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基層治理添動力!大埔縣這樣“治”出群眾滿滿幸福感...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08-25 11:13:38  瀏覽:-
字號: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近年來,大埔縣積極落實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主題,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係,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基層治理水平穩步提升,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微改造實現民生大改善

  “以前我們小區裏的市場門口比較亂,汽車、摩托車亂停放,地麵也不平整,環境不是很好,自從小區微改造實施以來,不僅路麵變平整,環境也變得更幹淨了。”家住湖寮鎮龍山市場小區的居民張先生談起社區近期的變化,心中滿是幸福感。

  據了解,龍山市場小區有住戶680多戶,出入口有10個,屬於開放式小區。“該小區主要存在無物業管理、居民參與小區自治管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龍山小區黨支部書記羅海華說,小區不僅人口多,流動性也大,之前小區的衛生、治安等事務全部由城西社區居委會承擔,如要實現社區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力量明顯吃緊。

  為切實解決龍山市場小區存在的問題,引導住戶積極參與小區自治,2020年,大埔縣委政法委聯合縣城綜局、湖寮鎮黨委、湖寮鎮城西社區居委等單位多次到龍山市場小區實地調研,開展摸底調查,並對該小區進行“微改造”。

經過“微改造”,龍山市場小區麵貌煥然一新。(受訪者供圖)

  一方麵,龍山市場小區積極探索“黨建+治理”新模式,籌備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投入17.68萬元打造集社區聯絡服務點、小區黨支部辦公室、黨員學習活動室、居民自治議事室、小區視頻監控調度室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龍山小區黨群之家”。

  “目前,我們小區共推選出16名‘棟長’,同時引進物業公司規範管理小區,推進居民自治管理、強化小區秩序管理。”羅海華說,去年11月,龍山小區支部委員會成立後,便推行“網格員+樓長製”,組織“棟長”認真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並及時反饋解決情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龍山市場小區安裝了平安視頻監控係統,並將監控圖像接入社區服務聯絡辦公室。(受訪者供圖)

  “前段時間小區的一處圍牆坍塌了,我隨即到小區的黨群之家反映情況,小區的黨員幹部馬上就趕去現場落實,幾天時間就修繕好了,我覺得非常好。”小區居民張先生說道。

  另一方麵,大埔縣委政法委投入335萬元對小區周邊環境進行“微改造”,完善柏油路鋪設、停車位劃線、雨汙分流、智慧停車場等硬件設施建設,改善了小區“髒亂差”現象,麵貌煥然一新。同時在小區出入路口安裝人臉識別智能監控係統,樓梯口安裝門禁係統,保障居民住宅安全。

  “黨建做得好,可以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有助於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羅海華說。

  近年來,大埔縣聚焦“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主題,更多村(社區)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提高辦事效率進而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

  議事日議出群眾幸福感

  “有什麼事提出來,在‘村民議事日’上聊一聊,沒啥解決不了的。”這是大埔縣洲瑞鎮南村村村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村民議事日”,是南村村村民交心談心、提出建議、解決矛盾的有效平台,它充分調動起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彙聚起了鄉村治理“大合力”。自2020年創設以來,“村民議事日”便深受村民好評。

“村民議事日”是南村村村民交心談心、提出建議、解決矛盾的有效平台。(受訪者供圖)

  “以前這裏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現在建成了廣場,還有休閑長廊、綠道和荷花池,村民們走在這裏心情都更好了。”談起村裏的景觀升級改造工程,村民吳秋霞豎起了大拇指。2020年,南村村計劃對這處景觀進行升級改造,但在改造之初需與村民協商讓出地方。“提升村容村貌是一件對村民利好的事情,但牽扯到村民自身的利益,也有部分人反對,怕土地讓出來後,使用權便不再屬於自己。”南村村黨支部書記餘利福告訴記者,針對部分村民提出的疑問,村裏召開了第一場村民議事會,對土地界限問題給出了明確答複,並帶著村民到現場指認了各自的地界。經過村民認可後,景觀改造項目順利開展。

通過“村民議事日”,南村村村民紛紛主動出讓自家土地,支持村裏景觀升級改造,共建美麗家園。(圖片來源:掌上梅州  高訊 攝)

  “以往村民反映問題,往往是各有各的理,我們當個中間人,兩頭受擠。”餘利福說,2020年,村黨支部便提出創新性推行“村民議事日”,讓大家有問題就坐下來協商解決,讓村民都有發言權,經討論後再形成決議。

  於是,南村村黨支部在村委會騰出一間會議室,根據農村工作和群眾生產生活實際,設定“村民議事日”,堅持每月開展。“議事日當天,村幹部、村民、黨員和村民理事會代表等都會參加,以幹群‘麵對麵’、民意‘零距離’的方式,讓黨員群眾公開議、公開評、公開表決,推進民主決策。”餘利福說。

  據介紹,在“村民議事日”上未能即時解決的事項和收集的意見建議都會建立工作台賬,並按照難易程度確定辦結時限,逐項逐條抓好落實,“原則上當月議的事當月辦結或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在下月活動上向群眾通報辦理情況,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餘利福說。

  兩年多來,通過“村民議事日”,環境整治、矛盾糾紛等村級治理的“大小事”得以解決。南村村利用“村民議事日”這一有效載體,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推進基層民主基層實踐,基本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訪”目標。

  “村裏13個村民小組均建立了‘百姓議事’微信群,引導群眾廣開言路,大到政策落實、小到鄰裏糾紛,都可以在群裏提出建議或訴求。”據駐村幹部楊暢生介紹,為確保“戶戶都知曉、家家有征詢”,村“兩委”幹部堅持走動式上門問“事”。此外,村黨支部還積極聯係村民理事會,傾聽群眾集體呼聲,收集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建議,讓一項項與村民息息相關的民生事項得以在“村民議事日”解決。(記者洪國棟 特約記者餘灝 羅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