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受強降雨影響,我市平遠、蕉嶺、大埔、梅縣等地受災嚴重。災情發生後,廣大退役軍人積極響應號召,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下,迅速參與到防汛搶險救災第一線,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當先鋒、作示範,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用一艘鐵皮船與洪水賽跑
6月16日下午,受持續性強降雨影響,平遠縣差幹鎮差幹村的部分沿河道路被洪水淹浸。由於水位上漲速度迅速,不少村民來不及轉移到安全地區,被困家中。
差幹村村民,今年60歲的謝省傳是一名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是他的精神信仰。麵對緊急情況,他當下決定,向同村村民借出了一條平時用於捕魚打撈的鐵皮船,與侄子謝淼揚一起,挨家挨戶營救轉移被困人員。
叔侄兩人用一條鐵皮船,一槳槳劃出了一條“希望通道”。他們的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陸續轉移出來了40多名受困群眾。縣救援隊到來後,已經連續奮戰長達6、7個小時的他們,沒顧上休息轉頭便又忙著安置轉移的村民直至淩晨3點。
“謝淼揚好樣的!”“為謝省傳點讚!” 如今,差幹村的洪水已經退去,謝省傳叔侄二人連夜救下40多名鄉親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倍受村民讚頌。
椅子做擔架,抬出一條生路
6月17日10時,蕉嶺縣長潭鎮長東村幹部和群眾在山裏找到受傷的務工人員。原本在周邊小水電站工作的他們,打算撤離至村裏安全地帶,無奈被困在半路。
受暴雨的影響,蕉嶺縣長潭鎮長東村斷電、信號中斷。村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賴生華立馬用衛星電話聯係到長潭鎮,決定由村裏負責將傷者送出村。同時,鎮上緊急調派醫護人員就近作為接應。由於受傷人員行走不便,賴生華和前來的幹部群眾便在就近找到一椅子做成擔架將其抬回到村裏。
“大家都沒有喊累,時不時還安慰受傷者不要擔心。”退役軍人賴裕金說,簡易的擔架,由四個人輪流抬著,前麵有人負責清理道路。曆經5小時,徒步6公裏,他們將安全將受傷者交給醫護人員。
“這個時候大家才感覺到累,覺得後怕。”賴裕金說,當看到傷者安全就醫且沒有大礙的時候,他們的累,又非常值得。
退役軍人誌願服務力量馳援一線
災情發生以後,各地迅速集結退役軍人誌願服務力量,投入到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中。
梅縣區北部山區爆發洪澇災害,部分鎮村處於斷電失聯狀態,情況危急!梅縣區第一時間派出以優秀退役士兵為主力的應急大隊,共計50多人,帶上救援裝備前往災害前線鬆源鎮進行搶險救援。據統計,梅縣區參與搶險救災的退役軍人有228人,安排到鬆源、鬆口、白渡等7個鎮進行搶險救災,救援轉移群眾1138人。
大埔縣高陂鎮受災嚴重。大埔縣人武部抽調民兵90人,其中包括30名退役軍人,組成救援誌願隊,緊急前往高陂鎮等受災地區參與救援工作。在搶險救災行動中,退伍老兵們長時間泡在水中,有些人盡管膝蓋舊傷複發,疼痛難忍,但仍堅持奮戰在救援前沿,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的使命與擔當。據統計,大埔縣有96名退役軍人到高陂、茶陽、大麻、三河等鎮,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開展救援受困人員、轉移群眾、災後重整等工作。
退役軍人紅梅誌願協會興寧市水口小分隊參加平遠抗洪搶險供電搶修。
同舟共濟,奉獻愛心,展現老兵擔當
洪水無情人有情,廣大退役軍人也紛紛伸出援手,向受災地區捐贈資金、物資和生活用品。
蕉嶺縣新鋪鎮地處石窟河下遊且地勢低,為蕉嶺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在了解災情後,蕉嶺縣退役軍人紅梅誌願者協會會長李宇東第一時間向新鋪鎮捐贈了100箱礦泉水用於防汛救災。
蕉嶺縣太乙崇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威是一名退役軍人,災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組織公司配餐中心進行配餐,在當天晚上送出1000份肉丸湯到災區。據統計,太乙崇光公司送出14160元產品價值的食品、2300件物資馳援災區,以實際行動展現責任與關愛。
梅州市退役軍人紅梅誌願服務協會送出價值9920元的米、粉、麵等物品,捐贈給平遠縣受災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