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搏app下载安装 辦公廳轉發省民政廳等單位《關於改革創新體製機製健全社會救助體係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12月26日,亚搏app下载安装 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若幹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內容、特色亮點等,並回答記者提問。
《若幹措施》聚焦政策、對象、服務、要素、組織等5個方麵進行創新,涵蓋6個方麵27項內容,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聚焦係統集成、協同高效、弱有眾扶,通過改革創新體製機製,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係,加快形成覆蓋全麵、統籌城鄉、分層分類、精準高效、公平規範、溫暖便捷的具有廣東特色的綜合救助格局。
■對標“政策全覆蓋”,強化有效銜接,
完善覆蓋全麵的低收入人口社會救助政策體係
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省政府連續14年將“提高低保、特困人員等保障水平”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社會救助保障標準保持全國前列,目前已將教育、農業農村、殘聯等12個部門的教育助學資助對象、脫貧不穩定戶、重度殘疾人等18類困難群眾共近490萬人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範圍,及時有效開展常態化救助幫扶,有力保障全省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成員等近160萬名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
為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若幹措施》明確低收入人口的範圍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支出型困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困難人員。
《若幹措施》統籌各項低收入人口救助政策,分層分類實施綜合救助。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的有效銜接。健全困難家庭中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政策方麵,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製和服務救助機製。推進防止返貧幫扶與社會救助政策有效銜接方麵,由政策兜底幫扶的脫貧人口,逐步與通過就業、產業幫扶有能力穩定脫貧的人口分開,實行分類管理。健全急難救助政策方麵,對在廣東省行政區域內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人員,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製,在急難發生地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推進常住人口救助政策方麵,推動建立戶籍地和居住地聯合協查機製,對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實施臨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加強殘疾兒童康複救助,實現持有居住證的殘疾兒童康複救助全覆蓋。完善“物質+服務”救助政策方麵,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及其他困難群眾在心理慰藉、生活照料、康複服務等方麵需求,按需開展生活類、照護類、支持類等服務救助。健全救助城鄉統籌發展政策方麵,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實現標準統一、製度並軌。
■對標“對象全覆蓋”,強化“政策找人”,
優化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和分類處置機製
近年來,廣東通過數字賦能強化主動發現,采取“個人申報+基層走訪+信息監測”等方式,推動“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與“人找政策”相結合轉變。
《若幹措施》明確,要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和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加快建設跨層級、跨地域、跨係統、跨部門的“粵眾扶”綜合救助信息係統。各單位依托“粵治慧”省域治理數字化總平台、“粵省事”平台,及時反饋救助幫扶信息,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鏈”。
要健全經常性走訪摸排機製,縣級民政部門要組織動員鄉鎮(街道)幹部、村(社區)“兩委”成員、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社會工作者、網格員等經常性走訪困難群眾,發現家庭狀況發生變化的,及時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要科學合理設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指標體係,精準監測家庭支出驟增、家庭收入驟減、人口變化等。要加強省級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發揮各級核對機構作用,為相關部門、群團組織精準認定救助對象提供支撐,並逐步向社會福利和慈善幫扶項目等領域延伸。要健全快速響應、分類處置機製,各地民政部門發現低收入人口未納入社會救助範圍但可能符合條件的,要將信息分類推送至相關部門處理,相關部門要及時反饋處理結果。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製應及時研究處理急難個案。
■對標“工作全覆蓋”,強化政策貫通,
健全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的綜合救助工作體係
《若幹措施》提出,由民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依托“粵眾扶”,成立橫向聯動相關部門、群團組織、提供惠民補貼(服務)相關單位、社會力量,縱向貫通省、市、縣、鎮、村五級的綜合救助服務平台。平台集救助政策宣傳展示、救助資源彙聚、社會組織孵化、慈善信息聚集、誌願服務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可視可感的優質服務。
省級平台是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智能調度中樞。市級平台統籌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力量。縣級平台聚焦資源調配,組織議事會商、培育專業隊伍,梳理發布政策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資源清單等。鎮級平台聚焦需求化解,負責項目落地、業務辦理,提供專業化服務。村級平台聚焦“入戶一門、分類識別需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加強探訪關愛,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若幹措施》明確,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完善醫療(含疾病應急)、教育、住房、就業、受災人員等專項社會救助,加強急難社會救助,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做好其他救助幫扶,引導支持開展慈善幫扶。
■對標“要素全覆蓋”“組織全覆蓋”,
健全要素保障機製,強化組織保障
《若幹措施》明確,健全要素保障機製。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製和監督檢查長效機製,明確將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和社會救助所需工作經費納入全省各級財政預算,要求縣級加強聯合督導檢查,確保救助資金真正用到困難群眾身上。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區工作者、網格員、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等組織力量,社會工作者等專業力量,以及社會組織、誌願者、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的作用,深入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並配齊配強社會救助工作人員。
《若幹措施》要求,強化組織保障。強化黨建引領,加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製。健全責任體係,明確地級以上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等工作責任。加強部門協同,加快健全統一高效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製,共同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