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華縣轉水鎮黃龍村,有一位退役軍人紮根行醫36年。他的醫德醫術有口皆碑,他就是在2007年榮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2019年榮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和“最美退役軍人”的鍾漢清。
放棄高薪工作
成為鄉村醫生
春節以來,鍾漢清接完診,背上藥箱,拿上登記簿,戴好口罩,又踏上了他熟悉的村道。除了給村裏人開展健康檢查、做好健康登記,鍾漢清還和村鎮幹部、誌願者一同到村民家中進行防疫宣傳,並利用村裏的鄉親群轉發溫馨提示,得到了村民們的積極響應與支持。他還自掏腰包,和兩個兒子輾轉尋找防疫物資,為村民免費發放口罩、消毒藥物、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衝劑、清開靈衝劑等一大批物資。
1984年,鍾漢清告別軍旅生活回到家鄉,找到了一份薪資較高的工作。就在他準備去報到時,一位老鄉病重,村裏無法救治,隻能送往縣醫院。但黃龍村身處大山,交通不便,大家把老鄉送到縣醫院時,老鄉已經生命垂危,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對鍾漢清的觸動非常大。深思熟慮後,他放棄了縣城醫療機構的工作,回到了黃龍村,拿出身上僅有的300元開了一個衛生站,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鄉村醫生要有全科醫生的本領,跟我在部隊醫院學的醫學知識不太一樣,以我當時的能力根本不能勝任。”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鍾漢清白天給患者看病,晚上挑燈夜戰準備自學考試,經常是淩晨兩點鍾才熄燈睡覺。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他拿到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畢業證書。但是鍾漢清依然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不斷琢磨,增進本領,成了村民們信得過、離不開的靠譜醫生。
紮根農村36年
備受村民信任
鍾漢清紮根黃龍村36年,接診的病人數不勝數。他一直堅持為特困戶、低保戶、殘疾人免費治療,對經濟有困難的患者采用減免醫藥費或先治病、後付費的方法。這樣的醫德讓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來找他治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鄰村村民也找上門來。衛生站每天接診人數多達幾十甚至上百人,晚上出診也是家常便飯。鍾漢清的女兒鍾豔萍說:“家裏人早餐午餐都是湊不到一起吃的,也就晚上能坐在一塊兒吃飯,有時候吃著吃著,爸爸又給人看病去了。”
除了出診,鄉村醫生還承擔著大量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了防病於未然,鍾漢清和同事們對轄區內的村民們逐一建立健康檔案,並對16個重症精神病人進行重點監管,對300多個高血壓、糖尿病人定期檢查,指導服藥……
村民們對鍾漢清的信任,使他能夠順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今年過年接診的病人不多,但凡遇到發熱、咳嗽現象的村民我都會勸導他們到發熱門診檢查。村民們還是比較信任我的,積極配合檢查,自覺在家隔離。我也會繼續留在戰疫一線,守護好鄉親們的健康,以實際行動回饋鄉親們的信任和厚愛。”鍾漢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