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隍鎮因地製宜選擇綠化美化方式,持續鞏固提升綠美生態建設成果。(吳騰江 攝)
在豐良鎮圩鎮西入口,路口兩側的綠化帶內樹木生長茂盛。(高訊 攝)
生態興則文明興。當前,豐順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要求,把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一體推進,高質量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作,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係統,築牢蘇區生態屏障,讓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成為豐順發展最亮眼的底色,讓好山好水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動能。
創新措施 提升城鄉新顏值
豐順縣委書記張誌鋒在全縣2023年度林長製工作述職會議上強調:“2023年,豐順縣堅持把全麵推行林長製作為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力抓手,深入實施綠美豐順生態建設‘八大工程’,創新開展機關聯基層共建共管綠美豐順大行動,持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全社會愛林護林觀念持續深化,森林資源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至目前,豐順縣完成了省下達林分優化21500畝、封山育林9000畝任務,種植黑木相思、紅錐、木荷、楓香等闊葉樹種122.05萬株;以韓山省級森林公園、鴛鴦寨森林公園、黎峰森林公園等示範點建設為引領,紮實推進6個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全麵進行自然生態係統保護與修複,加強森林景觀營造,開放更多綠色空間;大力實施“廿林添綠”大行動,已建成430片“主題林”……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機關聯基層共建共管綠美豐順大行動的創新實施。
從“綠化”到“綠美”這一步,豐順應該怎麼邁?建設綠美豐順關鍵著力點在哪?“綠美豐順建設,不能簡單理解為種樹種花種草。”豐順縣綠美辦工作人員張子洋告訴記者,“我們應當緊緊依靠群眾,不斷增強群眾在綠美生態建設中的參與度和幸福感。”
走進留隍鎮富足村、長林村等地,隻見瀝青道路幹淨整潔,道路兩旁綠化樹木和草地層次分明,與村莊環境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圖景。據介紹,留隍鎮采取“一村一路一景”的種植模式,爭取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鎮所有村(社區)主幹道的植綠和管護,實現綠化全覆蓋。至目前,已種植苗木2.1萬餘棵,涵蓋白玉蘭、高山榕、黃花風鈴木等14類品種。
“堅持係統規劃、一體推進、分類施策,針對性做好圩鎮、鄉村、道路增綠植綠工作,精心選好樹種、育好樹苗,打造多層次、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綠化帶;以‘點、線、麵’結合,分類打造示範點,逐步實現綠色和美鄉村。”留隍鎮黨委書記許能洪說。
當前,留隍鎮始終把綠美生態建設擺在全鎮工作的突出位置,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提升群眾綠化美化鄉村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加入綠美行動中來,密切結合村莊的自然條件和產業特色,因地製宜選擇綠化美化方式,圍繞“建、管、養”建立常態化工作機製,持續鞏固提升綠美留隍生態建設成果。
黨建引領 全民參與聚合力
豐良鎮作為豐順縣綠美建設示範點,該鎮黨委書記朱杭洲認為,“綠美”不僅是規劃圖,種什麼樹、在哪裏種、種多少都有講究,同時還是施工圖,解決什麼時候種、誰來種的問題。“黨建引領,是豐良鎮能幹事、幹成事的最重要法寶。” 朱杭洲如是說。
去年底以來,豐順縣堅持黨建引領,挖掘黨組織、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創新實施《機關聯基層共建共管綠美豐順大行動》,動員195個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283個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以全縣農村公路為主戰場,著重在“四旁”“五邊”廣泛開展植綠護綠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全縣鄉村(社區、管理區)實現綠化美化提升。目前已完成結對共建全覆蓋、2萬多名黨員到村報到服務全覆蓋,為縣鎮村綠化注入強勁動力。
豐良鎮結合實際,製定“1+3+5”的工作思路和方法。“1”是全域一張圖、一個規劃,“3”是3個森林公園(豐順縣韓山森林公園、三山—兵營自然保護地、文塔森林公園),“5”是5條主幹道。“要綜合考慮自然生態、交通幹線、重要水源地、城鎮和景區景點布局等資源要素,全麵整合多種資源,采用‘點、線、麵’相結合的形式,增綠添美。”
豐良鎮充分利用鄉賢返鄉的有利時機,通過召開鄉賢座談會、走訪鄉賢等方式,讓廣大鄉賢感受到家鄉的變化,積極爭取鄉賢對家鄉發展的支持。“發揮鄉賢‘第一主人’作用,多邀請在外鄉賢回鄉了解家鄉發展近況,感受家鄉環境變化,這些變化都是彙聚鄉賢力量的‘強心劑’,也讓他們更有信心助力家鄉的鄉村振興發展。”朱杭洲告訴記者。
三級聯動 植樹添綠正當時
植樹造林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受惠的是群眾,依靠的也是群眾。要落實好綠美“一張圖”更要因地製宜,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
對此,豐順縣緊緊圍繞2024年“縣鎮村綠化”主題,按照要求,靠前部署,科學謀劃。在去年底,製定了《豐順縣2024年縣鎮村綠化實施方案》,結合實際,編製了縣鎮村三級綠化示意圖,製定了縣級種植1萬株苗木、圩鎮種植2萬株苗木、村(社區)種植11.3萬株苗木的綠化計劃,對全縣的綠化工作進行了細致的部署。
“種”是開始,“養”才是關鍵。
“要種群眾喜歡的樹,他才會願意去管。當然,這是以尊重村情為前提,以最廣大村民的根本意願為主。”張子洋告訴記者。與此同時,縣林業局還組建由32個人組成的16個縣鎮村綠化技術指導隊伍,定期或不定期下鄉指導綠化管護工作。“綠美豐順建設,強調‘美’,不僅是眼之所見的環境之美,更是切切實實的富民興民,生活和美。”
豐良鎮三山村積極搶抓“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發展機遇,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在原有桃花等綠化林木的基礎上,種植茶花、紫花風鈴木等綠化苗木,打造“四季常綠、季季有花”的鄉村美景。“在機關聯基層結對幫扶下,對三山村進村口國道約1公裏,進村主村道500米進行綠化提升。”三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名航表示,目前村裏正在進行道路“單改雙”,等項目實施完成後,也將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美化。生態環境好了,才能吸引遊客前來遊玩打卡,帶動周邊經濟。“目前種有茶花、紫花風鈴木、三角梅和紅花檵木等灌木,下一步還將在村內房前屋後種植茶花、三角梅,全力打造‘綠美三山’,力促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至目前,豐順縣通過縣鎮村三級齊心協力,開展縣鎮村綠化植樹764場次,動員26219人次參與,種植苗木20萬餘株,完成率達139.86%,綠化目標超額超前完成。累計籌集資金5139萬元,其中鄉賢群眾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和企業捐資4239萬元,各鎮鄉賢結合實際種下“客商林”。 綠化任務如期完成,群眾享綠如約而至。
2024年是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關鍵之年,豐順縣將繼續保持昂揚姿態,上下一心、同向發力,以點帶麵輻射帶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走深走實。(記者 王銳 特約記者 鄭坤 卜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