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莒村村推動實施莒溪河一河兩岸提升改造、主村道提升改造等50多個項目,建設和美鄉村。(連誌城 攝)
“這些年我們村的變化真是大,修建了廣場,路也水泥硬底化了,兩旁都種上了花,大家對自家的環境衛生也講究了不少。住在村裏,感覺特別幸福。”大埔縣湖寮鎮莒村村民陳偉英笑著說。
近年來,莒村村緊抓實施“百千萬工程”重大機遇,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推出民生實事聚民意、積分考核聚民風、巾幗結對聚民力等措施,創新完善鄉村治理模式,全麵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畫卷。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添動能
村莊道路幹淨整潔,房前屋後樹綠花豔,休閑長廊上村民納涼談笑……走進莒村村,映入眼簾的處處皆是這樣環境秀美、民風純樸的美麗景致。
談起村裏的變化,莒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增金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們黨支部每年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結合村民的要求和意見選出10件民生實事加以實施,同時在各片區設立黨小組,給黨員明崗定責,實行積分製,動員村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今年農田水圳、村裏部分涼亭等基礎設施在黨員群眾的齊心努力下順利得到修補建造。”
隨著積分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莒村村黨員幹部在積分獲得渠道上有了更多的想法,推出了“莒村鄉村治理積分”微信小程序,將村民好人好事和參與公共事業建設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樹立典型榜樣,催生爭先創優的民風。
“在積分製的激勵下,過去村裏髒亂差的現象不複存在了,大家都自覺主動愛護環境、關心村裏事情,就怕扣積分丟麵子。”村民何巨林說。
近年來,莒村村累計籌集各類資金近3000萬元,先後推動莒溪河一河兩岸提升改造、風貌提升、主村道提升改造、小公園、衛生公廁等50多個項目落地實施,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我們堅持黨群聯動、共建共治,通過采取‘村民點單、組織派單、幹部接單’的方式,極大激發了黨員、片區網格員參與村級事務服務管理的內生動力,引領村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湖寮鎮黨委書記鄧瑜瑾說。
共建共享
基層治理顯成效
莒村村民陳偉英家的庭院門口掛著“潔美家庭”的示範牌,圍牆上錯落掛著一盆盆花草,整個院落整潔有序、窗明幾淨……這樣的“潔美家庭”,莒村村已打造了418個。
“村裏家家戶戶都有點‘老家當’,有的村民喜歡在房前屋後堆點東西,也不好看。一開始我們會主動入戶幫著清潔整理,村民多少有點抵觸情緒,但時間久了,村民也看到了變化,便會主動跟著養成了愛整潔的好習慣。”湖寮鎮黨委宣傳委員、婦聯主席古碧梅告訴記者,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時,鎮村幹部盡力讓所有村民參與其中,讓他們有參與感,進而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湖寮鎮還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婦女主體優勢,在莒村村開展“百名女幹部結對千名女群眾助力‘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行動。全鎮110多名女幹部與全村1000多名女群眾形成結對關係,通過走村入戶宣傳,引導村民參與到“百千萬工程”建設中來,形成鎮村主導、婦女參與的上下聯動機製。
“聊天的時候,有村民說有種花意願但缺少花盆,我們就結合村民訴求,馬上購買了400多個花盆免費發給村民扮靚房前屋後。”結對幹部李鈺說,她們一周至少入戶一次,除動員村民參與家鄉建設外,還上門服務群眾,為群眾提供政策谘詢服務、調解矛盾糾紛等,為群眾解決了一係列的微實事。
黨員群眾齊心,形成幹事合力,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共建共享的熱情。在古碧梅看來,黨群幹群關係越來越融洽,對鄉村治理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如莒村村坑尾潭片區有10多個廢棄旱廁,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過程中,村民自願出讓,最終蝶變成了小公園;在村道擴建項目中,陳增金帶頭無償拆除部分房屋,帶動沿線50多戶村民自願無償讓出門坪、菜地等,或采取自掏腰包、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村莊建設。
今年以來,莒村村累計拆除廢舊寮舍、房屋等149處,完成農房外立麵改造208棟,投入資金69.49萬元開展村莊綠化,共種植3698株樹木和花草。(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