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以及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的法治建設有關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全麵落實依法行政為核心,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和法治市場監管為目標,紮實抓好法治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實,積極助力服務梅州經濟發展,取得較好工作成效。2023年,我局沒有出現行政複議被撤銷和行政訴訟敗訴案件,做到嚴格依法行政。現將我局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主要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 主要工作情況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市場監管法治建設工作的落實。
1.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統率全局工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落實“第一議題”製度,組織各級黨組織及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法製建設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列為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重點內容和各黨支部學習計劃,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先後組織4次學習研討交流黨的二十大關於法製建設重大部署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各級黨組織學好用好《論堅持全麵依法治國》《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摘要》等權威輔助讀本,引導黨員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各黨支部利用“三會一課”深入開展憲法、法律法規學習教育。各部門、各單位充分發揮廣東幹部培訓網絡學院、市場監管總局網絡學院等平台作用,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等方式,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向基層延伸、向幹部職工貼近。
2.強化責任落實,狠抓法治建設重點環節。我局嚴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和《梅州市2023年全麵依法治市工作要點》要求,認真落實單位主要負責同誌為推進本局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建設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組織本局相關領導聽取本局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分析和解決法治建設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嚴格落實述職述廉述法“三位一體”考核,在年底將本局主要負責人的個人述職述廉述法情況報送市委依法治市辦。同時,我局在12月底前向市人民政府報告本局開展法治建設工作情況,並將年度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在本局網上進行公示。
3.加強普法工作,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一是領導帶頭,樹立法治工作理念。我局不斷築牢法治工作理念,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為抓手,深化普法、學法、守法、用法等法治宣傳活動,提升市場監管係統幹部隊伍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強全社會公眾法律素質、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二是建立機製,促進普法工作落實。我局將普法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要內容和議事日程,根據上級的普法計劃工作安排,製定《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係統2023年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要點》,並於年底向市普法領導小組報送年度普法工作落實情況工作報告。三是抓培訓,有效提升執法人員法治素養。我局在抓好市場監管專業法律法規學習的同時,突出重點抓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和信訪、投訴舉報業務的培訓學習,專門邀請市行政複議委員會工作人員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以及信訪、投訴舉報業務的專題培訓,促進全市市場監管係統執法人員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四是創新渠道,推進普法成果轉換。我局深入基層組織開展了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法律法規安全知識送法宣傳下鄉活動,真正把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送到鄉鎮、社區、學校、企業。同時,我局注重將執法案例通過媒體以案說法宣傳,截至目前,我局在市級公開媒體發布醫美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典型案例、製止餐飲浪費典型案例、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典型案例三批共17宗。組織“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4·26”知識產權宣傳周、“5·20”世界計量日等宣傳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10000多份,舉辦現場谘詢20多場(次),舉辦培訓班10多期(次)。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作用,營造濃厚的法治輿論氛圍,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得到社會廣泛好評,為全麵貫徹實施市場監管法律法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促進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行政工作有效落實
1.加強執法責任製度建設。我局建立並不斷完善執法責任製度,實現行政執法製度化、規範化、法治化。一是我局率先在全市製定《關於梅州市市場監管領域“四新”經濟實行“觀察期”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出台了15條工作措施,除涉及市場監管領域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四大安全”外,包容扶持“四新”經濟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促進我局包容審慎監管工作的落實。二是製訂《關於推進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包容審慎監管和使用行政指導文書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優化我市營商環境。三是規範行政執法案卷管理。針對市紀委《關於規範案件卷宗歸檔的監察建議》,製定了《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案卷管理製度》,按卷宗管理要求重新整理市局成立以來的一百多宗案件卷宗,並於2023年2月底統一移交市局辦公室(檔案室)負責保管,全麵規範行政執法案卷歸檔管理。四是製定《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回訪製度》,並於8月底組織人員對市局辦理的案件進行抽檢回訪,加強執法人員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案件質量。在工作中共回訪了經營戶15家,總體評價良好,未發現有違法違規執法行為。
2.全麵推行行政執法“三項製度”。一是認真抓好行政執法“三項製度”的落實,我局的行政執法信息全部在廣東省行政執法信息平台上進行主動公示,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全部依法依規實行法製審查。二是抓好運用梅州粵執法平台辦案。根據市委全麵依法治市辦工作要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全麵使用梅州市行政執法信息平台辦案工作的通知》、《關於落實梅州行政執法辦案平台辦案工作情況的通報》等文件,督促我局各業務科室每一宗行政處罰、行政強製、行政檢查事項按程序要求錄入。2023年,我局在“梅州粵執法”平台辦理行政處罰83宗,行政檢查160餘宗,進一步推進無紙化辦案工作,有力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促進公平公正文明執法。
3.認真做好法製調研工作。為認真落實省、市政府關於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工作要求,我局認真組織對市場監管領域包容審慎監管工作進行調研,通過走訪企業、對各縣(市、區)局實地調研等方式,形成了《關於探索完善市場監管領域包容審慎監管方式的調研報告》,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可行性參考。
4.加強合法性審查監督。我局高度重視發揮法規部門內部合法性監督把關職能,做好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和行政處罰案件的法製審核工作。2023年共審核行政處罰案件60多宗,發現和糾正存在問題300餘處,經審核的案件均未出現行政複議被撤銷和行政訴訟敗訴案件,較好做到依法行政。
5.認真做好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和聽證工作。2023年,我局行政複議案件1宗,市複議委員會依法駁回申請人的複議請求。行政訴訟案件1宗,一、二審法院均維持我局行政行為,取得勝訴。聽證案件1宗在辦理中,依法作出減輕處理。
6.加強法律顧問製度建設。我局按照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不斷建立和完善法律顧問工作長效機製,聘請律師為本局的常年法律顧問,為本局的重大行政執法決策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提供法治保障。2023年,顧問律師為我局重大決策事項及行政處罰案件提供法律服務20餘件,有效發揮法律顧問“參謀”“助手”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監管依法行政水平。
(三)創新方法舉措,落實法治市場監管工作目標
1.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探索“極簡審批”改革。一方麵加強“政銀合作”,實現商事登記服務向工行梅州分行25個網點延伸,借助銀行機構網點多、渠道廣、服務優的優勢,為投資者提供市場主體準入登記“一次辦、就近辦、多點辦”服務,切實解決營業執照辦理與銀行基本賬戶開立以及相關金融業務“兩頭跑”問題。與建行、農行、交行磋商推動拓展合作銀行範圍。另一方麵推行商事登記領域“極簡辦”。按照市深化“雙百”工作方案和推行亚博网址链接 “極簡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聯合七個職能部門製定印發了《梅州市推行商事登記“極簡審批”改革行動方案》,圍繞市場主體登記全生命周期,從設立、變更、注銷登記等環節提出13條切實可行的任務清單,推行“容缺登記”“一人審核製”“歇業備案”“代位注銷”等改革措施,進一步提高商事登記便利度和服務水平。據統計,梅州市共登記經營主體36.4174萬戶(其中企業6.4553萬戶,個體戶29.4885萬戶,農專社0.4736萬戶),比去年同期34.11萬戶增長6.7%。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約94戶(以常住人口387.23萬人計算)。二是大力推動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始終把監管執法作為重要職責,聚焦市場監管重點領域,完善監管措施,提升監管能力,著力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強化重點案件查辦,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製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積極開展製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製競爭執法專項行動。完成《2023年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情況報告》總結,到目前我市審查增量文件133份,其中修改調整3份;存量清理文件111份,其中修訂廢止 30份,有關單位均按要求整改落實,有效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了我市的營商環境。
2.優化和改進監管執法機製。一是大力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實施柔性執法,製定了《關於推進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包容審慎監管和使用行政指導文書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關於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和市委有關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新型監管方式。二是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運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結果按照年度計劃規範開展抽查工作,今年全市共發布抽查計劃1675條,檢查對象10279戶(次),其中,市場監管係統共發布抽查計劃583條,抽查各類市場主體6269戶,開展部門聯合抽查發布抽查計劃306條,共檢查對象856戶,檢查結果公示率達到100%。我局在全市市場監管係統的企業登記事項、公示信息雙隨機抽查創新檢查方式,模式從“閉卷考”向“開卷考”轉變,做到“執法先普法,檢查先自查,信任不放任”,讓市場主體從“要我完善”到“我要完善”的意識轉變,實現“零接觸、無幹擾”的檢查,形成政府管理,企業自律,社會共治的新格局,從而提高企業守法自覺性,提升監管部門執法效能,樹立監管部門的新形象,受到企業讚譽。三是高標準、高效率推進知識產權工作。2023年,我局率先在全省掛牌成立“梅州市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完成綜合服務平台上線、專家入庫、電商企業入駐等十大係列工作,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產業穩步開展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工作。順利舉辦主題為“培育梅州蘇區高價值知識產權,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區建設”的全省首個集專利與商標一體的首屆梅州市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布局大賽。灣商賽組織工作得到省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助推“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新建商標品牌指導站1個並有序開展商標服務工作。穩步推進“梅州金柚”、“留隍枇杷”、“蕉嶺金桔”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注冊工作。建立了“地理標誌+企業+電商”合作模式,聯合梅州日報、市電商協會、客都文旅農創公司開展8場次直播帶貨活動,助力產業發展規模提升與鄉村振興。舉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共5場次,麵對麵服務企業達300多家。新增3家市級銀行合作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已與8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主要銀行全覆蓋參與知識產權金融工作,達到本地銀行參與率全省領先目標。聯合平安財險公司首次發行知識產權保險共10個險種,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積極部署開展2023年“清源”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行動、“護航2023”新會陳皮專項行動等各類商標、專利、地理標誌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知識產權案件179宗,涉案貨值3000多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8宗,有效遏製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現象。加強與贛州、龍岩等省際交界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交流協作,建立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機製,構建協同保護格局,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3.牢牢守住“四大安全”底線。持續加強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全市“四大安全”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麵,聚焦高危品種、敏感領域、重點食品、傳統生產工藝食品以及食品產業園區建設等重點和風險點,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四個最嚴”攻堅年行動,組織開展集中整治食品藥品安全突出問題和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百日行動”,做好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的收尾工作。一是在食品生產環節:開展小作坊規範提升三年行動,督促各地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核發酒類小作坊登記證,加強對食品小作坊生產條件改造的幫扶服務;組織全市每月第一個工作日開展食品生產環節“濕粉統一查”行動;開展對全市7家醬醃菜生產加工企業約談,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二是在食品流通環節:開展緩解體力疲勞(抗疲勞)功能保健食品風險隱患排查工;繼續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持續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工作。三是在餐飲監管環節:開展為期3個月的製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開展春秋兩季學校食堂和向學校供餐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100%全覆蓋檢查任務,並加強校外供餐單位監管;開展“餐飲具清洗消毒”抽查檢查;加強農村宴席食品安全監管、做好省第三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廣東賽區、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及客家美食周、足球邀請賽、梅州馬拉鬆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全麵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四是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方麵: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積極穩妥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不斷夯實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製,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地落實。在重點工業產品監管方麵,使用“廣東產品質量監管係統”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提高工作的嚴謹性、科學性,對產品抽查不合格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後處理,對產品嚴重不合格企業進行處罰;強化重點監管產品監管,成品油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率為2.18%。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方麵,開展小型鍋爐、氣瓶、長輸管道、大型遊樂設施、客運索道等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深化城鎮燃氣相關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快開門式壓力容器專項排查治理工作。持續深化電梯安全監管,電梯確權率和電梯安全公眾責任保險覆蓋率保持98%。創新氣瓶安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大數據先發優勢,搭建互聯網+智慧市場監管平台,依托氣瓶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智慧攝像頭,全市32家液化石油氣燃氣氣瓶充裝單位實現“全鏈條”“全覆蓋”“一體化”“實時”氣瓶質量安全追溯管理。
4.嚴抓藥械監管工作,全麵防範藥械監管風險。
(1)強化藥品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屬地管理責任。一是加強機製建設。出台了《梅州市全麵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和《梅州市全麵加強市縣藥品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印發了《梅州市食品藥品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工作規則和專題會議製度及其辦公室工作規則的通知》和《梅州市食品藥品安全重大事項督促落實辦法》《梅州市藥品安全責任約談暫行辦法》,為推動梅州新時代藥品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製度保障。二是壓實屬地責任。將藥品安全責任考核列入市委、市政府考核計劃,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落實年度藥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考核成績作為當年度市對縣平安建設的考評成績,有效推動藥品安全黨政同責落實落地。
(2)強化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堵塞藥品安全監管漏洞。一是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開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為契機,全麵排查“兩品一械”安全風險隱患。今年來,共檢查藥品生產企業34家(次),發出責令改正8份,告誡書15份。檢查藥品批發企業58家次,零售連鎖總部14家次,零售企業1611家次,網絡銷售企業297家次,立案225宗,采取約談、限期整改措施447家。完成全市疫苗配送的疾控機構全覆蓋檢查,檢查接種單位155家,采取約談、限期整改措施12家。檢查醫療機構1240家,采取約談、限期整改措施161家,立案7宗,通報衛健、醫保部門數量23宗。檢查化妝品生產企業5家,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2份,經營企業2127家次,發出整改通知234份,查處案件45宗,罰沒金額40.67萬元。檢查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1家(次),經營企業870家(次),使用單位480家(次),給予限期整改121家,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2宗,罰沒款26.12萬元。二是加強檢驗監測能力建設。市食藥檢所目前具有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共722項參數。對標《廣東省藥品化妝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標準(2021-2025年)》,藥品儀器設備和參數覆蓋率均達100%,化妝品儀器設備覆蓋率90%,參數覆蓋率達99.6%。2023年12月2日至3日,市食藥檢所順利通過CNAS現場評審,成為全省首家申請並通過CNAS實驗室初次評審的地市級檢驗所。三是完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係。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合作,建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每月通報製度和年度表彰製度,搭建哨點監測平台,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報告覆蓋率達到100%,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同時,我市建立健全藥品安全事件應對機製,製定完善了藥品(疫苗)、醫療器械、化妝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著力提高應對藥品突發事件的能力。
(3)強化服務發展能力建設,助推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業務培訓。市市場監管局製定了年度幹部教育培訓計劃,舉辦“市場監管講壇”活動,設置了《藥品化妝品法律法規及監管要點》《醫療器械監管業務》專題講座,分別由相關科室負責人登台授課,促進業務融合。同時,加強對鎮(街)市場監管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全麵提高市場監管隊伍履職能力。二是依職權開展藥品經營許可、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化妝品許可備案工作。市市場監管局全麵推行藥品經營許可事項標準化“二次統籌”,推動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進一步提升亚博网址链接 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繼續積極指導各縣級市場監管局開展經營乙類非處方藥改革試點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共有42家連鎖便利店獲得乙類非處方藥的《藥品經營許可證》。三是支持監管和檢驗檢測等人員取得省級檢查員資格。2023年我市係統推薦藥品流通檢查員遴選13人,化妝品生產檢查員遴選2人,醫療器械生產生產檢查員遴選2人;共推薦25人次檢查員給省局檢查中心參考使用。四是深入推進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2023年5月省藥品監管局、梅州市政府和興寧市政府簽訂了《推動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服務方式,助力興寧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6月30日省藥監局將“興寧市醫療器械產業園”列入重點地區創新服務名單。我局在解決產品注冊申報、產業政策激勵、質量管理體係完善等方麵給予企業幫扶,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5.著力強化市場監管執法。全麵加強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始終把保安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守好市場監管領域疫情和安全底線。據統計,2023年全市共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837宗,共結案2610宗,案值3596.93萬元,罰沒金額1571.62萬元,共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案件32宗,大案要案6宗(50萬元以上),打掉製假售假窩點4個,其中有4宗案件被省局、省藥監局列入全省督辦案件,2宗案件列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典型案例(茶葉、鐵拳),2宗被列為省市場監管局公布典型案例(茶葉2宗)。市局共立案99宗,結案78宗,案值1643.71萬元,罰沒金額400.17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2023年,我局雖然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麵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方麵還不夠,學習方式不夠豐富,與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在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方麵還存在思想認識不足,執行不到位,執法信息錄入不及時、不全麵,執法業務部門對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台的操作使用思想上存在怕麻煩,有顧慮的情況。
三是行政裁量權基準製定和管理辦法還不夠完善。目前執行的《藥品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我市基層執法人員普遍認為新《藥品管理法》的處罰起點極重,涉藥違法行為一經查實,案件起罰點基本是10萬元起步,在經濟相對落後的梅州地區,要完全執行新《藥品管理法》的處罰規定,普遍麵臨困難,由此導致基層各縣的處罰標準不一致。建議省、市要進一步加快出台食品和藥品等的行政裁量權基準製定和管理辦法,細化具體的尺度和標準,規範和約束行政裁量權。
四是在落實基層執法監管職責上與當前法治建設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基層監管人員嚴格執法的責任意識有待增強。尤其是鎮級綜合執法改革帶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未能形成有效的破解辦法,縣級市場監管部門涉及市場監管的職權事項未有效下放,存在不少監管風險和矛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強法治宣教培訓。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認真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統領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促進我局法治建設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二是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三項製度”重要性的認識,製定和完善具體規定,全麵抓好行政執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促進公平公正文明執法。
三是加強執法專業隊伍建設。進一步樹立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加強學習培訓,樹立法治工作思維,提高應對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管理,做好行政執法人員教育、培訓工作。
四是認真抓好“2021-2025普法規劃”工作的落實。要按照“2021-2025普法規劃”工作要求,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製。進一步豐富普法宣傳內容,拓展普法宣傳平台,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以案釋法、科普與普法相結合等方式,圍繞“四大安全”監管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抓好全市係統和社會公眾的普法工作。
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