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廣東省關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的部署,我市高度重視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202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製。按照《梅州市糧食節約減損實施方案》,落實農業生產、糧食儲存、糧食運輸、糧食加工、餐飲消費等全鏈條、各環節的節糧減損要求;市發展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牽頭成立了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等單位參加的市級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專班,有力有序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相關工作。
二是持續做好反食品浪費執法監督。印發實施《 開展餐飲浪費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實施方案》,針對一些領域不同程度存在的餐飲浪費現象,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印發實施《關於建立製止餐飲浪費工作長效機製的通知》,建立製止餐飲浪費工作長效機製;印發實施《開展製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製止餐飲浪費執法稽查工作實施方案》,積極做好反食品浪費執法監督。
三是強化科技對糧食安全的支撐。向省推薦科技創新戰略專項市縣科技創新支撐項目26個,成功獲省資金補助;組織我市56個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深入村鎮一線,鼓勵將科技論文寫在田間地頭,開展新型種養嚐試,實施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水田綜合收益,保障了糧食安全;深入實施技術改造“雙增”行動,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改造方向,完成食品工業領域規上企業技術改造、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節能低碳、創新研發等項目28個,有力推進了現有食品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四是強化糧食儲存環節節約減損。指導企業改善倉儲設施條件,減少儲糧損失,提高儲存保管水平,安排倉儲設施建設相關經費132萬,探索綠色倉儲和綠色儲糧標準化工作,提升現有儲備糧儲存條件、質量及糧食倉儲信息化水平,促進倉儲降耗提質。
五是強化糧食運輸環節節約減損。積極推進交通貨運通道設施建設,推進韓江三河壩至潮州港航道1000噸級擴能升級航道重點項目工程開展前期工作,推動通江達海大通道高質量發展,促進梅州、閩西和潮汕地區的經濟交流,打造對內拓展、聯通海港的“黃金水道”;貫徹落實我市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十四五”規劃要求,完善縣道、鄉道、村道等農村公路網絡,實施縣道網升級聯結工程,推進新升縣道改造,完成農村公路建設裏程631公裏,有力支撐了糧食種植、儲存等運輸需求。
六是強化糧食生產環節節約減損。加強水稻機收損失檢測,通過監測及時了解掌握我市各地機械收割過程中稻穀損失情況,同時加強機收減損技能的培訓和交流,提高農機手的收割水平。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工作,著重抓好紅火蟻、水稻象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與防控,進行科普並指導科學用藥,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目前我市水稻病蟲害損失率小於3.19%,玉米病蟲害損失率小於3.3%。
七是加強節糧減損宣傳教育引導。充分利用網絡宣傳陣地,深入開展以倡導節糧減損為主題的廣告宣傳,刊發各種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相關報道,宣傳相關政策法規,營造“反對浪費,崇尚節約”氛圍。結合第43個“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開展群眾性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宣傳活動,增強民眾愛惜糧食的主人翁責任感;做好動態宣傳輿論監督,大力引導城鄉居民養成健康節約的糧食消費習慣,報道節約先進典型,曝光餐飲浪費現象。倡導市民自覺使用公筷公勺、拒絕餐飲浪費、拒食野生動物等,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將糧食節約教育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組織糧食節約相關主題活動,在食堂建立就餐提醒製度,張貼節約標識,積極引導和鼓勵食堂經營者科學搭配,合理設置菜品及菜量,按需配餐、按量點餐。
八是堅決遏製餐飲消費環節浪費。印發實施《梅州市公共機構綠色辦公實施方案》,推進公共機構反食品浪費工作;加強學校餐飲節約管理機製,落實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措施,對食堂、供餐單位進行全覆蓋的監督檢查,檢查學校食堂1132家;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養宣傳活動81場次,受眾總計50249人次,倡導按需采購食品,充分利用食材。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健全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的工作機製,建立食品浪費抽樣調查機製和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製度,持續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強化科技支撐,依托科技手段提高糧食生產水平以及糧食加工環節方麵的節約減損和循環利用水平,推動糧庫設施升級改造,加大對糧食節約減損科技項目的支持力度,有效提高我市糧食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