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內,落地項目接連按下“加速鍵”,園區建設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全域發展“燎原之勢”;徑南鎮鄉村振興示範帶中,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的客家特色鄉村新貌正徐徐展開;梅龍高鐵興寧段,承載了蘇區人民的幸福夢……
興寧市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黃偉金 攝
近年來,作為原中央蘇區的興寧市,堅持“產出思維”“經濟思維”,牢牢穩住實體經濟這一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立足本地優勢,做大做強醫療器械行業;以產業振興為突破口,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成色,不斷推動紅色蘇區綠色發展。
藍圖催人奮進,實幹鑄就未來。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興寧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越發穩健。
奮鬥歲月
聚焦實體,建設更高水平現代產業體係
最近,深圳市藍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力華更加忙碌了。“作為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的新入駐企業,我們即將建起醫療器械生產基地,深圳的部分研發力量也會轉移過來。”對入駐園區後的發展,他滿懷憧憬。
8月19日,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正式揭牌,剛開張的產業園便迎來了4名“新客”。當天,藍韻實業、科倫藥業、筠源醫療、彙普醫藥4家企業與興寧市政府簽訂入駐園區投資協議。此外,產業園還吸引了10家意向性進駐企業。目前,包括先前入駐的辰浩醫療,園區內共有5家企業,產業呈現集聚發展的態勢。
廣東興寧醫療器械產業園內,工人在生產線上開足馬力。劉海陽 攝
實體經濟是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更是經濟巨輪乘風破浪的“壓艙石”“穩定器”,是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近年來,興寧市堅持產業興市、工業強市,立足於有、聚焦於新、發力於內,積極主動融入梅州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謀劃加快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激發內生動力,紮實推進實體經濟發展。
2021年,興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43億元、比增28.3%,兩年平均增長達16.3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1億元、比增26.8%,增速在梅州各縣(市、區)排第一;2022年1—6月,興寧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9.03億元,比增2.0%,增速排梅州第一。2022年1月,興寧被評為全省58個“製造業發展較好縣(市、區)”之一。
立足於有,興寧不斷夯實基礎,增強發展支撐能力。“興寧工業園基礎設施完善,園區已建成和在建有38萬多平方米標準廠房,企業可以實現‘拎包入住’。”興寧市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於新,興寧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激發出發展新活力。通過做大做強裝備製造、互聯網、生態特色食品、現代輕工紡織等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醫療器械、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推動機電、工藝、釀酒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興寧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發力於內,興寧圍繞產業布局,加強政策引領。為把廣東興寧醫療產業園建成具有區域輻射影響力的產業發展示範基地,打造成粵東粵北地區醫療器械產業鏈資源共享平台,推動粵東粵北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興寧計劃推出《興寧市促進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若幹措施》,為進駐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醫療器械注冊取證、產品銷售等方麵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在興寧關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方麵,也多次提到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做好增資擴產、招商選資、服務保障、政策落實、安全生產等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產業體係。
聚焦鄉村,以示範帶建設推動全域振興
驅車駛入徑南鎮新洲村,沿途是幹淨整潔的道路,映入眼簾的是統一白牆黑瓦的老屋以及路旁新設的仿木護欄、新種的花草。
“路寬了、燈亮了、幹淨了”“遊客多了,農產品好賣了”“房屋變靚了”“村民素質提高了”……自從去年11月徑南鎮“十村聯動”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建設啟動以來,包括新洲村在內的10個村積極行動。鄉村煥然一新的改變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大家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興寧省級肉鴿現代農業產業園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陳澤銘 攝
讓農村更美麗,讓農民更幸福,讓農業更興旺。近年來,興寧市在推進鄉村全麵振興中,以產業振興為突破口,推動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形成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的客家特色鄉村新貌,讓鄉村呈現全域振興、共同富裕的發展態勢。
在石馬鎮,一條石馬河悠悠地流淌著,串起了洋門、向前、陶背、新群、刁田和新石六個村。2020年,石馬鎮“六村聯動”鄉村振興連片示範項目正式啟動。當地結合各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因地製宜打造農旅產業平台。
在水口鎮,“三江交彙·赤心流芳”鄉村振興示範帶總體規劃正處於征求意見階段。按初步規劃,未來一段時間,水口鎮將構建以古鎮宜居區、紅色傳承區、工業發展區、特色產業區、生態旅遊區為功能布局的“一帶五區”發展格局,打好“工業、紅色、古鎮、特色、生態”五張牌。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
近年來,興寧在大力推動絲苗米、肉鴿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推進申報油茶、單叢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在特色農業品牌打造、標準化規模化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通過促進優勢產業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重點。
興寧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新成效。當地全麵落實“河長製”“林長製”;啟動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全市森林覆蓋率67.14%、林地綠化率99.06%;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聚焦民生,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在梅龍高鐵興寧段的施工現場,隻聽機聲隆隆,馬達轟鳴,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建設者正滿頭大汗地澆築著混凝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過去十年,興寧市搶通高鐵“大動脈”,快馬加鞭地補齊高鐵建設滯後的突出“短板”,一路提速奮進,打通這條“致富路”。
梅龍高鐵在興寧坭陂鎮設站,自2020年6月30日全麵開工以來,已實現建設工期過半,完成項目投資過半,預計將於2024年6月底前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後,從梅州到廣州、深圳的車程壓縮至1.5—2小時。
作為民生工程,高鐵的穩步發展與社會民生發展息息相關。得益於高鐵的快速便捷,城市互聯互通持續深化,民生合作蹄疾而步穩。梅龍高鐵通車後,將有利於興寧城區向西南部延伸,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民生幸福指數,成為一條連接革命老區和蘇區的紅色高鐵交通線。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下,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新圖景正在興寧這片紅色土地上徐徐展開。
在葉塘鎮麻嶺河畔,村民溫阿姨正坐在長廊裏,與三兩好友納涼閑聊。在溫阿姨看來,自從建造了十裏版畫長廊,麻嶺河真是大變樣,“環境美了,好多遊客過來參觀,村民們也會自發組織隊伍到長廊上唱山歌、跳舞。”
興寧市素有“中國南方版畫之鄉”美譽,在建設新陂、葉塘“兩鎮五村”鄉村振興連片示範項目時,興寧將特有的版畫元素藝術景觀融入生態自然環境,從而煥發出新的光彩。
興寧市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糧食麵積、產量、效益多重增長。何森垚 攝
“群眾的笑容就是最大的民生。”興寧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在創建省全域旅遊的過程中,興寧市將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人文資源融入其間,讓百姓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9月5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關於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第五批名單的公示》,梅州興寧市上榜。
近年來,興寧市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注重用繡花功夫管好城市,在細微之處見真章,建立起常態化、長效化機製。
如今,漫步在興寧城區的大街小巷,街道幹淨、門麵整潔,亂停亂放、亂擺攤設點現象消失……談起這幾年的變化,家住福興街道的劉大爺喜上眉梢,“變化太大了,以前路邊的小攤販侵占道路,摩托車、自行車亂停亂放,十分混亂。”如今,這些市民的煩心事得到了解決。
一件件惠民實事在這裏落地開花,如一股股暖流浸潤著居民群眾的心田。十年來,興寧市始終把為民、惠民作為創建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開展民生工程,紮實做好老百姓真心期盼的惠民實事,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庚續奮鬥
奮力譜寫興寧振興新篇章
美好藍圖催人奮進,振興使命重於泰山。回顧過去十年,狠抓發展的信念在興寧這片紅色的土地激起驚濤駭浪,不斷迸發動力;展望未來十年,興寧將上下一心,幹勁十足,全力跑出興寧高質量發展的新速度。
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未來,興寧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賡續前行、奮勇攻堅,全力當好梅州生態發展主力軍,奮力譜寫興寧振興新篇章。
集中資源要素,致力做強實體經濟。興寧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做好增資擴產、招商選資、服務保障、政策落實、安全生產等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產業體係。以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依托,主動對接“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的輻射帶動,積極主動融入梅州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
凝聚各方力量,致力推動鄉村振興。圍繞梅州“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強化市鎮村三級書記責任,突出上下聯動、內外互動,抓好農業農村領域的綜合改革,煥發鄉村振興活力。
突出生態宜居,致力促進城鄉融合。加快實施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推動城鄉規劃布局、基礎設施、要素配置全麵融合,用心打造高品質的梅州副中心城市。
聚焦文明素養,致力建設文化強市。持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力抓好省縣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緊盯民生福祉,致力實現共同富裕。聚焦人民群眾關切,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創造更多群眾可以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
一線案例
點線麵聯動 推動鄉村美麗蝶變
在徑南鎮新洲村,一幅四季富美的鄉村振興圖卷徐徐展開。
沿著幹淨整潔的柏油路走進村內,隻見修繕一新的客家民居錯落有致,小公園的月季花開得正豔,三五村民在房前屋後休閑散步……去年11月,作為“茶果飄香·醉美徑南”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的先行村和示範村,新洲村大力實施周邊環境提升工程和鄉村風貌提升,僅用了40多天就實現美麗蝶變。
“村道由4.5米拓寬至6米並鋪設了瀝青,全村100多戶房子完成外立麵改造。”新洲村黨支部書記藍誌群說,該村還打造了村史館、村規民約及家風家訓雕塑等文化節點,讓美麗鄉村留住鄉愁記憶。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徑南鎮黨委書記曾秋勇介紹,徑南鎮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充分考慮徑南鎮實際,因地製宜推進,既強調環境的“美”,又突出產業的“興”,點、線、麵有效聯動,打開全域振興發展新局麵。
目前,徑南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得到提升,全鎮茶園麵積達2萬多畝,有茶企及合作社64家,年產茶葉2500噸,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萬元。此外,當地在振興茶產業的同時,還積極推動茶、果、酒、康養文旅產業加速融合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中,年輕人的回流為其注入了內生動力。
“外出是經曆,回鄉是意義。”這是新洲村返鄉青年鄧穎君的感悟。今年6月,已是一家創業公司老板的鄧穎君,將辦公桌“搬”回老家,成為新洲村後備幹部。
“回頭看,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充滿幹勁。”鄧穎君說,他將把資源和新理念帶回家鄉,圓夢故土。據統計,自徑南鎮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以來,當地吸引了30多位年輕勞動力返鄉務農或創業,僅茶業便新種植了500多畝。
數讀
●興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14.1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96.3億元,累計增長71.98%;2022年上半年為89.03億元,同比增長2.0%
●“十三五”期間,興寧累計實現園區工業總產值14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53億元、稅收8.13億元,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集聚效應不斷提升
●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79家,億元以上企業15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1億元、比增26.8%。興寧獲評全省2020年度製造業發展情況較好的縣(市)(記者陳澤銘 通訊員鍾思婷 劉海陽 練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