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元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六屆梅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同誌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
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在中共梅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緊扣落實“兩大振興政策”、推進“三大抓手”、構建“一區兩帶”發展新格局,大力引導委員“常走、多聽、深議、敢講、善寫”,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發揮服務大局、協調關係、彙聚力量、建言獻策作用,為梅州加快振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市委的正確領導。準確把握政協的職能定位,堅持把政協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找準履行職能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更好發揮政協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積極爭取市委的重視和市政府的支持,主動向市委請示彙報政協工作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推動政協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優化政協履職環境。中共梅州市委高度重視政協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市委常委會每年兩次以上專題研究政協工作,書記、市長經常聽取政協工作彙報和政協委員意見建議,營造了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委員的履職熱情,政協工作呈現“黨委更加重視、政府更加支持、政協更加主動、部門更加配合、社會更加關注”的良好局麵。
發揮黨組的核心作用。把人民政協工作放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履行黨的執政使命的高度去謀劃,自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執行民主集中製,不斷完善並嚴格執行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堅持重大事項由集體研究決定,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係統性、創造性和預見性。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組成員帶頭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法規文件精神,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以上率下,帶動全體委員和機關幹部全麵加強黨風廉潔建設,切實履行全麵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
夯實思想政治基礎。把加強思想理論建設、保持正確政治方向作為政協履行職能的前提和關鍵,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把中共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確保政協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委員當好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員、實踐者,推動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把經濟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來”等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深入開展“走訪委員、走入群眾、走進基層”主題活動,鼓勵委員及時反映各階層、各界別的意願訴求,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增進共識的工作,廣泛凝心聚力。
二、圍繞中心建言獻策,推動梅州振興發展
務實創新推進協商議政。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搭建協商平台,創新協商載體,增加協商密度,更好發揮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做到“月月有協商、雙月有座談”。五年來,先後圍繞落實原中央蘇區規劃、梅州“十三五”規劃、“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規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脫貧攻堅戰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和書麵協商、懇談協商等形式多樣的協商活動,為梅州補齊發展短板、實現振興發展谘政建言。按照“一年一專題”原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選好市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課題,先後就充分發揮上市公司領軍作用、特色宜居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等課題,開展專題議政活動,邀請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誌,麵對麵聽取政協常委意見建議。依托“委員之家”網絡互動平台,堅持每年開展6個界別話題討論,及時收集整理委員意見建議,在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方麵作出積極實踐,打造了不閉會、不落幕的協商新常態。2015年梅州政協在省政協召開的粵東西北地區“委員之家”網絡互動平台工作座談會上作了經驗發言。
突出重點開展調研視察。把調研視察作為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抓手,注重抓好選題方向、調研方式、意見收集、成果轉化等環節,增強履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2年以來,先後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規劃建設、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等課題,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51場、專題視察76場,形成履職成果113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42次,有力推動了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特別是2016年譚君鐵書記先後就政協工作作出批示5次,極大地激發了委員的履職熱情。突出抓好履職成果轉化,連續五年跟蹤督辦“梅州城區交通擁堵治理”“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實施”和生態林業建設等課題,促進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得到有效轉化落實。注重整合各方資源,善於借助外力,通過組織在梅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聯合開展調研視察、撰寫提案等履職活動,積極為梅州重點工作鼓與呼。我市省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全麵落實原中央蘇區係列政策的提案”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並受到表彰。
發揮優勢推動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政協聯係廣泛的優勢,主動參與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協助市委、市政府辦好在香港、深圳等地舉辦的鄉情通報會,引導委員為招商引資工作獻計獻策。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實行市領導招商和聯係產業行業協會的決策部署,成立市政協招商引資機構,主動加強與客屬商會、客屬社團、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協會的聯係,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大對梅州的宣傳推介力度,爭取人民政協報社的重視支持,刊發梅州專版,專題推介梅州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先後赴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等地,拜會當地商會組織,聯係走訪政協委員,鼓勵在外鄉賢積極響應“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號召,主動參與梅州實體經濟建設。深入開展走訪委員企業活動,幫助解決委員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委員企業回梅投資或增資擴產。五年來,先後推動國威電子、大百彙集團、深圳建藝集團、廣東奧凱電子、深圳麥迪聰醫療電子、雙華玻璃等多個項目落戶或增資擴產,為梅州打造百億企業、百億產業、百億園區,推動實體經濟和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建設。把市委、市政府安排的掛鉤聯係重點項目工作,與政協民主監督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堅持帶隊視察督辦掛鉤聯係的重點項目,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市政協領導掛鉤聯係的豐順留隍片區項目、客天下文化旅遊產業園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把加強督查作為推動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創新民主監督形式,組織省、市、縣政協委員聯合視察城鄉環境整治、閑置土地處置、江南新城征地拆遷、“客都民意警務”、平遠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促進群眾關注的問題得到更大力度解決。堅持在每年的政協全會期間,組織港澳政協委員視察重點項目建設,發揮他們見多識廣的優勢提出真知灼見,為破解項目建設瓶頸、加快建設進度提供參考。
三、突出團結民主主題,廣泛凝聚各界力量
注重加強團結合作。注重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的合作共事,完善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聯係、走訪黨派團體機製,堅持秘書長聯席會議製度,邀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參加市政協的重要會議和履職活動。在梅州政協會刊和網站設立專欄,大力宣傳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的履職動態,充分調動黨派團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五年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以黨派或界別名義共提交發言材料114篇、集體提案400件,所提意見建議得到充分采納。建立海外僑胞、台灣同胞知名人士列席市政協全會製度,每年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列席全體會議,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凝聚推動梅州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主動加強與政協各參加單位的聯係,了解委員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為委員更好地履行職能創造條件。積極參與並成功承辦閩粵贛三省八市政協聯係協作會議和粵東五市政協秘書長聯席會議,加強與兄弟市政協的橫向聯係。主動配合省政協來梅開展調研視察等履職活動,加強對各縣(市、區)政協的聯係指導,到各縣(市、區)開展履職活動時,堅持邀請當地的省、市、縣政協委員共同參與,形成政協組織的整體合力,得到省政協的充分肯定。
廣泛開展聯心聯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發揮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著力加強與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更好發揮梅州“華僑之鄉”的優勢。在全省率先成立港區、澳區梅州市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依托聯誼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港澳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力促梅州與香港、澳門深化交流合作。受市委、市政府委托,率團到新加坡、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英國、德國、法國進行友好訪問,拜會當地僑胞僑賢,深化與華僑新生代的溝通,推動梅州與“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國家加強交流合作。發揮梅州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作用,組團到台灣學習考察,促進梅台兩地經濟合作手攜手、文化交流心連心。主動參與世界客商大會等大型活動,為進一步擦亮“世界客都”品牌發揮政協作用。依托市政協曆屆委員聯誼會,定期組織老同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更好發揮老領導、老同誌的積極作用。注重加強與宗教界委員及代表人士的聯絡溝通,通過開展“宗教團體建設”專題調研、配合省政協開展“宗教場所管理專題視察”等活動,努力促進宗教和睦、社會和諧。
加強文史征編工作。重新修編《進士錄》《將軍錄》《大學校長錄》《院士錄》叢書,彙編出版《梅州人物錄》,進一步弘揚客家文化,彰顯梅州人文優勢。基本完成《梅州市政協誌》(初稿)的編撰,全麵、準確、科學記錄梅州政協事業發展曆程,切實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配合全國政協開展《香港回歸曆程》“三親”專題文史資料征集工作,協助省政協做好“廣東改革開放一千個率先”“三親”史料征集,被省政協評為優秀組織獎,並在此基礎上編輯出版《改革開放梅州敢為人先史料專輯》,打造政協文化品牌,擴大梅州影響。與市委統戰部、市民革、梅州日報社等聯合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係列活動,在《梅州日報》刊登兩個專版,大力弘揚孫中山先生的高尚情操,激發全社會的愛國熱情。成功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與梅州廣播電台聯合製作“抗戰英烈故事”專欄,深度報道20名抗日英雄的光輝事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浪網、閩粵贛客屬電台等媒體進行了展播。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人才薈萃的優勢,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培訓,積極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委員和機關幹部的文化生活。
四、持之以恒關注民生,打造政協愛心品牌
積極反映群眾呼聲。深入開展委員履職“三個一”活動(每年提交1件以上提案、反映1條以上社情民意信息、為民辦1件以上實事),認真收集並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2012年以來,共有委員立案提案1119件,其中涉及民生實事的提案超過一半。更加重視抓好提案辦理工作,進一步完善“黨政領導重點督辦、政協領導牽頭督辦、承辦單位全力領辦”製度,書記、市長和市政協主席會議每年堅持領銜督辦重點提案,示範帶動提案辦理工作取得實效,推動提案辦理從高辦複率向高辦成率轉變。與《梅州日報》合辦提案追蹤專欄,深度報道重點提案辦理情況,提案工作的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梅州政協提案工作得到省政協的充分肯定,被確定為提案辦理工作聯係點。更加注重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先後圍繞優化交通環境、創建全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完善兒童娛樂設施等問題,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信息50多期,推動相關問題得到更大力度解決。
打造政協愛心品牌。注重持之以恒開展愛心活動,打造了三個獨具政協特色的愛心品牌,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到人民政協離自己很近,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一是積極響應“綠化廣東大行動”和“綠滿梅州大行動”號召,連續五年發動委員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籌資1000多萬元種植“政協和諧林”1萬多畝,《人民政協報》作了專題報道。二是倡導成立“政協委員愛心之家”,發放善款近30萬元,資助40多戶《梅州日報》民生欄目和梅州廣播電視台《民生820》欄目報道的困難群眾,既創新了與媒體的合作模式,又彰顯了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三是持續開展“扶貧送醫”愛心活動,上門為貧困群眾送醫送藥。協助人民政協報社來梅開展“全國政協委員為抗戰老兵義診”活動,為200多位抗戰老兵送上關懷和愛心,《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進行了深度報道。
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積極開展扶貧濟困義賣美術作品展、扶貧濟困日、抗洪救災等活動,大力引導委員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五年來委員共為梅州公益事業捐資籌資近5億元,其中為雁洋公益基金會捐資2億多元。主動為港澳委員和港澳社團來梅開展愛心活動提供服務,積極配合“摘星計劃”助學行動、“扶助特困學生上大學”等活動,惠及5000多戶困難老人和貧困學生。把民生工程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列入政協履職活動的重點,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後圍繞擴大社保覆蓋範圍、加強地貧防控“第一道防線”、建設跨江大橋、職業技術教育、精神病人救助等課題,組織委員深入開展監督性調研視察活動,促進改革發展成果共建共享。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發動委員積極參與、出錢出力、建言獻策,力促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籌資1000多萬元幫助機關掛鉤幫扶的豐順下山村、梅縣蕉坑村、大埔青華村脫貧奔康,2015年市政協辦公室被評為全省扶貧工作先進單位。
五、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履職實效
強化學習培訓,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策劃推進高規格的委員培訓活動,先後邀請全國政協理論研究會秘書長原冬平、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人民政協報》主編趙珩和市委黨校、嘉應學院教授等專家學者作專題輔導報告,組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政協工作的性質定位、特點規律,打造“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委員隊伍。充分發揮專委會基礎作用,積極擴大委員參與政協工作的渠道,每個專委會每年開展3次以上全體委員活動,每月開展2次以上履職活動,走訪在外委員實現全覆蓋,防止“年委員、季常委”現象。定期邀請黨政領導參加政協的重要會議或履職活動,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為委員知情明政提供平台。
強化作風建設,提高機關服務水平。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紀律教育學習月等活動,切實加強機關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黨風廉潔建設,加快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和諧型”機關,市政協辦公室連續五年被評為市直機關作風評議先進單位。大力支持市紀委派駐紀檢組開展工作,堅持重要事項決策前、重大人事安排動議前、重要會議召開前主動溝通,自覺接受派駐組的監督。依托專門委員會,主動加強與委員特別是企業家委員的聯絡溝通和服務保障,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把加強宣傳作為促進履職成果轉化的有力抓手,著力辦好《梅州政協》會刊和網站,進一步深化與各級媒體的合作,五年來在《人民政協報》《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刊發專版專刊、新聞報道、理論文章600多篇,《人民政協報》專版報道梅州政協工作開展情況。更加注重履職能力建設,與嘉應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利用高校智慧密集的優勢和雄厚的科研力量,不斷提高建言獻策水平。
強化製度建設,規範委員履職活動。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自身建設和經常性工作,根據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條例等精神,重新修訂調研視察、公務接待、辦文辦會、新聞報道等11項製度,從源頭上規範履職活動。在全省率先出台《提案辦理協商工作意見》,進一步規範提案辦理協商的程序和環節,在協商民主製度建設方麵作出積極探索。製訂出台《市政協委員履行“三個一”情況考核實施細則》《市政協領導幹部聯係界別委員、委員聯係群眾辦法》等製度,推動政協工作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堅持和完善專委會聯係界別活動小組製度,積極開展界別座談、界別調研、界別提案、界別聯誼等特色活動,堅持邀請相關界別委員參加履職活動,界別工作活力進一步增強。
各位委員、同誌們,五年的發展曆程,讓我們收獲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實踐證明,做好政協工作,
——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保證政協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政協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五年來,中央出台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製度,加強和改善了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市委把政協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統一籌劃和部署,為我市政協事業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實踐證明,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廣大政協委員和所聯係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工作,做到與黨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必須始終圍繞中心,充分發揮政協的職能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必須始終遵循的重要準則。五年來,我們自覺把人民政協工作放到全市振興發展的大局中推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謀劃履職活動,廣泛凝聚振興發展共識,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較好地發揮了政協的獨特作用。實踐證明,人民政協隻有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作為彰顯優勢作用的努力方向,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在圍繞中心中定位,在服務大局中盡責,才能找準位置、彰顯價值、有為有位。
——必須深化團結聯誼,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性質的集中體現。五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政協組織聯係麵廣、包容性強、位置超脫、人才薈萃的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在凝心聚力方麵取得了新進展。實踐證明,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政協必須把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貫穿於履職的全過程和工作的各方麵,才能真正發揮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
——必須堅持履職為民,找準履職的出發點落腳點。人民政協根植於人民,“人民政協為人民”是政協履行職能的根本宗旨。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履職為民的理念,始終把維護群眾利益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完善聯係群眾的工作機製,自覺做到政為民所議、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力為民所出,政協工作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實踐證明,隻有把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從群眾中汲取智慧,才能夯實政協工作的群眾基礎,政協的履職活動才更有意義。
——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增強政協工作的生機活力。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科學發展和服務科學發展的水平。五年來,我們在繼承和發揚曆屆政協優良傳統、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政協工作的全過程,不斷完善製度體係,全麵加強黨風廉潔建設,努力創新履職平台,推動政協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實踐證明,隻有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全麵推進自身建設,不斷開辟履行職能的新境界,才能更好地提升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政協工作才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五年來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令人振奮,這主要得益於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府等市各套班子的鼎力支持,得益於曆屆政協領導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於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得益於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委員的熱情參與、認真履職、樂於奉獻!在此,我代表六屆市政協常委會,向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個界別,向所有關心、重視、支持人民政協工作的各級領導、各級組織和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在這個總結成績、歡慶收獲的激動時刻,我們尤其忘不了剛剛離任的市政協各位領導和各位委員,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為六屆市政協作出的積極努力和卓越貢獻!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民主監督有待進一步加強,委員隊伍管理有待進一步規範,等等。對這些問題,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
工作建議
今後五年,是梅州加快振興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梅州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與全省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實現這一目標任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全體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新一屆政協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梅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市第七次黨代會的工作部署開展履職活動,為梅州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要把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特別是省委全會、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專題輔導、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政治把握能力,更加堅定地維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要把廣大委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推動梅州與全省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上來,積極履行職能,廣泛凝心聚力,為開創梅州振興發展新局麵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緊扣中心工作履行職能
圍繞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以及建設粵東北門戶樞紐城市、打造綠色產業發展基地、創建廣東文化高地和全域旅遊先行地的定位,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問題、重大項目,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協商議政的課題,更加活躍有序地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活動,引導委員出實招、謀良策,促進市委、市政府科學民主決策。要重點圍繞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發展新型工業、發展全域旅遊、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加強社會建設、深化改革開放等八大重點工作,深入開展調研視察、督查督辦等活動,提出對策建議,為梅州“推動發展轉型、產業升級、城市升值”發揮政協作用。
三、廣泛凝聚振興發展合力
高舉大團結、大聯合旗幟,大力弘揚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廣泛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進發展共識,凝聚發展合力,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定期走訪各民主黨派和秘書長聯席會議製度,繼續邀請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參加政協履職活動,更好地為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在政協履行職能創造條件。依托港區、澳區梅州市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組織會員開展回鄉考察等活動,切實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推動梅港澳三地深化交流合作。充分發揮政協聯係廣泛的優勢,不斷擴大團結麵、聯係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務求對外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廣泛開展與兄弟省、市政協的交流,在更廣的範圍、更高的層次宣傳推介梅州。主動加強與省政協的溝通聯係,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市、區)政協工作的聯係和指導,探索建立市政協班子成員掛鉤聯係縣(市、區)政協製度,繼續堅持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聯合履職機製,推動形成政協組織的整體合力。
四、致力推動重點民生改善
要繼續弘揚人民政協關注民生的優良傳統,把履職重心放在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引導委員聚焦民生福祉獻計出力,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到人民政協離自己很近。要把城鄉環境整治、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重點民生實事等作為專項督查的重要內容,為優化發展環境、推動改革發展成果共建共享,作出積極努力。要發動委員深入群眾,聽取群眾呼聲,並通過委員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推動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要引導委員積極參與精準扶貧、關注弱勢群體、扶貧濟困、興教助學、修路種樹等慈善公益事業,繼續開展政協愛心活動,進一步擦亮政協愛心品牌。
五、更加注重抓好自身建設
把加強學習培訓作為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的關鍵,主動適應換屆後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健全學習製度,努力提高委員隊伍和機關幹部隊伍的素質,提升參政議政水平。深入開展委員培訓活動,強化委員政治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委員的主動性、積極性,爭做敢擔當、守紀律、講規矩的政協委員。更大力度發揮專委會的基礎作用,加強對委員的聯絡溝通和服務管理,切實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增強履職實效。從嚴從實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堅決貫徹落實黨內法規,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確保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麵。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意識,著力推動人民政協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工作創新,推動政協工作上新台階。
各位委員、同誌們,市第七次黨代會描繪了梅州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新的藍圖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梅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紮實工作,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新格局、與全省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