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結果公開 > 落實情況公開
大埔縣積極探索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之道
立足“一米高度” 托舉城市未來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5-25 09:22:58  瀏覽:-
字號:

  近年來,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契機,大埔縣圍繞兒童及其家庭對教育、健康、文化、公共服務等方麵的現實需求,優化兒童友好空間配置,提供分齡式兒童主題活動體驗服務;充分挖掘本土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積極探索富有客家風貌、山區特色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典範。

  強化頂層設計

  打造兒童友好城市

  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城市未來的主人。近年來,我國加快打造兒童友好城市的步伐,其中,《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把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和兒童友好社區作為“兒童與環境”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

  什麼是兒童友好城市?簡單而言,就是為兒童建立一個完善和安全的城市環境。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擔負著對兒童未來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打造兒童友好城市,大埔沒有停留在紙上。

  據大埔縣婦兒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謀劃新一輪“兒童規劃”時,大埔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兒童發展十年規劃,明確目標,將建成兒童友好示範縣、2個兒童友好示範鎮(場)、3個兒童友好基地。

  在頂層設計上,大埔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優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全麵完成大埔縣幼兒園建設專項規劃(2018-2022年),新增3所普惠幼兒園、改擴建1所普惠幼兒園,新增1260個學位。同時,推進實施大埔縣學前教育提升工程,規劃總投資約2億元,將遷建擴建升級改造13所城鄉幼兒園。

  “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大埔逐漸完善麵向兒童的公共服務體係。近年來,大埔縣作為唯一非珠三角的城市積極參與首批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範縣創建工作,並於今年初被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命名。2022年,大埔成為梅州市唯一入選首批廣東省友好示範縣(市、區)名單的地區,湖寮鎮、百侯鎮成為首批省級兒童友好示範鎮。

  目前,大埔實現全縣15個鎮(場)兒童督導員、256個村(社區)兒童主任以及社工100%全覆蓋。以此為基礎,大埔加強特殊群體兒童分類保障關愛,建立定期摸排月報製度,落實一對一結對幫扶政策,實現了兒童信息係統的動態管理。

  “大埔目前正在有序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接下來,將從兒童及其家庭對教育、健康、文化、公共服務等方麵的現實需求入手,讓兒童友好理念融入社會發展和城市治理,在大埔真正打造屬於兒童的一方天地。”大埔縣婦兒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凝聚多元力量

  營造兒童友好生態

  4月25日晚,在百侯鎮侯北村蘭陵廣場的燈光足球場上,參與公益足球培訓的小學員們在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控、運、傳、射等足球技術。綠茵場上,他們盡情奔跑,揮灑汗水。自今年2月開班以來,該公益足球培訓已連續舉辦了十期,燈光足球場成了孩子們快樂的源泉。

  在大埔,從展現舞台到司法保護,從放飛童心到書香浸潤,從傳統文化到非遺傳承……兒童友好的理念正化身為全社會多元的關護行動。

  近年來,大埔充分發揮各級兒童之家、家教家風教育實踐基地等陣地,發揮三級婦聯執委、社會工作者、巾幗誌願者、青年誌願者作用,積極申報省市兒童項目,采用集中活動、分散入戶、線上傳播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兒童各年齡階段身心特點,全年提供涵蓋親子互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美育素養等分齡式兒童主題活動,讓更多理念化為行動。

  百侯鎮成立了梅州市第一個公益童聲合唱團,持續開展“童聲合唱鄉村行”公益活動。該鎮還持續開展以“親情感恩”“養成文明習慣我能行”“暑期安全防暑防溺水”“綠色無毒安全講座”“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村居”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以“美麗梅州,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小手牽大手”誌願清潔活動、家長教育宣傳培訓等。

  據百侯鎮婦聯副主席張瑾介紹,百侯鎮以侯寶齋誌願服務隊為主導,構建了市女美術家協會、嘉應大學音樂學院師生、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成的54人誌願隊伍;組建巾幗誌願隊伍、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共同對百侯鎮兒童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

  在司法層麵,大埔成立梅州市首個未成年人警務中心和檢察工作室,健全公檢法司等單位聯合執法機製,推進“一站式”辦案,重拳打擊拐賣、虐待、性侵等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行為,持續推進法治副校長進校園,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大埔縣將非遺文化、漢樂文化、山歌文化、陶瓷文化等客家傳統文化,通過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館校合作以及“陶陶教育”校企合作項目引入校園,讓少年兒童廣泛了解和感受家鄉文化,參與非遺傳承。

  目前,大埔縣有省級兒童之家示範點3個、省級兒童友好社區示範點3個、省級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1個、省級家教家風教育實踐基地1個、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3個。

  聚焦重點難點

  推進兒童友好舉措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圖書館,能夠在這裏看書,感覺真的是太幸福了。”周末,在大麻鎮小留村,孩子們三五成群地來到村裏的圖書館,全神貫注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據小留村村幹部介紹,該村的圖書館有藏書約3萬冊,並開設了電子書庫,環境溫馨且充滿童趣。開館以來,村裏的孩子們經常到這裏看書、寫作業,圖書館已成為孩子們周末的“快樂驛站”。

  “兒童友好”的落實,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的方方麵麵。

  為進一步完善兒童活動場所,侯北村將村裏的笙曹筱築打造成一座集藝術展覽、藝術培訓和傳承等功能於一體的侯寶齋(百侯)藝術館。該館2019年被評為共青團中央“童心港灣”基地;用好文化底蘊深厚的“鴛鴦祠”,傳遞百侯好家風;依托華農互聯創建了兒童科普館、采摘園、氣墊遊樂園;建設蘭陵廣場、藝術長廊、健身廣場、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為兒童成長打造了一個友好發展平台。

  在大埔縣城,眾多公廁設置了兒童廁位及洗手池,在公園、圖書館等公共設施設置了兒童座椅,並對部分設施進行兒化改造,方便兒童觀看或使用,為兒童成長創設友好環境。

  在公共空間適兒化方麵,當前,大埔在新建設施與活化古民居中推動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全縣新增21個母嬰室,優化兒童廁位及洗手池,256個村(社區)均有兒童之家和健身設施,新增26塊社會體育場地、12個新型閱讀空間“粵書吧”供兒童使用。

  此外,大埔還將研學教育實踐與大埔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小吃文化、非遺文化相融合,積極推動鄉村研學旅行產業發展,以寓教於樂的研學實踐活動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今年3月,大埔縣百侯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掛牌。該項目按照市一級研學營地標準,新建標準七人製足球場、生態停車場、教師公寓、學生公寓、餐廳、禮堂、多個主題學習館以及戶外綜合實踐基地。據百侯研學基地負責人黃祁忠介紹,依托大埔縣紅色蘇區的地緣優勢和百侯鎮深厚的人文底蘊,該營地劃分為勞動實踐教育區、愛國主義教育區、特色非遺實踐區和客家傳統特色民居教育認知區等實踐區域,開設古建築研學、非遺文化教育、紅色研學和勞動實踐教育等課程,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家國情懷和綜合實踐動手能力。

  近年來,大埔創建了各類研學教育基地20個,其中省級1個(省級革命傳統教育、保密教育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市級7個。此外,百侯鎮侯南村成為第一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中央紅色交通線親子研學遊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餘灝 羅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