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隨著梅縣區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深入推進,一個個休閑與景觀一體、生態與人文交融的生態畫卷躍然眼前。近年來,梅縣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多點發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不斷提升生態水利品質,努力實現“河湖通暢、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美好願景。
在南口鎮文光村,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彩色磚塊鋪設的沿河小路散步,河岸邊的花正迎風綻放,河道內溪水潺潺,呈現出鄉村景觀與田園風光、水土保持與生態景觀融為一體的美麗風貌。“以前這裏雜草叢生,河道內垃圾散落,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村民劉菊珍回憶道,如今經過治理,該流域變得水清河淨、路寬岸綠,讓人聽得見水聲、看得見水景,村民們還多了個休閑場所,真好!
這是梅縣區南口鎮瑤上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帶來的成效。記者了解到,該工程總投資2966.59萬元,於2022年7月開工建設,治理河道總長度約9.219公裏,治理水土流失麵積為4471.16公頃。“我們以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整治為重點,結合水環境和村莊人居環境治理,主要實施河道護岸、崩崗治理、園林綠化種植、生態景觀公園、新建機耕道路等工程措施,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通過項目的實施,使流域內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改善了沿河村莊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生產、生活環境。”梅縣區水務局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吳劍輝說。
行走在石扇鎮巴莊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區,誰能想到原本髒亂差的小流域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後,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槽、生態的護岸、涓涓的細水、敞亮的堤頂路。“眼前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要歸功於梅縣區水務局在這裏實施的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製,河道清潔暢通,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越來越多村民喜歡在河岸散步。”巴莊村黨支部書記羅元明說。
2021年11月,梅縣區開始實施總投資2962.91萬元的石扇鎮巴莊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430.91公頃,治理崩崗11個,治理河道總長度約7.763公裏,打造沿河生態節點4處,清淤疏浚河長6.2公裏,建設河道護岸左右岸總長11.779公裏。同時,為淨化水源、減輕水土流失,還在流域上遊的水源點巴莊水庫上遊栽種了1300多棵紅杉樹,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保護生態環境,打造了村容整潔、水源安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麵貌。
南口鎮瑤上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區和石扇鎮巴莊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區昔與今的反差,是梅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注腳,也是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生動體現。“小流域綜合治理不是簡簡單單治理好幾條河流,既要護住水土、整治河道,也要考慮生態修複、農業生產、人居環境等方方麵麵,使小流域達到景觀優美、自然和諧、衛生清潔、人居舒適的效果,助推鄉村振興。”吳劍輝表示。
小流域關係千山萬水,關乎千家萬戶。目前,梅縣區還規劃了6條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其中石扇鎮石扇水、城東鎮周溪河、琴江水(梅西鎮中心片區)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已完成立項和實施方案批複,等待資金落實後即可實施建設。鬆口鎮三佘水(大澗片)、南口鎮荷泗水、石坑鎮澄江水3個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正在進行可研設計。
接下來,梅縣區水務局將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實施,把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改善等緊密結合,因地製宜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建立良好的流域保水、節水係統,提高水生態保護與修複能力,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做好做活“水文章”。(記者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