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個跨越曆史的時間維度;十年,一段砥礪奮進的發展曆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都記錄著平遠發展的軌跡。
梅州平遠高新區,廣東盈華年產3600萬張高性能覆銅板項目即將竣工,一棟棟嶄新的高樓等待驗收,迎接設備入廠;大柘鎮,135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新道路、新綠化、新設施讓居民們讚不絕口;八尺鎮黃沙村,叁陸陸電商采摘園內,工作人員正打理著桑葚株,等待來年的豐收……
充滿活力的平遠縣城。袁誌鵬 攝
時光走筆,大道如虹;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十年來,平遠勇於擔當、拚搏實幹,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幹成了一係列重點突破、振奮人心的大事,一組組奪目數字、一項項喜人成果、一個個事業成就,都在譜寫著平遠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平遠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四個重點”,全麵實施“七大行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從跟跑到追趕,在發展的賽道上,精致小城翻開了新的一頁。
奮鬥歲月
工業興縣啟動發展主引擎
去年7月,廣東盈華年產3600萬高性能覆銅板項目正式動工建設,從落地平遠到正式開工僅用了4個月;
4月,廣東金雁磁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平遠高新區正式投產,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4億元;
今年8月,位於平遠高新區年產值8000萬元以上的廣東興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從拍地到開工建設再次刷新速度,僅用了50天;
……
梅州平遠高新區。袁誌鵬 攝
近段時間以來,重大項目開工的消息不斷刷新著平遠的“朋友圈”。挖掘機、推土機、貨車等施工車輛在梅州平遠高新區等地忙碌著,火熱的景象隨處可見。這是平遠縣實施“工業興縣”,抓住項目“牛鼻子”,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有力見證。
“發展實體經濟,要摒棄‘等靠要’思想,必須主動作為,搶先布局。”平遠深刻意識到,隻有主動出擊、主動變革,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錨定目標,內外發力。牢固樹立“工業興縣”的發展目標,十年來,平遠從產業鏈入手,著力引進一批能打糧食的大項目,以項目為中心,大力發展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遠先後引進廣天梵穀、永擴、台名、興珠生物4家企業,促成金雁磁電、正大康地、永擴3個項目動工建設,推動金雁磁電、華和、保靈3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瑞冠、智強2家規上企業,總計劃投資總額2.8億元,儲備意向項目18個,意向投資總額149億元。
集項目所需,盡平遠所能。平遠不斷修煉內功,持續創新服務企業舉措,優化營商環境,為項目奔跑爭取更多的時間,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環境。
去年10月,平遠縣創新實施“拿地即開工”模式,重大項目以函代證先行動工,相關證件後續補齊。同時,項目上任何需要審批的事務,隻要在上午提交相關材料,下午就能得到縣裏的初審意見,並同步提交至市內,實現事務辦理全流程在1個工作日內。
“平遠縣政府為我們帶來‘拿地即開工’模式,一紙施工登記意見函,幫助我們提前三個月開工建設。選擇平遠,沒錯。”廣東盈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茂彬說。
鄉村振興駛入發展新賽道
“工作隊幫我們解決了村子的發展難題。”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井下村黨支部書記張小明激動地說,幫扶工作帶來了項目和資金,不僅改善了村子的基礎設施,還給予了鄉村未來發展的信心,“有工作隊為我們把脈開方,鄉村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從去年7月開始,平遠縣12個鄉(鎮)出現了許多新麵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位,掌握著不同的技能,卻有著同一個工作目標:助力平遠鄉村振興發展。他們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
半年多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活躍在平遠的田間地頭,走田埂、爬高山、訪農戶、開良方,因地製宜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思路越來越活、方法越來越多,為當地防返貧工作、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優化等貢獻了良策妙方。
防止脫貧村、脫貧戶返貧,是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過去十年,平遠縣在廣州市南沙區的鼎力支持下,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目標初步實現,防止返貧的機製逐漸完善,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路徑日漸清晰。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平遠擘畫鄉村振興新途徑。圖為八尺鎮水稻收割現場。袁誌鵬 攝
數據顯示,全縣20個省定貧困村相繼出列,3971名貧困戶實現脫貧退出。在消費扶貧方麵,平遠深入推進扶貧產品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商超、進電商“五進”活動,實現消費扶貧交易金額達1570.3萬元。其中,扶貧單位為平遠農特產品同珠三角消費驛站、扶貧展館、超市、農貿市場等平台實現對接,2020年幫助18個省定脫貧村消費扶貧總額達600餘萬元。
在鄉村振興的全新賽道,平遠鉚足衝勁和拚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助力下,擘畫鄉村的全新圖景。
走進平遠縣上舉鎮佘腦村,隻見一棟棟白牆黛瓦的客家傳統民居星羅棋布般散落。佘腦村是平遠縣打造的廣東省風貌管控示範村。“房子變美了,環境整潔了,我們村發展鄉村旅遊更有希望。”村民吳特參看著村子的蝶變,喜上眉梢。
在熱柘鎮韓坑村,產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以後要靠這些中藥材了。”跟隨熱柘鎮黨委副書記郭婷婷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茬茬碧綠的廣藿香長勢良好。去年,熱柘鎮從實際出發,引進廣東廣天梵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韓坑、上山、小柘、升平等村以“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建立“土地入股分紅+保底分紅+勞務承包”的利益聯結機製,集約2000畝土地發展“春種廣藿香,秋種藿香米”的藥稻產業。
在平遠縣泗水鎮梅佘村,村民們靠著發展旅遊業,日子越活越開心。袁誌鵬 攝
以民為本提升居民幸福感
城北,平遠縣冬青實驗幼兒園門前的小廣場上擠滿了人。重新更換的體育器材讓群眾的運動興致更濃,他們或攀爬著雙杠,或騎著木馬,歡笑聲回蕩在城市上空。
曾經,因風吹雨打,部分體育器材損壞;車輛碾壓導致部分磚塊損壞,廣場變得坑窪不平。通過開展“微實事”,廣場變了模樣,居民的幸福感有了提升。
城中,平遠縣林業局宿舍小區內傳來歡笑聲,居民三三兩兩地在樓下的小廣場上休閑散步、攀談。路平了,燈亮了,環境衛生變好了。通過“微改造”“微提升”,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一天天地“更新”,幸福故事在小區內持續上演。
以“幸福”為主題的民生故事,十年來,在平遠接連不斷地上演。作為故事的“主角”,平遠的居民最大的感受,便是“生活越來越幸福了”。
平遠聚焦民生問題,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圖為大柘鎮休閑廣場。 袁誌鵬 攝
這種幸福感,源於平遠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以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不論形勢如何變化,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始終是平遠不變追求。
在農村,平遠持續開展“客家民居外立麵改造”工程,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為農村人口提供優質的人居生活環境。以國道206線、國道358線為主線,以八尺、仁居、差幹三鎮為核心,平遠“拆、改、建、管”並重,出台農房外立麵改造獎補政策、外立麵改造貼息貸款政策,完成農房微改造4689戶,完成率達93%。
在城區,平遠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去年,平遠縣城鄉供水提質工程首期項目完成,總規模達到日供水4萬噸,有效解決了城區居民高峰期用水難題。“現在的水流比之前好多了,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期水流就特別小,洗菜、洗碗等都很不方便。”大柘鎮居民張女士說。
此外,平遠每年堅持完成十件民生實事,在文化教育、生活保障、交通、飲水等領域,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賡續奮鬥
突出“四個重點”推動產業經濟全麵發展
未來,平遠如何圍繞梅州市委、市政府賦予的發展定位,走出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夯實地基?平遠給出的答案是: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四個重點”。
一個目標,即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城鄉品質取得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社會治理效能取得新進展,黨的建設達到新高度,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個重點,即以黨建引領、工業興縣、城鎮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
該思路的提出,既立足於縣情,又謀劃於未來。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縣域經濟的崛起往往是工業經濟的首先崛起。而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驅動下,綠色工業則被擺在更前的位置,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
平遠提出,堅持工業興縣不動搖,以省級高新區為興實體、強工業的主戰場,在守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壯大。
精致小城,宜業更要宜居。良好的城市麵貌、功能完善的城市配套是在日益強烈的城市競爭中搶得先機的法寶。
平遠縣城建於1961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加,縣城的基礎設施已無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北部新城應運而生。隨著國道206繞城段建成,縣城擴容提質拉開序幕。
平遠提出,將持續提升“三宜”城市建設水平,一手挖掘縣城老街、名人故居等文化內涵,提升城市人文魅力;一手建設北部新城,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
可以預見,未來5年,平遠的產業經濟將得到全麵發展,“創新生態不斷完善”“產業集群不斷擴大”“營商環境逐漸變優”的新局麵將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在平遠安家落戶,更多優質企業進駐平遠,為平遠發展注入新活力。
未來5年,一幅“城在景中、融城於景”的畫卷將在平遠鋪開,老街的古韻與文化內涵,商業綜合體的活力與朝氣將在平遠碰撞,客家民居輪廓舒展,外立麵別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一線案例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覆蓋
“1930年5月,紅四軍在仁居一待就是18天……”在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的素廬內,“圍龍講堂”開講了。台上的百姓宣講員馮錫煌,是當地培養的“百姓名嘴”之一。雖年過七旬,但老人講述起紅色曆史,嗓音依然洪亮。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投入使用後,成為百姓宣講的課堂,群眾休閑學習的好去處。”前來聽講的老黨員黎傳禮是仁居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常客。他笑著說,平日農忙過後,他就愛到這裏閱讀、聽講。
一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是一座溝通的橋梁。平遠縣鼓勵各機關單位充分挖掘特色,圍繞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徑模式,因地製宜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讓紅色曆史、黨的好政策走進基層,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走進大柘鎮黃沙村黨群服務中心大樓,智能化閱覽室各式書籍琳琅滿目。而在一旁,一台智慧黨建一體機和多功能投影儀格外引人注目,該設備實現人機互動,滿足廣大黨員、基層幹部與群眾大規模學習的時代要求,打造了一個“傳統閱覽室+互聯網+黨建”閱讀模式。
特別是智慧黨建一體機,可以提供1000冊的黨建類圖書、200種期刊、400集視頻,隻要通過手機二維碼即可下載整本圖書內容並支持在線閱讀,可實時更新,方便快捷。
“生活豐富了,群眾獲取文化知識的需求也增多了,縣裏聯合和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打造智能化閱覽室,進一步豐富村內群眾的生活需求,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黃沙村黨支部書記何瓊英說。
近年來,平遠統籌運用各鎮村公共服務陣地、文化站和古建築等,結合活動需要進行改造提升,將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打造成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平台,統籌使用,協同運行。
據統計,目前,全縣已有1個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41個,實現12個鄉鎮141個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記者梁時禹 通訊員朱雙玲 袁誌鵬 吳輝燕)
數讀
●經濟實力提升。2021年,平遠縣地區生產總值為85.66億元。生產總值是2012年56億元的1.5倍,共增長34.63%
●農民收入實現新突破。2021年,平遠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1225元,是2012年的2.35倍,共增長57.47%
●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8億元,是2012年3.41億元的1.5倍,共增長35.42%
●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新高。2021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36.79億元。2012年-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共增長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