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羅崗鎮霞嵐村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紅色堡壘打造霞嵐治理新範本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12-28 09:10:44  瀏覽:-
字號:

  村裏有名的“癩痢頭”主動清掃村道,路燈壞了村民自己掏腰包悄悄地修好,老人兒童主動參與到反電信詐騙宣傳中……在興寧市羅崗鎮霞嵐村,村民主動參與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情況不勝枚舉。作為羅崗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的試點,霞嵐村打造了鄉村治理新範本。

  小積分激發履職大活力

  霞嵐村的老黨員練宏清有個習慣——定期清點自己的黨員積分。“這些積分全是我履行黨員義務和參加誌願活動掙的。”練宏清說。

  霞嵐村是羅崗鎮的大村,有1094戶4451人。“要把霞嵐治理好不容易。”當地幹部群眾普遍都有這種感慨。今年初,在鎮黨委的指導下,霞嵐村黨總支率先建立黨員積分製,製定評價考核手冊,激勵黨員發揮帶頭作用,參與基層治理。

  評價由基礎分和附加分組成。基礎分為黨員的義務,附加分為參與誌願服務、調研學習等。另外還對參與賭博、造謠傳謠、越級上訪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積分作為年底民主評議黨員和黨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村黨總支對積分靠前的黨員進行表彰,提高黨員榮譽感。村黨總支每年還與黨員簽訂一次公開承諾書,每名黨員自願提出公開承諾事項。同時該村在黨員家門口懸掛“黨員之家”牌匾,督促和激勵黨員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

  黨員積分製在黨員中樹立了“多勞多得”的導向,形成正向的激勵機製。霞嵐村80多名黨員一條心,“小積分”激發履職“大活力”。黨員自發門前三包帶動村民參與保潔工作,就連“銀發黨員”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如老黨員練宏清主動報名成為核酸檢測誌願者;袁滿英創作尊老愛老的小品到各片區表演,傳播文明新風;黃進娣利用跳廣場舞,當政策宣講人;村裏380多畝撂荒耕地通過黨員“老叔公”上門做工作,全部實現複耕複種。“黨員積分製增強了我們作為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了‘霞嵐是我家’意識,當好主人翁,助力霞嵐發展。”練宏清表示。

  小網格成就治理大成效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做好基層治理,關鍵在黨。霞嵐村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黨組織堅強戰鬥堡壘作用,引入“黨建+網格服務”管理新模式。每名黨員就近、就便對村中事務實行網格包戶管理,並將片警、消防員、村醫等納入網格內。每名網格員可以通過“嘮家常”的方式到村民家中走訪收集問題,村民有事情隨時向身邊的“大伯叔娘”網格員反映,拉近了黨組織與村民距離,將可能出現的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霞嵐村地處山區,村集體收入薄弱,主要勞動力外出,如何解決留守勞動力問題?”在彙總群眾向網格員反映的問題後,黨總支書記黃相將發現發展村集體產業、增加就業是村民的迫切願望。他立即與鎮黨委、政府和廣州市天河區駐羅崗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溝通。

  在他們支持下,霞嵐村成立了瑞興種養合作社,並通過“黨建+公司+基地+農戶+脫貧戶”發展模式,流轉21畝土地種植黑木耳,創立了“一山香”品牌。黑木耳還可與水稻輪作,實現“菌稻輪作”,既保障糧食生產又提高了村集體收入,解決了110多人就業。嚐到了產業發展甜頭的霞嵐村,又流轉了150多畝土地發展夏威夷果,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網格員曾誌勇及時引導村民先辦證後養殖,避免因無證養殖造成處罰,既造成經濟損失又影響幹群關係;針對紅白好事大操大辦問題,提倡厚養薄葬,製定喪事簡辦製度,規定喪事宴席費用標準、人情往來標準和科學環保喪葬禮儀……民生訴求及時發現解決,熱點敏感事件及時預警,小網格發揮大作用,解決了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有效化解矛盾。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

  “小律師”創新治理新方式

  “黃書記,我這個租賃合同,如何簽訂才合法合規,能夠保障好自己權益?”一上班,黃相將就接到了村民的谘詢。在霞嵐村,駐村律師、“法律明白人”有效參與基層治理,在為村民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同時也推動了法治鄉村建設。

霞嵐村“法律明白人”為村民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受訪者供圖)

  “村委幹部是村民的‘身邊人’,能夠更及時地發現問題,一旦村民間發生矛盾糾紛,更容易從中協調。”黃相將說。借助興寧市實行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和組織培育“法律明白人”製度,霞嵐村村幹部通過學法,提高了運用民主方法和法律手段解決問題、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和矛盾糾紛的能力,成為村民身邊的“小律師”。

  現在,霞嵐村的這些小“律師”每年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幫助村民處理的涉法事項就有十幾宗,內容涉及交通事故、返還彩禮、山林權屬等多種類型,在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糾紛的同時,也減輕了村民上訴費用,維護了村民權益,獲得了村民的信任。霞嵐村以法律手段創新社會管理的新方式,使鄉村治理更科學,提升了治理水平。自2008年至今,村裏的所有糾紛都由村級調解處理,累計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20多宗,無一越級上訪案件,2022年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村。

  如今,霞嵐村的“黨建+基層治理”的經驗,也依次在羅崗鎮推開:紅旗村引入借助老黨員開展複耕複種政策宣講的經驗;黃相將作為“土律師”為羅崗鎮鎮村幹部作實戰法治經驗培訓;潘洞村即將實施黨員積分製度……

  地處山區的霞嵐村,創新運用黨員積分製,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通過“黨建+網格化服務”社會治理,構建基層治理新模式,巧用“法律明白人”,適應新形勢下基層法治新要求,整個鄉村呈現出鄉風文明、產業蓬勃的景象,書寫出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篇章。(記者陳思傑 特約記者鍾思婷 通訊員張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