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工作動態 我市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方式方法,深化雙擁共建成果——雙擁花開滿客都 軍地攜手譜新篇
我市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方式方法,深化雙擁共建成果——雙擁花開滿客都 軍地攜手譜新篇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1-13 09:00:28   瀏覽:-
字號:


圖片

我市舉辦國防主題書畫攝影展,展示新時代軍人風采、雙擁成效。(連誌城 攝)

圖片

2023年9月 ,又一批有誌青年參軍入伍。(連誌城 攝)

圖片

  現役軍人參加梅江軍地聯誼活動。(梅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圖片

  武警官兵在轉移受強降雨影響的群眾。(武警梅州支隊供圖)

圖片

雙擁主題公園讓市民在休閑之餘也能接受國防教育。(吳騰江 攝)

       走馬梅州各地,可以看到不少雙擁“印記”:1個市級雙擁主題公園、4個縣級雙擁主題公園、6條雙擁街、1個“八一訓練場”,以及隨處可見“軍人優先”“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等標識;38家A級景區推出軍人入園優待措施;全市首家雙擁定點共建醫院——梅州鐵爐橋醫院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先掛號、優先就診、優先取藥、優先住院和自費費用給予優惠的服務……

梅州是著名革命老區,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迭,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方式方法,營造軍愛民、民擁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良好局麵。

       軍民融洽一家親

       2023年中秋來臨前,由梅州市雙擁辦、梅州市退役軍人紅梅誌願服務協會、梅江區老兵誌願者服務隊主辦的“花好月圓慶中秋,擁軍優屬情更濃”駐梅部隊軍人家屬慶中秋活動在梅城舉行,50名駐梅部隊家屬代表歡聚一堂,感受客家人過中秋的習俗。此外,梅州市關愛抗戰老兵誌願者協會的誌願者們分批看望老兵,為他們送去月餅和祝福。

       這些並不是特例。我市不斷強化社會力量作為雙擁工作“新引擎”,先後成立梅州市關愛抗戰老兵誌願者協會、梅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梅州市退役軍人紅梅誌願服務協會等社團組織,擴大擁軍“朋友圈”,開展“雙百擁軍行”“紅梅”誌願服務等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活動,推動雙擁工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

        今年3月11日,梅州市退役軍人紅梅誌願服務協會組織退役軍人親子家庭、退役軍人誌願者開展“植此青綠”盆栽種植活動;5月,梅江區舉行“雙擁親子行·情暖母親節”雙擁主題活動,獻禮軍嫂媽媽;8月14日,“情暖老兵·紅梅助學”2023年助學金頒發儀式在梅城舉行,活動共向17名退役軍人直係親屬發放助學金……我市各項擁軍活動層出不窮,在關心關愛駐梅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的同時,邊防戰士們也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去年,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情係邊海防·千裏送溫情”活動,由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公司捐贈價值70萬元的2萬份預製菜“興寧鴿”運往西藏,將印有“廣東省梅州市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向守衛海疆的人民子弟兵學習致敬!獻上新春祝福!”的600盒刺梨汁和875份梅州特產禮盒送達邊海防部隊,向邊海防部隊官兵送上“全國雙擁模範城”梅州人民的深情牽掛和暖心情誼。

        市委、市政府一直將雙擁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工作要點,不僅成立市、縣兩級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黨委議軍、定期走訪慰問、雙擁會商等工作機製,支持部隊各項建設,建設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完成各項軍供保障任務。同時,組建9支年輕化、專業化、涵蓋各行各業的擁軍支前隊伍,並開展業務培訓,推進擁軍支前應急應戰工作。


圖片

  武警官兵在轉移受強降雨影響的群眾。(武警梅州支隊供圖)

        把駐地當故鄉的人民子弟兵一直踴躍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人民有困難時,他們義不容辭主動出擊、向險而行。今年2月,梅州軍分區兩名軍人驅車經過梅城八一大道時,發現一名路人摔倒在地,主動問詢幫助受傷群眾,在救護車輛抵達現場後悄然離去,直至傷者女兒將一封感謝信送到梅州軍分區尋人時才發現他們的義舉。9月初,受台風“海葵”影響,我市多地出現連日暴雨,部分鎮村不同程度受災,武警梅州支隊官兵聞令而動、火速馳援,以實際行動踐行“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擁政愛民模範”龔學武自掏腰包,為各卡口值守的工作人員送上夜宵……2020年以來,駐梅部隊共出動官兵1萬餘人次,支持重大經濟項目建設,參加抗洪搶險、撲滅山火、重大活動安保等急難險重任務。

        “三後”難題無憂愁

         國家的和平與安寧,不僅有現役軍人的值守,也有退役人員的支撐。“後路、後院、後代”是軍人們關心的三大問題。我市著力推動解決軍人“後路”“後院”“後代”問題,讓軍人們無論是在服役期間還是在退役之後,都不為“後院”分心、不為“後代”憂心、不為“後路”擔心,全身心投入國防和軍隊建設。

        9月21日上午,2023年秋季退役軍人暨軍嫂專場招聘會在梅城劍英體育館廣場舉行,吸引大批退役軍人求職者、軍嫂等現場參與。截至當天12時,招聘會共收到542份簡曆,56名退役軍人求職者初步達成就業意向。在現場,這些退役軍人手持培訓結業證書和簡曆,這是他們參加適應性培訓的成果。“我之前是一名海軍士兵,生活環境相對封閉,所以回到地方後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從參加適應性培訓到招聘會,安排緊湊有序,有助於快速轉變觀念,盡快融入社會。”今年9月退伍返鄉的萬利吾說。事實上,為助力退役軍人實現不同“戰位”轉變,更好適應地方,我市先後組織3000多名退役軍人通過適應性培訓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共開展29期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和電子商務等10多個專業為主的短期技能培訓,858名退役士兵實現“培訓即就業”。

        梅州是優撫安置大市,麵對繁重的安置任務,各級各相關部門團結一心、不講條件、不提要求,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克服困難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著力完善退役軍人移交安置工作機製。堅持退役士兵、士官兩手抓,一方麵持續推進陽光安置,精準匹配退役軍人安置意向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全麵拓寬安置渠道,提升安置質量,2020年以來接收安置的退役軍人實現100%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實現了部隊、接收單位、退役軍人“三滿意”;另一方麵,緊抓退役軍人密集返鄉報到的節點組織專場招聘會,為退役軍人求職搭建橋梁,並積極開展技能培訓。2020年以來,全市已舉辦40餘場專場招聘會,幫助大批退役軍人就業。針對想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我市也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累計發放退役軍人創業補貼1400多萬元;建立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為有意者提供指導。

        我市始終把軍人子女的教育問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將保障軍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為解決軍人後顧之憂、彰顯社會尊崇的重要一環。為保障既要讓軍娃“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我市不斷修訂完善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細則,保障軍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軍人子女在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根據自身意願,安排入讀教學質量較好的幼兒園和學校。

        關心關懷好軍嫂,既能穩定軍人家庭,更能穩固一個戰鬥堡壘。我市從方方麵麵關懷關愛軍嫂,製定《梅州市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辦法》,有效解決駐軍隨軍家屬就業問題;落實未就業隨軍家屬待業生活補助,解決部隊官兵後顧之憂。

我市在關愛關心離休幹部、關愛困難退役軍人方麵也不遺餘力。近年來,我市已投入資金對光榮院、軍休所進行提升改造;幫助退役軍人申請應急救助資金,幫助困難退役軍人家庭550戶。

       擦亮“家底”氛圍濃

       遇困境有救助、進景區有優待、到雙擁定點共建醫院有專屬優惠……我市持續弘揚雙擁傳統,營造良好的雙擁氛圍。

        今年8月2日,梅江區人武部聯合梅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鎮(街道)組成慰問組,敲鑼打鼓前往3名現役軍人家中,為軍屬送去立功喜報,著力營造“一人立功、全家光榮”的濃厚氛圍。“我的兒子在部隊服役16年。在此期間,他刻苦訓練、努力學習,自身的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也多次獲得表彰,非常感謝部隊和組織長期以來的關懷。”在軍人鍾嘉家裏,他的家屬拿出了一遝喜報,高興地與送喜報小分隊分享。

        一張立功喜報,是軍人個人榮譽的象征,同時也見證著我市雙擁工作的穩步提升。近年來,我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雙擁工作,通過送喜報、走訪慰問等形式,激勵現役軍人在部隊建功立業,激發廣大群眾愛國擁軍的熱情,充分調動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

        我市還不斷擦亮支持雙擁的精神內核。作為革命老區,梅州紅色底蘊深厚,注重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出台了《梅州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成立了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機構,不斷推動公祭場所提質改造和烈士紀念設施修繕。

       此外,我市還積極探索“退役軍人服務站+雙擁”工作機製,延展服務覆蓋麵;組織國防教育進校園等活動,讓廣大師生對國防對軍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年初,我市有4所學校獲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