦理、加強金融支持、強化人才等方麵支持新興產業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二是建立能動審慎的日常監管機製。規範涉企檢查事項,結合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雙隨機、一公開”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精準檢查。合理適用信用約束機製,對於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的個案,不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範圍。推行非現場監管,積極探索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監管方式。三是構建重點行業的多元監管機製。鼓勵製定執行高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先進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促進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鼓勵和支持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製修訂,引導企業將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鼓勵和支持食品行業“四新”經濟創新發展,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信息化建設,打造線上信用評價信息公開係統。四是建立合理容錯的處罰懲戒機製。審慎實施行政處罰,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寬嚴並濟、法理相融。審慎實施行政強製措施,采取非強製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或者通過提取複製件等資料、利用互聯網信息係統等方式收集固定證據的,一般不采取行政強製措施。(記者 李盛華 通訊員 潘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