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梅高速改擴建工程涉天然氣管道遷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公告和審批前公示
來源:本網  時間:2024-09-27 14:42:44  瀏覽:-
字號:


  2024年9月26日,我局受理了汕梅高速改擴建工程涉天然氣管道遷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項目受理公告和審批前公示可同步掛網公示。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受理公告和審批前公示共10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告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市生態環境局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建設單位

建設

地點

環評

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

汕梅高速改擴建工程涉天然氣管道遷改項目

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管網有限公司

豐順縣北鬥鎮拾河

廣州成達生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本項目對一處天然氣管道進行遷改,本工程遷改起點位於原管道MZFS354 號樁北側,新建管道由起點向北穿越規劃高速路基,再向西北敷設與高速公路開挖邊坡頂並行敷設,最後與原管道連接,接點位於原管道MZFS358 號樁北側。新遷建管道水平長度約385m,管徑為D610mm,設計壓力為9.2MPa,材質為L450M,強度設計係數為0.6,管道外防腐采用加強級3 層PE,通信光纜采用36 芯同溝並行敷設。本項目不涉及截斷閥室和輸氣站場,無支線的遷改建設。本工程遷改段的原管道長度為355m,對原管道全部進行開挖拆除。項目投資:項目建設估算投資1790.35 萬元,環保投資103 萬元。建設周期:建設周期2.5 個月。勞動定員:不新增勞動定員,依托原有員工。

1.大氣環境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廢氣主要來自管道開挖、回填、土石方堆放和運輸車輛行駛等產生的揚塵,施工機械和施工車輛排放的尾氣,管道焊接廢氣等。施工過程采取灑水抑塵,施工現場設置圍欄縮小施工揚塵的擴散範圍,施工材料土方臨時堆放加蓋保護網、噴淋保濕等,運輸車輛采取遮蓋、密閉措施。運營期:運營期正常工況下,輸氣管道不產生和排放廢氣汙染物。

2.地表水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廢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員生活汙水、施工車輛衝洗廢水及新管道清管試壓廢水。施工期不設施工營地,施工人員的食宿依托當地出租房解決,生活汙水主要依托當地房屋現有的生活汙水處理係統,嚴禁排入周邊河流。施工車輛衝洗廢水及新管道清管、試壓廢水經隔油沉澱池處理後用於周邊施工場地灑水抑塵,施工結束後沉澱池回填平整並進行綠化。運營期:運營過程中無廢水產生和排放。

3.噪聲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的噪聲源主要為施工機械和車輛,采取臨時的屏障設施、加裝消音裝置、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等措施減輕對周圍敏感點的影響。運營期:運營過程中基本無噪聲產生。

4. 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生活垃圾、施工土方、施工廢料、舊管道等,其中施工土方全部回填於管溝,施工廢料交有處理能力的公司處理,舊管道由建設單位開挖回收,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運營期:運營過程中,不產生固體廢物。

5.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本項目管道埋深較淺,管道開挖、頂管施工時,仔細檢查施工設備,禁止在開挖管溝內給施工設備加油、清洗施工機械和排放汙水,防止漏油、生活汙水汙染土地和地下水,一旦出現汙染,及時截斷汙染源擴散途徑。營運期:項目管道埋地鋪設且進行防腐設計。

6.生態保護措施

施工期:本項目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土地占用、地表植被、動物資源等方麵。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在施工期間加強施工期的管理,施工過程嚴格控製施工作業區範圍,執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原則,同時做好經濟補償和生態恢複措施。營運期:在加強項目管道的安全巡視及日常監測,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及泄漏事故。

項目公示期間,未收到反對意見。

  附件:汕梅高速改擴建工程涉天然氣管道遷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公開稿).pdf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