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五公開 > 結果公開 > 落實情況公開
36項具體任務上半年已提前完成7項,其餘各項正按計劃加緊推進
今年十件民生實事任務過半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8-07-31 10:56:16  瀏覽:-
字號:

昨日下午,市政府召開梅州市2018年市十件民生實事上半年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十件民生實事的總體進展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6月30日,2018年我市十件民生實事36項具體任務總體進展順利,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要求,其中,已有7項具體任務提前完成,剩餘29項正按計劃加緊推進中。

據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圍繞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扶持創業就業、提高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提升醫療衛生養老保障水平、增加教育體育公共資源供給、鞏固提升人居環境、實施交通便民工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製、增加農民農業生產補助等10個方麵內容,最終確定了十件共計36項民生實事具體任務。

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有所提高

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是民生熱點話題。據悉,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503元、228元;特困供養資金支出0.65億元,全市共有農村特困供養對象15401人受益;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水平提高到1560元、分散供養水平提高到950元,此3項任務已提前完成。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方麵,各縣(市、區)已按要求調整新的補貼標準並實行社會化發放,據統計,1-6月,全市約有9.83萬名殘疾人享受此項政策紅利。城鄉低保對象政策方麵,市政府擬出台“二次救助”和提高救助水平的文件,目前,該文件正處於征求意見階段。1-6月,全市醫療救助支出0.62億元,救助20301人次(包括住院和門診救助),住院人均醫療救助水平達3676元。

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方麵,至6月底,共發放租賃補貼539戶(完成率為141.84%),已提前完成任務,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1831戶,其中已竣工732戶,開工率、竣工率分別為49.58%和19.82%。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開工建設和基本建成兩項任務正積極推進。6月13日,省住建廳會同省扶貧辦正式向我市下達了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下一步我市將按照省下達的任務全力抓好工作進度,確保如期完成。

醫保水平提升惠及範圍更廣

醫保方麵市民關注熱度一直不減。據了解,在今年醫保相關民生實事完成進度表上,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10萬元,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28萬元;職工醫療保險市內住院起付線一級醫院降至200元、二級醫院降至450元、三級醫院降至650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市內住院起付線二級醫院降至450元、三級醫院降至650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為8000元、報銷比例提高為75%;城鄉五保供養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起付標準下調至1000元,報銷比例提高至85%,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上述任務已於今年3月提前完成。

至6月底,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般人群數為154.5萬多人,覆蓋率為35.44%,重點人群數為5.8萬多人,覆蓋率為52.81%。升級改造醫療機構工程中,五華縣華城鎮中心衛生院、安流鎮中心衛生院、興寧市水口鎮中心衛生院、豐順縣公式隍鎮中心衛生院、梅縣區佘江鎮中心衛生院等5家中心衛生院基本完成主體基建工程。相關縣(市、區)正按照工程計劃進度抓好落實醫院升級改造工作,目前總體進度良好。

其他民生實事具體任務進展順利

從上半年十件民生實事的落實情況來看,除了7項具體任務提前完成外,其他各項任務也進展順利。

扶持創業就業方麵,1-6月,全市促進創業1474人;城鎮新增就業15082人;新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就業13645人。全市共支出經費800萬元,對符合條件參加職業技能晉升培訓、法定勞動年齡內的省內外城鄉勞動者按規定給予補貼,共有5013人次(完成年度任務的50.13%)獲得了提升就業技能水平補貼。由我市與廣州工商學院合作實施的“圓夢計劃”正做好各項前期宣傳和摸底工作,將資助100名在梅務工的優秀新生代產業工人參加學曆繼續教育的專、本科學習。

提高邊遠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方麵,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流動並長期從教,目前,梅縣區、興寧市、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五華縣6個縣(市、區)已對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方案進行了修訂,並按每月人均不低於1000元標準發放。豐順縣的方案也即將印發實施。預計全市將有25837名教師可以享受到該項惠民政策。

增加教育體育公共資源供給方麵,全市共有1066所(占年度任務總數的89%)學校實施了校園網提速工程,接入了校校通100M及以上網絡,共有6073間(占年度任務總數的41%)班級實施了光纖網絡延伸入班工程,有1193所學校共15560個(占年度任務總數的占92.3%)教室實施了多媒體教室建設工程,教學點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覆蓋率達84.7%。全市多個公共體育場館建設進度情況良好,其中五華縣體育場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可在今年10月份完工。東較場足球文化公園體育場、遊泳池、全民健身中心、2個7人足球場、3個5人足球場、五華縣體育館、五華縣社區體育公園(11人足球場)、平遠縣7人足球場、5人足球場等9個公共體育場館均已動工建設。在建設城鄉15分鍾健身圈任務中,由省下撥的第一批共205套器材已於5月份到達我市,目前已有197個省定貧困村完成了健身器材安裝工作。

鞏固提升人居環境方麵,至6月底,全市349個省定貧困村2010個自然村的整治規劃和示範提升規劃已全麵完成編製工作。1810個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1129個自然村實現集中供水,1831個自然村完成村委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979個自然村完成自然村內巷道硬底化,1687個自然村建有村莊標準垃圾屋或收集點,124個自然村建成終端汙水處理設施,1732個自然村實現畜禽圈養。有43個省定貧困村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各縣(市、區)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44098萬元(占年度總投資的59%),農村受益人口達51萬多人。梅州市樹木園已完成中期驗收工作,五華縣建成31個以上森林消防瞭望台,提前完成任務,300個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設任務正有序進行。

至6月底,各縣(市、區)總體上按《2018年全市削坡建房搬遷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進度推進,其中五華縣2017和2018年度應搬遷治理1380處,至目前已完成1578處,超額完成了兩年任務。1至6月,全市共完成削坡建房搬遷治理386處,有效降低了因削坡建房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今年到目前為止未發生削坡建房引發的地質災害。

至6月底,梅水南路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以及專家論證和施工圖設計工作;三板橋路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已移交代建;南堤(梅州大橋至嘉應大橋段)堤頂路麵排水係統改造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梅城老城區550個市政消防栓安裝工程已按計劃完成可研報告編製。建設梅州市生態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方麵,至6月底,除梅江區還未確定選址外,其餘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均已有序開展工作。

實施交通便民工程方麵,至3月份,梅州城區已新增237輛純電動公交車,城區公交已基本實現100%純電動化。至6月底,國省道新改建及路麵改造工程已完成40.12公裏,國省道危橋改造項目已完成4座。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隱患路段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20.4公裏。改造城區梅江大道、江南路和廣梅路沿線48座公交站亭,城區投放2000輛公共租賃自行車、新建公共自行車驛站120座和係統管理中心等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製方麵,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共組織人民調解員培訓23場,培訓人員6000多人次。至目前已招聘專職人民調解員195名;市、縣兩級13個人民調解委員會示範點建設已全麵完成;“以案定補”工作紮實推進。全市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328件,調解成功8308件,調解成功率達99.75%。

增加農民農業生產補助方麵,2018年度全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麵積為159.67萬畝,補貼資金共計13993.8997萬元。目前,市農業局正聯合有關單位製訂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相關文件,增強廣大農民的綜合抗災能力。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也已下達,每畝補償標準由30元提高到31元,預計全市將有48.6萬農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