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讓項目落地建設跑出“加速度”;梅州經濟開發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以“銅箔—覆銅板—電路板—電子電器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鏈;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常駐北京、上海、廈門、廣州、深圳、珠海,全力將大項目、好項目引入梅州……
近年來,梅州認真按照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工業強市,大力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夯實園區平台、大抓招商引資等方式,讓越來越多“打糧食”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加減”並進
營商環境更優化
機器轟鳴作響、運輸車來回穿梭、施工旗幟迎風飄揚……在梅縣區城東鎮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高端銅箔項目建設現場,處處都是繁忙的施工景象。“該項目列入我區首例‘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為確保項目如期開工,我們聚焦項目立項、用地審批、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重點環節,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實行掛圖作戰。”梅縣區園區管委會主任曾輝介紹,為服務和保障項目落地,各部門提前介入、主動對接,變“企業跑部門”為“部門聯合跑企業”,推出“容缺受理+並聯審批+以函代證”等創新舉措,審批時間從1年多縮短至5個月。
和嘉元時代項目一樣,平遠縣廣東盈華覆銅板項目和廣東供銷(平遠)天業冷鏈物流項目也受益於“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項目落地建設跑出了“加速度”。立足實際,創新方法,深化“一企一策”、代辦幫辦服務機製,延伸服務網絡,拓展服務內容,讓企業得到更多實惠。
高質量發展的江南新城為周邊產業發展提供了充分保障。(圖片來源:掌上梅州 吳騰江 攝)
近年來,梅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下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先手棋,推進政策“瘦身”,做審批的“減法”、服務的“加法”,以“用戶思維”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提升亚博网址链接 水平,以“硬措施”全麵推動營商環境提檔進位,激發市場內生動力,推動蘇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質升級
園區平台更堅實
產業園區建設是工業實體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梅州經濟開發區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在有序運轉。車間一旁的屏幕上,線路板生產全過程的追溯、現場操作、設備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產業正向集群發展。我們實施PCB智能製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杆項目後,公司的智能製造、企業管理、數字決策等方麵都有較好的效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梅州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以“銅箔—覆銅板—電路板—電子電器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圖為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景。(圖片來源:掌上梅州 吳騰江 攝)
從夯實發展平台入手,梅州經濟開發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實施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工程,穩步推進道路、電網、標準廠房、汙水管網和汙水廠增量提標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產業發展空間,聚力產業集群發展。目前園區已形成以“銅箔—覆銅板—電路板—電子電器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鏈,以博敏電子、誌浩電子等企業為龍頭的高端電子信息設備產業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相關工作部署,借力廣州全麵對口幫扶,推進基礎配套建設優化園區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共建提升園區發展水平,聚焦項目建設推動園區產業集聚,堅守底線促進園區綠色發展,不斷提升園區建設質量和發展層次。“接下來將繼續大抓園區基礎配套建設,緊盯發展效益強的項目,提高園區畝均效益,聚力招商引資和服務保障,全麵提升園區平台承載力,助力壯大全市實體經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練好內功
招商引資再出發
梅州綜保區於3月28日正式封關運行,三輛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卡車依次駛入梅州綜保區外卡口超寬通道,首單貨物通關,梅州對外開放新引擎按下“啟動鍵”。“公司在梅州市委、市政府多項招商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成功進駐梅州綜保區,並率先發出首單。”博捷酒業(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壁明表示,梅州綜保區作為廣東首個內陸型保稅區,具有諸多招商優惠政策,今年3月初,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的落地,對企業來說更是一個重大利好。
隨著梅州綜保區順利封關運行,區內企業博捷酒業(廣東)有限公司迎來首批從法國進口的白蘭地酒液進行試產。(圖片來源:掌上梅州 吳騰江 攝)
目前,梅州綜保區共有招商引資落戶項目19個,投資總額約5.8億元,全部達產後年進出口額預計可達32億元。同時,在梅州高新區、梅州經濟開發區及各縣(市、區)產業園區,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智能家電、生物醫藥、食品飲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在內的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地建設、投產,為壯大全市實體經濟提供了堅強支撐。
招商引資是優化產業結構、壯大實體經濟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我市聚焦招商引資主戰場,千方百計引進“打糧食”的產業項目。今年,我市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重大招商項目,構建全市大招商工作格局,並組建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常駐北京、上海、廈門、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通過做優存量、擴大增量,以招商引資的顯著成效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發展。“可以說我們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目標也是很明確的。”梅州市駐北京招商隊隊長賴展新表示,目前招商隊已經對接數家央企,在招商政策與方向上進行了交流。(記者黃科 鄭煒梅)
十年掠影——
城產融合
江南新城
● 建成道路30條
● 建成9條綜合管廊
● 引進產業項目39個,
● 計劃總投資近500億元
● 梅州高新區投產企業103家
園區打造
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集聚地)10個
規劃產業園區(集聚地)245.4平方公裏,省認定57.34平方公裏,已開發53.1平方公裏。
親曆者說——
陳文韜:真情服務助力振興
“作為梅州海關綜保區工作科一名普通關員,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梅州綜保區建設、驗收和封關運行,感到非常自豪和難忘。”自梅州綜保區啟動建設,陳文韜就和同事們克服困難,頂著烈日,每周至少兩次到綜保區建設現場,查看海關監管設施建設情況,指導建設部門嚴格按照驗收規範進行施工,現場解決40多個問題。
陳文韜回憶,在綜保區建設之初,許多企業不了解綜保區,為此他們成立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各縣(市、區)、行業協會和企業,精準推送政策;借助《梅州日報》等媒體平台,廣泛宣傳綜保區特殊政策;落實“一企一策一範一站”服務,引導企業到綜保區開展進出口業務。現在,梅州綜保區企業已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20家,逐漸成為梅州外貿新的增長極。
“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好海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各項措施,一如既往真誠服務企業,為梅州綜保區高質量發展,為梅州蘇區加快振興貢獻力量。”陳文韜堅定地說。
李藩:見證現代新城崛起
2013年,嘉應新區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是梅州中心城區提質擴容的重要載體,也是梅州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主區域。
嘉應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藩於2014年年底調到剛成立的嘉應新區管委會工作,他與同事一起承擔著協調、溝通等工作。“建設初期最重要的是解決征地拆遷戶的安置問題。”李藩介紹,嘉應新區起步區的核心區江南新城征地拆遷涉及群眾6000多戶,需要建設8000多套安置房,這是巨大的工程。為此,他和同事以及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日夜奮戰,逐家逐戶落實安置政策,為江南新城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近10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江南新城已從一片荒蕪之地蝶變為一座現代新城。寬闊幹淨的道路、綠植叢生的親水步道、現代氣息十足的樓宇隨處可見,“五縱五橫一湖一廊一軸九區”格局顯現。同時,時光梅州、中駿世界城、創傑金融中心、保利公園壹號、飛翔雲計算基地、佳都智慧綠洲等一批重點項目紛紛進駐,城產融合步伐加快邁進。“根據梅州城市規劃,這裏必將成為新的城市中心,而且是一個宜居宜業宜商的黃金地帶。”見證這座新城崛起的李藩感慨良多,對江南新城的未來信心滿滿。
美好藍圖——
工業經濟
2022年實施五大行動:
● 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
● 強鏈補鏈延鏈強產業
● 園區提質增效強平台
● 數產融合綠色化轉型
● 中小企業提質增效
努力實現: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
● 工業投資增長10%;
● 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
● 全市產業園區(集聚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以上、規上增加值增長15%以上、全口徑稅收增長16%以上;
● 小升規50家以上;
● 清潔生產審核企業10家。
招商引資
● 新簽招商引資納統項目實際投資每年增幅不低於6%。
● 2022年至2025年,全市招商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累計2100億元以上,其中:
● 投資超50億元工業項目10個以上,
● 投資超10億元工業項目30個以上,
● 超億元工業項目200個以上,
● 落戶梅州綜保區加工貿易企業40家以上,
● 項目當年實際投資占計劃投資總額的20%以上。