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建 110 千伏黃槐變電站站址位於梅州市興寧市黃槐鎮雙下村西北方 800 米處,輸電線路位於梅州市興寧市、平遠縣境內。(具體坐標位置詳見報告表) 項目主體工程:1.變電站工程:新建110kV黃槐變電站一座。變電站總征地麵積11833.89m2,圍牆內占地麵積5547m2,主變容量2×40MVA,全站按戶外常規站建設,新建110kV出線間隔2回;無功補償2×(2×5)Mvar。2.線路工程:110kV線路。(1)110千伏黃槐至富遠Ⅰ回線路工程。自110千伏黃槐站至220千伏富遠站,新建架空線路長約16.9km,其中雙回塔本期單邊掛線1×4.0km,單回架空1×12.9km。導線采用1×JL/LB20A-400/35型鋁包鋼芯鋁絞線,新建杆塔55基。 (2)110千伏黃槐至富遠Ⅱ回線路工程。自110千伏黃槐站至220千伏富遠站,新建架空線路長約17.2km,其中雙回塔本期單邊掛線1×0.6km,單回架空1×16.6km。導線采用1×JL/LB20A-400/35型鋁包鋼芯鋁絞線,新建杆塔57基。對側間隔擴建:對側220千伏富遠站本期擴建2個110千伏出線間隔。 | 一、施工期 (一)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土地利用影響防治措施:(1)在初步設計階段,優化塔基選型,減少塔基區永久占地,最大限度減少施工便道等臨時用地;(2)施工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挖,控製土方開挖量;施工中基礎開挖采用鑽孔灌注樁,控製土方開挖量;(3)結合地形、地質特點及運輸條件,在安全、可靠前提下,盡量做到經濟、環保,減少施工對環境的破壞;(4)對施工臨時道路,土方采取遮蔽措施,預防水土流失及揚塵,妥善解決路基路麵的排水問題,減少衝刷;(5)施工結束後,對臨時用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積極恢複原有地貌。 2、植物保護措施:(1)變電站工程①變電站施工活動盡量處於用地範圍內,減少對周邊植被的破壞;②在站址四周設置擋土牆、護坡等措施,可避免站址場地平整時的土石方覆壓周圍植被,減少植被損失;③施工結束後,積極開展覆土綠化、植被恢複等工作。(2)輸電線路工程:工程建設過程中塔基開挖確需破壞地表植被,應進行分層開挖,分層回填,表土單獨保存,用於植被恢複用土;施工結束後,積極開展覆土綠化、植被恢複等工作。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施工期應注意選擇適宜的施工季節,盡量避免在雨季施工,並準備一定數量的遮蓋物,遇突發雨天、台風天氣時遮蓋挖填土的作業麵;(2)施工單位在施工中應先行修建擋土牆、排水設施等水土保持措施,將生、熟土分開堆放,回填時先回填生土,再將熟土置於表層(有利於施工完成後植被恢複,防止水土流失);(3)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回填後剩餘土石方應按相關規定運往指定地點,臨時堆土應在表麵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4)加強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做好臨時堆土的圍護攔擋;(5)施工區域的可綠化麵積應在施工後及時恢複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工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按照《梅州市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落實相關揚塵汙染防治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減小項目施工揚塵汙染影響;2、編製揚塵汙染防治專項方案和揚塵汙染防治費用使用計劃,明確揚塵控製目標、防治部位、控製措施;3、施工工地設置硬質密閉圍擋,並采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衝洗地麵和車輛等有效防塵措施;4、建立揚塵汙染防治公示製度,在施工工地出入口將工程概況、揚塵汙染防治措施、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清單、建設各方責任單位名稱及項目負責人姓名、本單位及工程所在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向社會公示;5、在施工工地配備揚塵汙染防治管理人員,按日做好包括覆蓋麵積、出入洗車次數及持續時間、灑水次數及持續時間等內容的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實施情況記錄;6、與具備相應資質的運輸企業、建築廢棄物處置場所簽訂建築土方清運、建築廢棄物處置協議,按照有關規定排放建築廢棄物,及時清運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7、在施工工地出入口安裝揚塵視頻監控設備,清晰監控車輛出場衝洗情況及運輸車輛車牌號碼,並與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聯網;8、施工工地出入口通道不得有泥漿、泥土和建築垃圾,出入口配備車輛衝洗設備和沉澱過濾設施,有條件的應當安裝全自動洗輪機,車輛出場時將車輪、車身清洗幹淨,不得汙染道路路麵;9、按時對作業的裸露地麵進行灑水,超過3個月不作業的,采取綠化、鋪裝或者遮蓋等揚塵汙染防治措施;10、施工工地的出入口、材料堆放區、材料加工區、生活區、主要通道等區域進行硬底化,並按照規定配備噴淋設備等揚塵汙染防治設施;11、施工工地內堆放的砂石等工程材料進行密閉存放或者覆蓋;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應當及時清運,無法及時清運的,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並定時灑水;12、土石方工程等易產生揚塵的工程進行作業時,采取灑水、濕法施工等揚塵汙染防治措施;13、運輸建築土方、建築垃圾車輛,應當采取密閉方式運輸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遺撒造成揚塵汙染,並按照規定的路線行駛。(三)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1、變電站工程(1)在不影響主設備區施工進度的前提下,合理施工組織,在變電站用地範圍內先行修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對施工生活汙水進行處理,避免汙染環境;(2)將物料、車輛清洗廢水、建築結構養護廢水集中,經過沉澱池處理後回用,不得將施工期廢水排入附近水體;(3)不得在水體旁設置施工場地,施工區域設置合理的截、排水溝;(4)合理安排工期,抓緊時間完成施工內容,避免雨季施工。在采取相關水環境保護措施後,變電站施工對周圍水環境造成影響較小。 2、輸電線路工程:為減少施工期廢水對水環境的影響,建設單位應采取如下措施:(1)物料、車輛清洗廢水、建築結構養護廢水集中收集,經過沉澱池處理後回用;(2)塔基主要采用開挖方式施工,不會對水域產生擾動,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對水環境的破壞;(3)施工中臨時堆土點應遠離地表水體,並對堆土進行攔擋和苫蓋;(4)盡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如在施工現場拌和混凝土,應對砂、石料衝洗廢水進行處置和循環使用,嚴禁排入河流影響受納水體的水質;(5)合理安排工期,抓緊時間完成施工內容,避免雨季施工。 (四)施工期聲環境保護措施:1、合理組織施工作業,依法限製午間施工,禁止夜間施工。如因工藝特殊情況要求,需在夜間施工而產生環境噪聲汙染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汙染防治法》的規定,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證明,並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2、減少高噪聲設備集中施工,施工設備合理布置;3、采用噪聲水平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施工機械或采取帶隔聲、消聲設備的機械,控製設備噪聲源強;4、應盡早建立施工圍擋等遮擋措施,減少施工噪聲的影響;5、施工車輛進出施工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時應做到輕拿輕放。 (五)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防治措施:1、對於施工建築垃圾,由施工單位統一收集後,外運至政府部門指定的建築垃圾填埋場處置,不得隨意亂棄;加強車輛保養,防治產生漏油事故,機械出線漏油事故有要立即停工進行檢修,嚴禁繼續作業。2、線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盡量做到土石方平衡,減少棄土的產生。少量的餘方可在基礎回填後的開挖範圍內製作防沉降墊層,既保證挖填平衡,也有利於生態恢複又可控製擾動範圍;拆除產生的廢舊導線由建設單位物資部門回收處理。3、變電站施工區域比較集中,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可集中收集後暫存,定期由環衛部門清運;線路施工屬於移動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員租住當地民房,停留時間較短,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可納入當地生活垃圾收集處理係統。 二、運營期 (一)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防治措施:變電站運行期,沒有產生地表擾動,對生態環境幾乎無影響,建設單位將定期對變電站及周邊綠化進行養護。 本工程架空線路運行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大,不會對區域植物資源造成係統性影響。(二)運營期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為了進一步減緩項目運營期的電磁環境影響,建設單位應采取如下措施:1、變電站站內敷設接地網,將變電站內電氣設備接地,以減小電磁感應影響;2、高壓設備和建築物鋼鐵件接地良好,設備導電元件間接觸部件連接緊密,減少因接觸不良而產生的火花放電;3、變電站內金屬構件,如吊夾、保護環、保護角、墊片、接頭螺栓、閘刀片等均應做到表麵光滑,盡量避免毛刺的出現;4、線路通過提高導線對地高度,優化導線相間距離以及導線相序布置,以降低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5、在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增大架空輸電線路與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的距離;6、加強對工作人員進行有關電磁環境知識的培訓,加強宣傳教育,以減小電磁場對工作人員的影響。加強對居民有關高電壓知識和環保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三)運營期聲環境影響防治措施:1、加強設備的運行管理,減少因設備陳舊產生的噪聲;2、在滿足相關設計規範和標準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導線對地高度,降低線路運行產生的噪聲影響;3、設備選型階段,選取導線表麵光滑,毛刺較少的設備,以減小線路運行產生的噪聲。4、變電站設備選型時,選擇低噪聲設備;5、變壓器基礎采用整體減震基礎; (四)運營期水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110kV變電站值守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回回用於站內綠化,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五)運營期大氣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運營期無大氣汙染物排放。 (六)運營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防治措施:變電站值守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經站內垃圾箱集中收集後,交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根據《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標準》(GB50229-2019)相關規定,總事故貯油池的容量應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設備確定,本工程擬於站內南側建設一座有效容積28m3的事故油池,單台主變壓器油重量約為12.6t,換算(20℃時,ρ=0.895g/cm3)得出體積約為14.1m3,當變壓器發生事故時,事故油經事故油池收集後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不外排。更換產生的廢鉛蓄電池由有資質單位及時回收處理,不在站內暫存。輸電線路運行期間無固體廢物排放。 (七)運營期環境風險防範措施:①站內設置容積為28m3事故油池,具備油水分離裝置;②廢變壓器油、廢舊蓄電池交有資質單位處理。③設置消防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